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读后感6篇800、9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7 06:58:22百科知识库

《故事》读后感6篇800、900字

本文包含读《故事》有感、《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读后感(854字)、有关哲理的故事读后感(855字)、《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856字)、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858字)、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861字)、寓言故事读后感(861字)等800字、9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6篇,供您参阅。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读后感_854字

眼前是一本蛇盘绕的皮制封面,《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生生使人茫然于思绪。透过书上印着的天路,莫名想守着,叫他不要过去。

幻想王国的毁灭之迹,那个名为巴斯蒂安的男孩子受到天真女皇的呼唤,拯救了整个幻想王国,并得到了无上的荣耀——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奥林。但正因如此,男孩的记忆消失了,迷失在原地。虽然他最后重返了,但这段故事仍深深刻在心里。

巴斯蒂安在幻想王国中成长。他克服困难,靠着惊人的意志和勇气脱去稚气,完全使自己更优雅、坚强而迷人,但由于过多次使用奥林,他将自己毁灭了,成为了一个新的“巴斯蒂安”,且傲慢而虚荣。也许这就是成长,告别所有不完美,一切暇异都是幼稚、无趣、令人厌恶的,必须清除,必须破坏、必须销毁,直到变成虚伪却无艰不摧的假人。

但这样,自己还是自己吗?

这本书说是童真的想像,不如说是对权力社会的讽刺舞台。每个人都在长大、在脱变。无关他人印象,深以为“天真女皇”的存在,相等于权力的交椅,面相和善,内里恐怖而诱惑。女皇需要每期的变更名字,一期新名字就是另种面孔。那再想想,历史上每朝君王不都如此?朝朝更替,权力架子外的皮具无一相同,但架子绝对一样,就像“天真女皇”与“月亮女神”的表像,内里不还是那个至高无上的女皇?

人是会变的。人心是会变的。巴斯蒂安是个小男孩。巴斯蒂安,是后斯的掌权者。巴斯蒂安,更是失去记忆后空洞的木偶。

那巴斯蒂安究竟是什么呢?

或许巴斯蒂安是成长却被成长者,又或许他还是他,谁会知晓。渴望也是一种成长,但要复杂的多,就如那一句“有多少不同的人就有多少不同的热情”,是很矛盾又平缓普通的。想要什么、拥有什么,全凭自己争取,但极易被欲望操控,因为谁也不能真正操控欲望。谁也不能。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无穷无尽,真的,只要能看破它的表像,一切皆有可能。它不是书。它就是世界。为了不让这篇文章也无穷无尽下去,只有一句话让你细细体会,其它的请在书里找:

在成长路上,可以拼博,可以放纵,但请不要迷失自己,犹其不要迷失在永远不能充分满足的贪婪里。

成语至高无上: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如:《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又如: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成语水深火热:水深火热[shuǐ shēn huǒ rè],意指处在深水热火中。比喻处境非常艰困、痛苦。语本《孟子·梁惠王下》。[源]《孟子·梁惠王下》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典故]战国时燕国内乱,齐国乘机攻打燕国,燕国边防毫不抵抗,结果大败。这时有人劝齐宣王占领燕国,也有人劝他不要占领。齐宣王觉得吞并燕国是天意,但孟子对他说:“这不是天意,而是民心!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喜悦快乐,那麽您就吞并它,就像武王伐纣一样。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不喜悦快乐,那麽您就不要吞并它,就像文王时,因为纣还有贤臣,所以文王不伐纣一样。今天以万乘大国去征伐另外一个万乘大国,对方人民所以捧着食物、饮水前来迎接,必定是渴盼来军能解救他们於水深火热中。假如来军不但不能解救他们,反而使他们陷入更大的痛苦中,我看他们逃都来不及了,怎麽还会来欢迎来军去占领他们的国家?”後来“水深火热”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比喻处境非常艰困、痛苦。

