文章含读《等待》有感、黑暗是等待黎明的到来——读《连城诀》有感(1127字)、《基督山伯爵》读后感(1164字)、风雨中的等待(1198字)、《等待戈多》读后感(1476字)等1100字、1200字、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4篇,供您参阅。
黑暗是等待黎明的到来——读《连城诀》有感_1127字
它像一壶用泉水煮的清茶,看似平淡却又令人回味无穷;它像一瓶窖藏多年的老酒,越品越知道它的醇香。的确,它很难让人不牵挂人物的悲欢离合。或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在我看来它是以人性的贪婪作为开始,又以贪婪的后果结束全文。初读此书,憨厚的戚长发深入人心,越到后来也发现了他的黑暗:为了得到连城诀而不顾师徒情谊与同门师兄一起杀害了梅念笙,而且一直欺骗着狄云和戚芳,最后因为宝藏与狄云大打出手,落得个中毒身亡。他一直在演戏,一直利欲熏心,就因为这样而以“铁锁横江”四个冰冷的字闻名江湖。不仅他如此,还有许多以君子自称的人不也是因为钱财无葬身之地。悲剧就是“贪”字造成的。虽然君子爱财,但也要适可而止。如果“红了眼”,人性也就丧失了。
而现今社会,“贪官”已成为最热议的词汇。不是人们太八卦,而是贪得一发不可收拾。用公款消费、接受别人的贿赂……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调查,说的是全国有百分之一的人拥有着全国三分之一的财产。可想而知,贪官们的“胃口”真够大的。好在近些日子国家严查关于贪污受贿的,许多地方甚至中央的高层也都下马,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为侥幸心理而留下千古骂名实在是不应该。
本书中最令人发指的是“落花流水”中的花铁干,开始以为他一身正气有侠客风范,却不曾料到他竟是一个“小人”.为了不使狄云杀他,说了一大串恭维的话还求狄云放他一条生路。在山谷中的那些日子耐不住饥饿,打起吃兄弟的尸体的歪主意。在出去之后,恶意毁损水笙清白的形象,弄得水笙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
在这本小说中,狄云应该是最惨的人物,他的遭遇令人唏嘘。先是被万震天的弟子暴打一顿,然后心爱的师妹被万圭抢走还引来了牢狱之灾。更可恶的是在牢中琵琶骨被穿断,功力全失。后来与丁典一起逃了出来。挫折并没有这么快结束。当他来到万府,却得知师妹已经嫁给万圭,心痛不已。这么多的风风雨雨让他认清了许多人虚伪的面具,也让他从单纯、什么都不懂得磨练成了更加成熟稳重,更有成大事的气魄。可上天并不可怜他,师妹去救丈夫反被杀害,师妹死了,心也就碎了。他们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在人世不能长相厮守,只有化作蝴蝶才能双宿双飞。
以为以后一切将会黯淡,却没想到水笙早在山谷等候多时。我想这盏微弱的灯火会使狄云忘掉过去的刀光剑影,重新开始为自己、为水笙、为空心菜好好地活着。
合上书本,依然意犹未尽,我觉得他它没有结束,更多的是想让我们自己去想象。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知道以后的路还很长但更加艰难,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试图放弃。也许现实是把双刃剑,会使人成长也会让人难过,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一切的黑暗只为等待黎明的到来。
我想,这就是《连城诀》所带给我的。
成语天网恢恢: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如:《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又如: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唐·吕岩《哭陈先生》诗
成语落花流水:落花流水[luò huā liú shuǐ],意指凋零的落花随着流水漂走,形容暮春残败的景象。语或出唐·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链师归岑公山〉诗。後亦用“落花流水”形容零落残败,杂乱的景象。[源] 唐·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链师归岑公山〉诗(据《全唐诗·卷五六九·李群玉》引)仙翁归卧翠微岑,一夜西风月峡深。松迳定知芳草合,玉书应念素尘侵。闲云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唐·赵嘏〈寄远〉诗(据《全唐诗·卷五五〇·赵嘏》引)禁钟声尽见栖禽,关塞迢迢故国心。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唐·李嘉佑〈闻逝者自惊〉诗(据《全唐诗·卷二〇七·李嘉佑》引)亦知死是人间事,年老闻之心自疑。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愿将从药看真诀,又欲休官就本师。儿女眼前难喜舍,弥怜双鬓渐如丝。[典故]“落花流水”是暮春时,凋零的落花被流水带走的景象。此语常见於诗词中,例如李群玉的〈奉和张舍人送秦链师归岑公山〉诗。李群玉,字文山,晚唐诗人。他的个性淡泊名利,曾应进士举,不第。至於诗风,《唐摭言》曾称他“诗篇妍丽,才力遒健”,算是正面的评价。在这首诗中,李群玉描写了在暮春之时送友人离去的情景,藉着落下的花瓣随着水流而去,更让人平添几许依依愁绪。“落花流水”本来是客观的自然景色,在诗人墨客眼中成了离愁、哀伤的象徵。这种意象的借用,像赵嘏的“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李嘉佑的“落花流水共添悲”都是。五代时,南唐李後主有一阙〈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里头有两句:“流水落花归去也,天上人间。”用“流水落花”来描述自己亡国前的种种已经不可再行拥有,现在和过去犹如天上人间般的不同。这里“流水落花”词序虽然颠倒,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後来“落花流水”多被用来形容零落残败,杂乱的景象。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_1164字
