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优秀读后感作文大全10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7 05:34:44百科知识库

高三优秀读后感作文大全1000字

本文整理了我的阅读观读后感(1012字)、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丢(1022字)、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025字)、说岳飞传优秀作文(1042字)、岳飞传读后感(969字)、我读《文化苦旅》(1015字)、《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86字)、读水浒传有感(1022字)等1000字左右的高三优秀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_1000字

有幸,学校发给每位教师一本朱永新先生的书——《我的阅读观》,只是在会议上随手翻了几页,便被深深吸引了。

朱永新先生的思想总是那么铿锵有力,读着他的文字,总有一种欢欣鼓舞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研究生即将毕业的一天,苏大教育学院请来了朱永新先生给莘莘学子做《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讲座,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老先生。说他是老先生,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应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但他并不老,反而满面红光,面对密密麻麻的学生,他的嗓音浑厚,甚至可以穿透到偌大会议室的最后一面墙里。记得那时候的他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他教育思想,教育应是幸福的,完整的。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阅读,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怀揣教育梦想的我被深深的打动了。于是,我也记住了朱先生所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基地之一:湖塘桥中心小学。

不知是不是命运的安排,我竟真的来到这所学校,看到走廊上那颇具文化韵味的墙面设计和那醒目的几个大字“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总有一种心欲腾飞的感觉。

今天,捧着沉甸甸的书,我沉浸其中。翻到“朱余之争”,我看到了两位教育大家关于阅读的分歧与辩论,更加兴趣盎然。两人为为“国家阅读节”的设立而产生了不同见解。朱永新在提案中写道:“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堪忧。”由于国民疏于阅读,远离经典,导致部分国民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心态浮躁。他认为:。“犹太民族为什么那么强大?为什么这个在公元70年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寄人篱下的民族,却产生那么多世界级伟人呢?为什么他们依然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这与犹太人视书如命、崇尚读书息息相关。”而余秋雨先生则认为,其一,现在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再增加类似节日;其二,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是成为灾难;其三,今天阅读不再重要,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我被两人的坚定立场与博学善论所折服。但是,我想说,无论如何,两位学者的目光是一致的,即都关注阅读。我赞同,佩服。但我想,这场争论无论结果怎样,都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让很多人重新将眼光投向阅读。有了分歧与争论,才有关注与发展。

我敬仰朱先生及他敢于创新的思想,崇拜他思国忧生的胸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小辈,我喜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成语满面红光: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舅兄今日满面红光,必有非常喜事,大约货物定是十分得彩,我们又要畅饮喜酒了。”又如:他满面红光,看样子精神很好。

成语欢欣鼓舞:欢欣鼓舞[huān xīn gǔ wǔ],意指欢乐兴奋的样子。语出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源]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据《苏轼文集·卷四八》引)自近岁以来,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加,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於刑罚。有田者不敢望以为饱,有财者不敢望以为富,惴惴焉恐死之无所。然皆闻见所熟,以为当然,不知天下复有仁人君子也。自公始至,释其重荷,而出之於陷阱之中。方其困急时,箪瓢之馈,愈於千金,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典故]“欢欣鼓舞”这句成语是用来形容欢乐兴奋的样子。宋人苏轼的〈上知府王龙图书〉即见此一成语。这篇文章是苏轼写给新任知府的一封信,信中说:很久以来,人民被沉重的税赋压得喘不过气,新任知府到职後,降低了人民税赋,才让大家如释重负,像是从无底深渊里被拯救出来。这种救人於急难之时的施为,对人民而言极为珍贵,所以大家“欢欣鼓舞之至”,对新任知府充满更多的期待。“欢欣鼓舞”用於群体,少用於个人。如清代小说《文明小史·第五四回》描述秦凤梧确定开办煤矿公司後,便开始积极地进行一切,定出了大家的薪水,并打算从下个月一号即开始发薪,所以“大家都欢欣鼓舞起来”。这里的“欢欣鼓舞”便是形容一群人因认为未来将大有可为,故而有振奋喜悦之情。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丢_1000字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丢

——读《LeiF的故事》有感

西昌市川兴镇焦家小学六年级罗伍呷

LeiF,是一个神奇的名字;LeiF,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正是带着这种高山仰水的崇敬之情,这段时间,我阅读了《LeiF的故事》这本书。从书中我知道,L叔叔从小就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是共产党、解放军把他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正是怀着这种朴素的阶级感情,当L叔叔自己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后,他不怕苦、不怕累,别人不能吃的苦他吃,别人怕累的工作他抢着去做。