有关哲理的故事读后感_855字

我曾经看过一篇颇有哲理的的小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事例,现在我把它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小山村被敌人的部队袭击了,虽然有当地的军队抵抗着,可他们也快招架不住了,于是村民们纷纷奔走相告,准备趁着夜色逃出去。当地的村民都相信在逃离的时候,只要背上一个十字架就能够万事大吉,因为上帝会看到这些十字架,就会保佑他们。村民们都走了,大概深夜时分,逃出了小山村,可是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这里到处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和奇形怪状的锋利坚石,没有办法,他们只得背着那沉重的十字架,硬着头皮走过去。这个时候,有一位年轻人觉得太疲惫,决定把十字架锯掉一段,他说:“上帝啊,我太劳累了,让我锯下一小块十字架吧。”说完便动起手来。锯好了,他便轻轻松松的走到了队伍的中间,又走了好长时间,他又累了,便想再锯下一小块十字架,他又对上帝说:“上帝啊,我真的特别累了,让我再锯掉一小块吧。”说完便动起手来。这次,他又轻轻松松的走在了队伍的最前方,不知过了多久,前面突然出现了一个断崖,看一下,足足有近百米深,那个年轻人愣住了,不知道怎样过去。慢慢的,后面的村民赶了上来,纷纷把自己的大十字架搭到断崖的对面,自己走在上面,从容不迫的过去了,可是唯独他的十字架锯掉了好长的一块,放不到对面,于是他便怎么也过不去,试了好几次,结果也都一样,最后他垂头丧气的坐到了断崖边,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这时前方的村民却都到了目的地,又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而那个年轻人,谁都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样了……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便替那个年轻人感到惋惜,如果他不锯掉那些十字架,或许他的命运就有所改变,但是仔细想想,这也是他应得的,当别人都在努力时,他却轻松,当别人轻松时,他再也赶不上那些村民了。

这个故事不正是讽刺了那些,不努力、偷懒的人,最后都一事无成,追悔莫及,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先付出再收获,因为你的努力就决定了你的结果,上帝的天平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但是最后偏向的肯定是那些不断付出,在天平上放置砝码的人。

成语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如: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又如:李德才一口回绝说情的事,运涛垂头丧气走出来。——梁斌《红旗谱》十三

成语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如:《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又如:这些人从容不迫地叩了头,花费了半点钟以上的时间。——巴金《家》十五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_856字

《撒哈拉的故事》也仅是我极度书荒的情况下翻起,谁知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翻过一大半,囫囵吞下,总得吐出些什么,若不然会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初读时,发现作者是三毛,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三毛流浪记》。哪知此三毛与彼三毛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只是张乐平笔下虚构出的人物,反映旧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三毛原名陈懋平,原籍浙江,生于重庆,后随父母迁台湾。翻看了三毛的人生履历,我猜测是爱情催化出三毛这样的奇女子。初恋失败的她远赴他乡留学,后漫游欧洲等地。而第二次的爱情却极度悲伤,未婚夫在结婚前夕心脏病突发猝死,而这才有了她进入撒哈拉重启人生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也就这样开始了。

撒哈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自然条件极度残酷恶劣。我也曾想过那一天能去一去黄沙漫天的沙漠,去体味那份枯寂延续千百年的生命。

看《撒哈拉的故事》不得不提的人,荷西,这个将陪伴三毛走完后半生的外国人。我想每个女孩都希望有这么一个荷西陪伴自己。当他得知她将要去撒哈拉时,只是默默地收拾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到了事,安定下来,等她单独去沙漠时好照顾她。

文章以《沙漠中的饭店》开篇,吃饭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片面,她生动而幽默的呈现给了我们,让我忘却此刻的她身在撒哈拉沙漠里,而我不由得想到其余时间她是如何度过的呢?在这个枯寂的沙漠里,生为一个异乡他客,与周围格格不入。我想她可能是一个极静的女子,能忍受那份孤寂。