永远不要忘记,直至上帝向人揭示出未来之日,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题记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压卷之作。这是一部以”复仇“为主题的书。本书开始于一场阴谋。“法老号”大副唐太斯受船主莱克勒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腾格拉尔,费尔南和法官维尔福的陷害,被打入死牢。在狱中,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太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一位睿智机敏,城府极深的复仇之神。他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最后将宝藏的秘密告诉了曾有恩于他的莫雷尔船长之子——玛西米兰。本书以复仇为引线,层层推进,紧密相联的情节发展中,抽丝剥茧般地一步步展开伯爵的复仇计划。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信念是不会绝灭的,它们有时会打一个瞌睡,但在完全睡熟之前,却会更加有力的复苏过来。人在顺境中,觉得祷告不过是空洞词语的堆砌,而一旦遭难受苦,他就领悟了向上帝祷告的语言多么崇高神妙。伯爵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生活了14年,他愤怒、绝望,向上帝祈祷。他坚守自己的信念,等待并怀揣着希望,成功复仇。
爱也彻底,恨也彻底,报恩也彻底,复仇也彻底,这是我在读完《基督山伯爵》的另一感受。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也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并不是凭着一时的心绪就可以轻举妄动的。而基督山伯爵,则是最具体地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这句俗话。在经历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义就是找寻曾经的亲人,曾经的恩人和曾经的仇人。在确认了所要寻找的人之后,他并没有如我们在武侠小说里所见的那样,于恩人抱拳云:“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剑刺死,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如果说他的报恩令人感动,那他的复仇则是如此的淋漓尽致,让人读来如此痴迷。
把《红楼梦》和《基督山伯爵》两部著作作比较,基督山伯爵的复仇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天”的一种诠释,这与《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笔。但对人物的安排却大不相同,一个成功复仇,一个遁离尘世。基督山伯爵虽成功靠的却是天降的财富,脱不开拜物教的思想,于是也失去了对命运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的机会;贾宝玉虽失败却参透了命运的玄机,获得了人在物外的大彻大悟。我想,这当是《基督山伯爵》的文学价值一直为人诟病,而《红楼梦》却得到了文学界一致肯定的原因吧。
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相比较。只有那些曾经在大海里抱着木板经受凄风苦雨的人,才能体会到幸福有多么的可贵。我会把从书中所珍视的“等待与希望”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我更好地追逐幸福。
成语养精蓄锐:养精蓄锐[yǎng jīng xù ruì],意指保养精神,积蓄力量。语或本唐·符载〈上巳日陪刘尚书宴集北池序〉。[源] 唐·符载〈上巳日陪刘尚书宴集北池序〉(据《文苑英华·卷七一一·序》引)览水府,摧江蓠。叱天吴,拉冯夷。跃龟鱼,腾蛟螭。召琴高,啸宓妃。蓬壶以回,泊若云蔚而霞帔,一何壮也!及乎耳烦目剧,绵趣静境,稍自引去于空阔,水波不动,四罗群山。簪裾坐于天上,思虑游於象表,又何旷也!观夫水嬉之伦,储精蓄锐,天高日晏,思奋余勇。实有赤县,两为朋曹,献奇较艺,钩索胜负,於是划万人之浩扰,豁一路之清泚。[典故]“养精蓄锐”原或作“储精蓄锐”,指储存精神,积蓄力量。见於唐符载的〈上巳日陪刘尚书宴集北池序〉。这篇序是写作者在三月上旬时,和刘尚书等人,一起到北池游览的情形。西蜀古称天府之国,江山壮阔,北池位於西蜀近郊。他们一行人来到北池边,登船游览北池的风景。船上有戏曲表演,水中有丰富的生物,两岸风景壮丽,令人目不暇给。符载看着绚丽的景色有点累了,就独自将船划到空旷的水边休息,保养精神,准备再次欣赏北池的美景。後来“养精蓄锐”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保养精神,积蓄力量。出现“养精蓄锐”的书证如《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大军方北征而回,未可复动。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文中之“养精蓄锐”即是指大军才刚打仗回来,应该好好保养精神,积蓄力量,待恢复生气後再战。