骄阳似火的八月,LeiF和战友们去一个偏僻的新建工厂工作。冬天,山区的天气格外寒冷,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领导把和泥这项又脏又累的工作交给L叔叔所在的班,由于和泥速度慢,每天都完不成任务。L叔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领战友们,每天天没亮就起来和泥。(详见《LeiF的故事》74页)。

和L叔叔比起来,我真感到无地自容。记得那是一个周末,妈妈有事出去了,让我自己洗衣服。我心想:水这么冷,不把手冻坏才怪哩。于是就没有洗。还有每次学校大扫除,我很多时候都是在滥竽充数,不出实力,只是象征性地用扫把扇一扇。归根结底,我就是缺少L叔叔那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加上我们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我们视为掌上明珠,总是力所能及地在物质生活上满足我们。于是,部分同学就滋生了奢侈浪费的情绪,攀比心理严重,讲究穿名牌,玩高档手机,吃饭时挑三拣四,不爱吃的东西就毫不悋惜地倒掉。他们把自己当做“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别说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就连简单的生活自理都成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极少数同学在学习、生活中怕苦怕累,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就望而却步。

自本学期开学后,我们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同学们一定要向L叔叔学习,决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Lf精神。我相信,通过“学LeiF,见行动”的活动,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Lf精神一定会在我们心中开花、发芽、生根、结果。

高立祥杨卫琼老师简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是Lf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作者在认真阅读《LeiF的故事》的基础上,以LeiF带领战友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完成和泥任务为契入点,联系生活实际,畅谈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丢的真实感想。

成语望而却步: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如:明·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又如:使你自然而然的望而却步。——李劼人《天魔舞》第17章

成语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如:陶铸《崇高的理想》:“我们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还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又如: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_1000字

《华为的冬天》是一篇在IT业界流传的文章,有人认为这是任正非为IT业敲响的警钟,也有人说任正非是“作秀”,还有人猜测是华为在为人事变动制造舆论。由于华为的老总任正非不喜欢和媒体打交道,因此人们就无从知晓这篇文章的真实背景,但是,在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面对危机,面对竞争,面对我们共同的冬天。可能要做到一个有效的准备,才是我们应该用心的话题。

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任正非在他的文章里这样写着。

所以在这里希望毛泽东的,那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能成为我们事业的写照,让我们梦想的星火能成功的燎起事业之原。更希望我们的事业,象闪电部队的速度一样,闪电前行。

任正非的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注重流程管理、细节管理等方面确实值得借鉴。如何规范化管理,形成工作的模板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工、简化流程,有诸多的解释说明。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不难想象华为为什么能成为IT行业的翘楚,能经受住各种危机的冲击。

人生没有人为你等待,没有机会为你停留,爱你自己所选择的工作,让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居安思危,不断丰富充实自己,让自己时刻跑在前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在别人前头,不要停下来,这是强者的状态,也是胜利者的状态,我们应时刻记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任正非超前的思维、独特的管理理念打造出中国IT的航母,着实让人佩服!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问题不同,对未来的担心却是相同的,都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对未来的展望,他们的目的都相同,都是为生存争取机会,都是为了生存争取权利。

华为让我坚信冬天一定会到来,虽然现在是春季,但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在冬天来临之前我们的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里。要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我们就必须优化优化任职资格管理制度,改变过去的评价蒙估状态,培养和提拔人才。

华为说冬天一定回来,我们要变革。是的,我们要变革。我们要在变革中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变革是热血沸腾的,而创新就是这热血。变革是适度的,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增长率我依据的,所以我们的创新是要适度的。盲目的创新,换来的是在变革中血的代价,这是一种我们谁都不想付,而且是谁也付不起的代价。

成语有备无患:有备无患[yǒu bèi wú huàn],意指事先有准备,即可免除後患。语出《书经·说命中》。[源]《书经·说命中》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另可参考:《左传·襄公十一年》[典故]“有备无患”就是事先若有准备,可以避免祸害的发生。一般认为这句成语是出自於《书经 说命中》。在〈说命〉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了殷高宗时代的名相傅说对他的谏言。傅说除了建议高宗要善任良臣外,并且说推动政务时,要考虑政策的良善及施行的时机。为政者宜谦虚为政,不宜自夸自己有多好、有多高的能力,因为这样不一定能获得老百姓的认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对任何事都要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才能免除祸患。相传殷高宗是先梦到辅佐人物的影像,醒後刻像寻找,终于在傅岩找到正在建版筑(犹今日泥水匠的工作)的傅说。命他为相後,殷得以富强。如果从〈说命〉这段话来看,殷高宗真是得贤人之助,因为“有备无患”正是为政者首当注意的要务。例如我们今天,政府在风雨未来之前,先注意防洪、防台;为了预防缺水,先作水资源储备、调度等等。万一事情发生时,才不会手忙脚乱,举措失策,灾害自然减少。这就是“有备无患”的精义所在,也是每个人当有的生活态度。这句成语常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等成语连用。

