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的告别》读后感3篇400、500、10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7 05:34:57百科知识库

《影的告别》读后感3篇400、500、1000字

本文整理了读《影的告别》有感、影的告别读后感(424字)等400字、500字、10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3篇,供您参阅。

影的告别读后感_424字

这是一首构思非常奇特而巧妙的散文诗。流连于影的世界里,我担心被“黑暗”所吞并,或者被“光明”所消灭。因为影“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所以它“不想跟随你了”。然而现实又是那样的无奈,处于一种生存困境中,它“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这样,不管是人,或者是影,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反抗。于是,它反抗黑暗,因为反抗黑暗,故为黑暗所不容“黑暗又会吞并我”,可它的生命价值正在于反抗黑暗中。

当黑暗被消灭时,光明真正来临之日,却又是影消亡之时,“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鲁迅先生写道“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鲁迅先生当时处于历史的生存困境中,而笔下的影之价值在于反抗黑暗,当自己辛苦奋斗得到的光明来临之时,却又甘愿于消亡。这是何等的生命境界,怎能不让我感动呢?最后,我想说,即便“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我还是愿意如鲁迅先生那样“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这就是《影的告别》带给我的最大的生命启示。

影的告别读后感_518字

开始读《影的告别》我毫不犹豫地将其看成是绝恋诗,可是读多几遍,我又不以为然了。再次读的时候,觉得鲁迅大概说的是人的悲剧吧。人没有办法脱离社会寻找绝对的自由,不得不在“黑暗”和“光明”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

人本来就是一个双重体,在光明的白天,总是以一种“自我”的形态出现在社会,可是到了黑暗的夜里,“本我”的欲望就是显现出来,总“彷徨于明暗”之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影子想找到“那全属于我自己的世界”,人又何尝不是呢?最求个体的自由,从社会的各种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可是谁又能做到呢?《影子的告别》大概说的就是人对自由最求却无法实现的彷徨吧。像顾城,海子,海明威,追求自由不得便是灭亡。

《影子的告别》还让我读出一种人生的无奈。在历史的浩淼中,个人本身就无足挂齿,轻得就像影子,“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给你什么呢?”历史是要在人的推动,可是作为个人的人又能对历史起到多大的作用,到头来人生就是一场空,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鲁迅想到表达的意思,可是我总是会想到自己,我不是伟人,只是一个平凡得再不能平凡的人,在庸碌的社会中生存着,最终像影子一样,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更不会被世人和历史记住,那究竟生存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成语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如: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又如: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成语毫不犹豫: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如: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又如:我毫不犹豫地跳了进来,就再也不去了。——《会摇尾巴的狼》

影的告别读后感_1002字

鲁迅的文字很深邃,让人看不透,却总会让人有新的收获。我读《影的告别》也能够强烈感受到鲁迅文字的魅力,以为自己读懂了,好像又没有读懂,处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中。

读《影的告别》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首诀别诗,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被抛弃的凄恨。影子在控告抛弃它的“人”。天堂,地狱,甚至黄金世界,影子都不肯去,却一直跟随着“人”,为什么,因为是人把影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赋予影子的灵魂,所以在影子的世界里,人就是它的全部。可是在人的世界里,影子却可有可无。最后,影子决定离开,离开便是灭亡。“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很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终究是生命之重无法承受生命之轻。

这首诗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子君的命运,是涓生唤起子君解脱禁锢的勇气和激情,一旦被“生命全部”抛弃的子君最后的结局便是灭亡。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千千万万的子君——把生命附属在男性身上的薄命女子。这究竟是男权社会下造成的悲剧,还是女子性格的悲剧,谁又能说得清楚呢?联想到现在,女权解放运动提倡了那么久的当代社会,可是如今又有多少的子君能够摆脱男权,得到真正的解放。

开始读《影的告别》我毫不犹豫地将其看成是绝恋诗,可是读多几遍,我又不以为然了。再次读的时候,觉得鲁迅大概说的是人的悲剧吧。人没有办法脱离社会寻找绝对的自由,不得不在“黑暗”和“光明”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人本来就是一个双重体,在光明的白天,总是以一种“自我”的形态出现在社会,可是到了黑暗的夜里,“本我”的欲望就是显现出来,总“彷徨于明暗”之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影子想找到“那全属于我自己的世界”,人又何尝不是呢?最求个体的自由,从社会的各种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可是谁又能做到呢?《影子的告别》大概说的就是人对自由最求却无法实现的彷徨吧。像顾城,海子,海明威,追求自由不得便是灭亡。

《影子的告别》还让我读出一种人生的无奈。在历史的浩淼中,个人本身就无足挂齿,轻得就像影子,“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给你什么呢?”历史是要在人的推动,可是作为个人的人又能对历史起到多大的作用,到头来人生就是一场空,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鲁迅想到表达的意思,可是我总是会想到自己,我不是伟人,只是一个平凡得再不能平凡的人,在庸碌的社会中生存着,最终像影子一样,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更不会被世人和历史记住,那究竟生存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成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如: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又如: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成语可有可无: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因此把一切都看成浊物,可有可无。”又如:她活了五十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还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茹志娟《如愿》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