成语淋漓尽致: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意指淋漓,湿透的样子。“淋漓尽致”形容语言或文章表达得非常透澈。语或出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上·崇祯补遗》。後亦用“淋漓尽致”形容表现生动逼真。[源] 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上·崇祯补遗》内臣刘若愚先为霍给谏维华、杨侍御维垣所纠,拟绞系狱。予於朝审时犹及见之狱中所着《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然以如此博洽宏才,而迫於太监李永贞唤召,又知永贞必败而不能见几托病以去,致自罹网罗,可叹也。後竟毙於狱。[典故]“淋漓”是形容湿透的样子。唐代韩愈的〈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一诗中,有“赤龙拔须血淋漓”一句,形容血流得很多的样子。明末时的进士李清,曾在崇祯、弘光二朝为官,明亡後便归隐乡林,以着述自娱。《三垣笔记》是他记述在为官时的所见所闻,其中有一段记到熹宗时的一名太监,名叫刘若愚,颇有才学,被当红太监李永贞招揽,从事主笔为文的工作。李永贞与魏忠贤一批人,仗势干预朝政,结党营私,刘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贤失势後,其党羽都遭诛杀,刘若愚也遭弹劾入狱。李清在作官时,偶然读到他在狱中所写的《酌中志略》,感叹他才识广博,却身不由己,最後被牵连而死於狱中,实在可惜。李清认为他这本书的价值极高,除了讲到皇宫内的大小制度外,也将当时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的骄横胡为,描写得十分生动。後来原文中的“淋漓尽致”被摘出成为成语,用来形容语言或文章表达得非常透澈,亦用於形容表现生动逼真。
风雨中的等待_1198字
我很喜欢听《真心英雄》和《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两首歌,真可谓词好调美,舒耳舒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是的,成功需要风雨中的等待,它不可能随随便便、轻轻松松获得的。
好事多磨,成功需要风雨中的等待。生活经验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的。小小的灯泡使我们人类大大地向前迈了一步,可是当初爱迪生却是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吃尽了苦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每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实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大约经过五万次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达到目的。在这三年中,朋友离他而去了,亲人对他绝望了,赞助商更是见利忘义……在这风雨中,他不离不弃,等待着,艰难地等待着,最终成功了。他知道,成功的花儿是要经过风雨的洗礼才能绽放,才能变得更加鲜艳夺目。如果他认为成功触手可及,垂手而得,就不能在风雨中等待,也就绝不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也就是说要是没有风雨中的等待,是没有现时明艳的成功花儿。《人生圣经》列举了一些名人的档案: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用了十年,司马迁写作《史记》用了十五年,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用了二十年,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用了40年,歌德写作《浮士德》用了六十年……这些告诉我们,成功需要风雨中的等待。
在风雨中等待需要耐心,需要坚持,否则成功也与你擦肩而过的。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然而当初他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在他痛苦和气愤之后,他又走进了风雨之中,继续等待。他不是萎靡不振,没有怨天尤人,他便尝试着走进了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决出版,并与他签订了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试想想他要是经历这样的风雨之后而心灰意冷,他能有以后的杰出成就吗?