成语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如: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又如:諕的我手忙脚乱紧收拾。——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

说岳飞传_1000字

小时候听妈妈讲故事,妈妈说,岳飞啊,大英雄呀。她还告诉我说,岳飞是被奸人害死的。

我傻傻的问妈妈,妈妈,给我讲讲岳飞的故事吧。

然后,我知道了这个抗金的大英雄,还知道了他背上的字——精忠报国!

那时候我有个梦想,长大了像他一样,为祖国贡献我的力量,像他一样死而后已,拥有一种精神。

其实,那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想法,或者说是一个梦想,而如今,当我读完了《岳飞传》,我彻彻底底的了解了这个我以前崇拜而且必将崇拜下去的大英雄。

书中介绍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不必我一一说来,仅仅一首满怀英雄壮歌《满江红》就让我感触颇深,为之一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诗是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等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可不撤回鄂州时所做。那时候的他怀揣着收复山河的梦想,却被奸人秦桧等人迫害,郁郁中写出。

上阙,开篇五句气势恢宏,深深的揭示了他不忍心凭栏望去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占,心中激怒,又写了他对考取功名的藐视。下阙,吐露出了他拥有的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更是写出了他对金人的深深痛恨。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心中情不自禁也感受到了当初岳飞时候的郁郁之情,体会了那种对敌人的愤恨,对祖国不再饱受凌辱的精神向往。

一本书,一段历史,一个英雄,一份感动,一种豪情,一种精神,一种崇拜,一种拥有。

读完了这本书,就像是走完了一段路,一段很长很长的路,就像人的一辈子,随着手指慢慢的翻动,一直到结束。

曾经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岳飞重于泰山,当之无愧,而为什么又有很多人轻于鸿毛呢?如秦桧之流。

其实很简单,一个为国,一个为己。

这是我读了《岳飞传》之后想到的,这也是我以前没有想明白的,现在,我懂了,所以我的目标不再是那么简单,不再这是因为崇拜而做,而是因为我要为自己的祖国,努力奋斗。为了国家的事业而奋斗,应为我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妈妈只讲了岳飞的故事,没有在我的背上刺字,可是我心里以豪气冲了云霄,因为我的心中已经因为这本书而深深的刻了字——精忠报国!

成语情不自禁: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意指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语出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据《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七月七日》引)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典故]“禁”念作jīn时,有承担、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则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兴得无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中,叙述了妇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称为“七夕”。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於刺绣织布,称为“乞巧”。诗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随形的月亮时,想起乞巧的传说,因此“情来不自禁”,一时感情激动,便也学着传说在月下引线穿针,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美、手艺更灵巧,以得到美好姻缘。後来典源文献里的“情来不自禁”,演变成“情不自禁”这句成语,表示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

成语喜不自禁: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形容极其高兴。如:王朔《永失我爱》:“‘你无聊不无聊?’石静看我兴高采烈喜不自禁的样儿嗔问。”又如:我已经喜不自禁了。

岳飞传读后感_1000字

少年强,则国强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

这个寒假,我读了很多书,其中《岳飞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岳飞在贫寒的环境下努力习文练武、廉洁正直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岳飞从小失去父亲,和母亲寄人篱下。在没有纸和笔的情况下,聪明的小岳飞就让母亲用树枝在河沙上教他写字。当王员外请周侗教他儿子时,住在隔壁的岳飞每天用凳子垫脚,爬上墙头偷听周先生讲课。由于王员外的孩子很调皮而不愿学习,他们就把作业交给岳飞代写。后来岳飞在墙上题诗让周侗知道了真相,他就收下了岳飞这个徒弟。从此岳飞抓住机会,更加发奋图强。