然后《悬壶济世》中又写出她是一个跳跃活泼,极度大胆的女子,几本闲书中得来的经验就敢付诸行动,甚至于不知哪里得来的土方也敢死马当做活马医。而她的善也在这里表现的淋淋尽致,谁能忍受将自己花钱买来的东西无条件的赠予他人?谁能忍受住周围邻居一再的借取而不归还的行为?想想如今在生活中看见的一些妇女常常为了半片蒜的事情吵上半天,骂上三天的。我不知她该是怎样的心性才能忍受住那群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邻居的。

成语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如: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成语骨鲠之臣: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如:《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又如:君虽圣,必赖贤臣以调燮之。近虽有二三骨鲠之臣,位卑禄薄,信任未专。——《清史稿·李栖凤传》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_858字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爱迪生的故事》这本书,从中我知道了一些关于爱迪生的故事,让我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

一提到爱迪生的名字,人们马上就会脱口而出:发明家!不错,这位1847年2月11日出生于美国的农民孩子,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位奇人。他自幼富于幻想和好奇心,爱动脑筋,喜欢做科学实验。他只读过三个月的书。12岁到火车上卖报,同时在火车上进行科学试验。以后又当过铁路电报员,过着流浪的生活。1864年发明了自动电报二重记报机。1877年刚刚30岁的爱迪生一举发明了留声机,轰动了全世界。因此,法国ZF授予他”爵士”头衔,美国总统邀请他到白宫表演。

后来,他又改进了电灯,发明了人类应用最广泛的白炽灯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光明使者。继而,他又发明了电话、电影、蓄电池等等。1883年发现了著名的“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射现现象。为无线电事业的发展铺垫了宽广的基石。此外,在矿业、建筑、化工及军事技术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这位事来辉煌,功绩卓着,贡献无比的划时代科学家,活了84岁8个月零7天,共创造了2000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人们尊称他为“发明大王”是当之无愧的!爱迪生在寻求他的研究发明工作过程中表现出了无限的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在数不清的挫折和失败面前,并不表示惋惜,也不为众多的冷潮热讽,甚至攻击和非议而动摇初衷,而是毅然采用新的研究方式方法,去攻破这个堡垒。

有一次,我在做数学家庭作业的时候,有一道题不会,我想问:她们知道怎么做吗?但她们在底下玩,我就一个苦苦的想,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范利她们喊我出去玩,我犹豫了一会儿,也出去玩了。第二天早上,我因为那道题没有做,所以缺作业。自从看到关于爱迪生的事迹后,我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做什么事都会做到底,做成功。就这样,我每次做家庭作业的时候,一口气就做完了所有的题目。

爱迪生在发明创造时所表现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中我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因为一点点的困难和挫折,就倒下去,而要坚持做到底,做到最好。

成语脱口而出:不经考虑,随口说出。形容说话不慎重。也形容才思敏捷,可以对答如流。如: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又如: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清·吴趼人《瞎编奇闻》第一回

成语有口无心: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如:清·张南庄《何典·序》:“总属有口无心,安用设身处地。”又如:大爷快别动气,咱是个有口无心的人,不会说话。——清·李宝嘉《活地狱》第二回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_861字

游四方,略略晴雨的风光。——题记

阴雨绵绵的午后,我意犹未尽地合上这本名叫《撒哈拉的故事》的书,这本书讲的是三毛与丈夫荷西在沙漠中惊险刺激的奇遇。

不得不说,这本散文随笔十分耐人寻味、精彩刺激,把我带入了一个只有在梦里才能抵达的世界。书的作者三毛是位不走寻常路的奇女子,她奔放、浪漫,真性情,专做别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似乎也只有如此充满血性的人才能写出这般瑰丽的文字。

有人曾问我,将来有什么打算,其实,讲心里话,打算太多,变化也太大,但是,在心底深处,如果可以,我想环游世界,去感受温柔旖旎的江南,去领略浪漫多情的巴黎,还有那时尚华丽的纽约、美丽可爱的威尼斯风情,一座又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不断诱惑着我,让我无比向往。

我梦想着在未来的某一天能真正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去欣赏异域风景,领略别样风光。我知道,自己一定没有三毛那样的勇敢奔放,但我同样可以去寻找、去发现那些我不曾目睹过的美好风光、美好事物。