风雨中的等待是酒的发酵,是蓄势待发,而不是坐以待毙。彼得问上帝失败的理由有多少种?上帝说失败的理由有100种,第101次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每个人都会经历风雨,尝过失败的苦涩滋味,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等到甘甜的那一天,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等待到成功。99次希望,98次失望,差了一次,便算不上锲而不舍了。我们心灵的底层总是害怕失败,有时连再等待一次的勇气都没有,成功怎么会青睐你呢?曹雪芹叹道:“十年辛苦不寻常”。所以,当你失败了99次,请你做第100次尝试;而假如你已经失败100次,那就请开始第101次的努力。这就是风雨中的等待,风雨中的等待贵在坚持。
我们不能惧怕风雨,需要在风雨中洗礼,等待风雨中爆发。“而今我又走进风雨,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人生……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成语见利忘义: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意指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语出《汉书·卷四一·樊哙等列传》。[源]《汉书·卷四一·樊哙等列传》赞曰:“仲尼称:『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言士不系於世类也。语曰:『虽有兹基,不如逢时。』,信矣!樊哙、夏侯婴、灌婴之徒,方其鼓刀仆御贩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勤)〔勒〕功帝籍,庆流子孙哉?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若寄父为功臣而又执劫,虽摧吕禄,以安社稷,谊存君亲,可也。”[典故]汉高祖过世後,即位的惠帝生性懦弱,由母亲吕后掌握政权,其间残害刘氏亲属,大力提拔吕氏宗亲。吕后一死,宰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想趁机铲除吕氏外戚的势力,但是周勃一直无法顺利入主当时由吕禄掌管的北军。陈平和周勃知道郦寄和吕禄是好友後,就挟持郦寄的父亲郦商,要他骗吕禄出游,郦寄没办法,只好答应。周勃入据北军後,先诛杀吕禄,接着一一铲除朝中吕氏势力,使得汉文帝顺利的继位。班固在《汉书》中记载这则历史事件,并且做下评论:汉文帝时,天下人都认为郦寄不顾道义,出卖朋友。但郦寄会这麽做,一方面是为了救父亲,一方面为了国家的安定,不能说他出卖朋友,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後来“见利忘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成语萎靡不振: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又如:无精打采地喘了一口粗气,然后象个病人一样萎靡不振地站在那里。——曲波《林海雪原》一七
《等待戈多》读后感_1476字
13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新教家庭里,1923年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学习法文和意大利文,1927年毕业。第二年贝克特被选派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担任为期两年地英语助教,结识了已经是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同乡乔伊斯,并且与人合作把他的一些作品译成了法文。
任教期满,贝克特回到三一学院任拉丁语讲师,1932年辞职后专事创作,同时先后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和德国漫游,在1937年看到纳粹主义的威胁后返回巴黎定居。他在二战期间参加了抵抗运动,替一个为英国收集情报的支部翻译资料和打字。结果支部被人出卖,他躲过了盖世太保的追捕,逃到普罗旺斯的一个村庄里当雇工。和平刚刚恢复,他又志愿到诺曼底的一个红十字会医院去当了几个月的翻译。
等待戈多写的是发生在两个黄昏的事情,但没有什么情节可言。主人公是两个流浪汉,背景是一片荒野,路旁只有一棵枯树,两个流浪汉就在树下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们一面做着闻臭靴子之类的无聊动作,一面在语无伦次的梦呓。最后有一个男孩来说戈多今晚不来了,第一幕就算结束。第二幕是第一幕的重复,只是当知道戈多又不来的时侯,他们就想上吊,结果裤带一拉就断,于是只能毫无希望的等待下去。
等待戈多显然是一出荒诞剧,这种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因为戈多是谁,谁也不知道,它表现的只是人类等待的希望只能化为泡影的悲惨现实。这里的等待,在法语里是现在进行时,所以它不是本义上的期待,而是一种生存状态,意味着人类永远再等待,却又不知道到底再等待什么,而且永远不可能等来什么。正因为这个剧本用荒诞的手段极其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荒诞和无意义,它才流传至今吧,并且成为法兰西喜剧院的保留剧目,并且被译成20多种语言。
等待戈多这部剧本反映了时代的悲剧,表现了大战在西方人心灵下留下的创伤,以及他们在冷战中对社会现实的绝望。
这种用完全荒诞的手法来表现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因而能引起我们内心的震撼,像希腊悲剧那样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
没有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读完了这本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这本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等待戈多》,闭上眼,脑中一片混乱。整个剧情用上面那句话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之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贝克特通过他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人们自己亲身经历着的生活状态本身,只是将它荒诞化了,他将这荒诞的感觉拉长了也缩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复又粘贴起来,让我们看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树下,两个老人呆呆的坐着,偶尔传来毫无意义的对白,却仍是等待着,没有思绪的等待,知道天黑离去,口中还念念不忘,明天,戈多会来的。
戈多是谁呢?有人说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说戈多代表着希望,也有人说戈多是你梦想却得不到的东西。不论戈多是什么,戈多真的会来么?两个老流浪汉只要一直等就可以了么?
戏剧结尾的时候
埃斯特拉冈说:“嗯,咱们走不走?”
弗拉基米尔说:“好,咱们走吧。”
他们坐着不动。
我清楚的记得,戏剧中,他们有好几次说他们要走了,但他们仍然坐着不动。等待戈多,永远只有等待,等来的是一个奴隶主和他的奴隶,等来的是戈多说明天再来的通知。其实他们都知道也许明天戈多也不会来,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们所剩无多的生命。就好像我们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单调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如同《等待戈多》中的两个流浪汉一样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么。
成语化为泡影:泡:水泡。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如: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由于六月十一日的黄河决堤,使豫东成为泽国,也就化为了泡影。”又如:这个计划只能化为泡影了。
成语日复一日: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如:《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又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涯几何,宁堪此弃掷哉?——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