当然,在我还未踏上自己的旅程时,只能去感受《撒哈拉的故事》中那片神奇的大漠故事、还有三毛的故事,去感受、倾听她那颗自信、率真,始终对世界怀着感恩之情的一颗赤子之心,还有她的那些故事、那些过往,在这慵懒的午后,我觉得那些时光、那些画面一点点清晰起来,生动起来,我看到在漫天黄沙中,一位女子背对大漠,向着夕阳义无反顾地走去,头也不回,背影渐渐融入黄沙中……

许多人不幸福,对生活迷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丢失了最初的赤子心,拥有赤子心的人是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的,他们真诚、善良,靠自己的努力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每一天都是崭新而闪闪发光的,不管外界多么纷纷扰扰,他们都不忘初心,一如既往。

当然,对于旅行而言,更多的不是在于要去多少地方,拍多少照片,旅行的意义在于让灵魂得到升华,让心灵获得净化,让人更加坚信明天会更好,让人更加坚定继续走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旅行的真正意义就是努力呵护那容易丢失的赤子之心。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撒哈拉的故事》告诉你,只要心中有太阳,你的世界便都是晴天。

成语纷纷扰扰:凌乱的样子。也形容思绪纷乱。如:宋·司马光《与王安石书》:“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属。”又如:邸中纷纷扰扰。——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成语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如: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又如: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寓言故事读后感_861字

今天,我读完了《中国寓言故事》。

这本书可好看了,里面有四个故事,生动有趣。每一页里都有精美的插图和一些简要的文字。这几个寓言故事不仅让我领会了它们背后的含义,还让我享受到了像一幕幕精彩的动画般的彩图。

书里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讲了诗仙李白小时候光想着玩,不爱读书。有一次,他逃学出去玩,见一个老奶奶在磨铁杵,李白问她这是干什么呀?老奶奶说要把铁杵磨成锈花针。李白很惊讶,说:“杵很粗,何时才能磨成绣花针呀?”老奶奶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明白了读书也是这样呀,只要好好读书,有什么不能学会的呢?从此以后,他用心读书,终于成了一个大诗人。

《纪昌学箭》讲了纪昌跟飞卫学箭,纪昌先练让眼睛一眨不眨的本领,又苦练了把小物体看大的本事,几年之后终于成了一个百发百中的神箭手。

《铁杵磨成针》和《纪昌学箭》让我明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练习,一定会有收获的。自从我学习乐高机器人以来,每周我都要把学过的课程用日记记下来,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写了三十多篇乐高日记了,通过日记不仅把学过的知识巩固了,更锻炼了写作,多有成就感呀!我还喜欢做科学小实验,每周一个科学实验是我的最爱,现在我已做了四十多个小实验了,还有幸发表了好几个呢!真开心,呵呵!看看,努力是不是就有收获呀!以后我还要继续坚持下去,争取取得更大进步。

《愚人买鞋》讲了一个人去买鞋,他不是用脚去试鞋,而是用一根稻草去测自己脚的尺寸。看到这里,我都笑出声来了,怎么有这么傻的人呢!这不就是多此一举吗?这么简单的事儿不是小题大作吗?

《疑人偷斧》讲了一个人丢了斧子,他怀疑斧子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他怎么看邻居的儿子都像是偷斧子的,走路像偷斧子的,神态像偷斧子的,说话也像偷斧子。后来他找到了斧子,他觉得邻居的儿子一点儿也不像偷斧子的样子了。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可不能这样瞎猜疑呀!瞎猜疑不仅会影响朋友之间的关系,还有可能会得妄想症呢!

这本寓言故事,故事小,意义大,很值得一读哦!

成语铁杵磨成针: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如: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又如:没听过铁杵磨成针?——阮章竞《漳河水》第二部

成语多此一举:举:行动。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如: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寅兄盛情,多此一举。”又如:问起北京人来,只知道《三侠五义》,而南方人却只见有曲园老人的改本,此老实在可谓多此一举。——《鲁迅书信集·致胡适》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故事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