看看岳飞,想想自己,真是羞愧呀。我们有那么先进的学习工具,有那么优美的学习环境,还有那么优越的学习条件,比岳飞小时候好上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坐在家里通过网络就能进行各种远程学习。但还是有些同学不珍惜,整天沉迷于电视剧、电子游戏,作业拖拖拉拉,简直是荒废学业。我虽然能做到认真学习,但有时妈妈让我练会儿书法,我总想稍稍偷懒一下,还会跟她讨价还价,少写一点也好。岳飞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岳飞不仅学习上非常出色,在武艺上也是一块大料。在周侗先生的悉心传授下,他还学会了使长枪拉大弓的高超本领,为他长大后成为一个有胆有识、文武双全的军事统帅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上学期开始,我们每周都有一节拓展课程,有很多健身、娱乐项目供我们选择,如独轮车、跆拳道、篮球……让我们强身健体。

我时常记得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我们在学习、运动上都要向岳飞学习,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展示自己,比如一个读书的机会、学习的机会、比赛的机会等等,并始终不忘锻炼身体。

回顾岳飞的一生:精忠报国。但他手里却没有几两银子,家中也是简陋平凡,作为岳家军统帅的他,生活得非常简朴。所以作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生活,不能铺张浪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牢记岳飞的勤奋努力、艰苦朴素,让它激励我们前进吧!

成语拖拖拉拉: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如: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又如:我喜欢你这种拖拖拉拉的性格。

成语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如: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四讲》:“无知丕士麦才智过人,发奋图强,于1866年,用很迅速手段。”又如: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民日报》1959.9.3

我读《文化苦旅》_1000字

我并非是一个喜欢看那些有深度内涵的书的人,但激起我如此兴趣的源于课本上的那篇《道士塔》。作者在书中,或言辞犀利,入木三分,或诙谐调侃,油嘴滑舌,也可能一本正经,深沉厚重。那犀利的笔锋和嘲讽的言语击醒了身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当今的社会,那飞快的速度已容不下我们回首过去的一切,而年少的我们也不仅对历史事件知之甚少更难去剖析历史上的对与错。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将历史上的点点滴滴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余秋雨先生并没有过多地融入自身的情感,让我们看到历史最真实的一面,这是这本书的一个亮点。另一个让我感受最深便是他的苦。从《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开篇,和着异乡漂泊者的脚步声结束,从两千多年前李冰的都江堰直读到两千年后非常时代的吴江船,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苦旅,它涵盖了太多,它承受了太多,它让一颗不堪负重的心灵,只能用沉默的眼泪来回答历史上那些太多的委屈、痛苦与太多的无可奈何。他让我第一次真实地了解到散文原来也能写得如此有历史的重量。在那华丽词藻的背后,我们看穿了历史的迷雾,看清了人物的百态,王道士那灿烂若花的笑靥,远望着外国学者拉着满载敦煌文物大车的身影;天一阁门口及膝深的积水与楼阁上满地的枣核,牌坊下尼姑庵中那些腼腆年轻女老师们,这一场场的景,一个个的人,使历史不再虚无、枯燥,变得鲜活起来。最能震撼我的便是《一个王朝的背影》。无论每个皇室血统来自哪里,它仍旧成就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某一段繁盛的历史,更何况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哪怕少了一个民族,中国就不再是如今的中国。所以如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某个血统或是某个民族的好坏,这些统治者及他们的年代已成为过去,已成为了历史,而现今的人们也无权批判历史。就算是被我们说成是昏君、暴君的隋炀帝也为我们开凿了如今仍在使用的大运河。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他所犯下的错误,而把他的功劳埋没。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有过心酸,有过愤怒,更多的是佩服。佩服这份真挚,在《废墟》中表现为苦口婆心,在《漂泊者》中变成一种沉默,在《三十年的重量》中又幻化成一声长叹。我有时候会想,当余秋雨在写下这些文章时,他的心会老了多少岁,又有多少的无奈需要叹息才能发泄。我一边在为那些因为心境过于急切而突兀出来的大词汇所皱眉,一边又为这样一种挚诚和迫切而慨叹。文化承载了过去,承载着现在,也将会承载未来。倘若我们再不重视文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该要如何哭泣呀!

成语无可奈何:无可奈何[wú kě nài hé],意指毫无办法、没有办法可想。语出《战国策·燕策三》。[源]《战国策·燕策三》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屍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温舒》自温舒等以恶为治,而郡守、都尉、诸侯二千石欲为治者,其治大抵尽放温舒,而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乃使光禄大夫范昆、诸辅都尉及故九卿张德等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及以法诛通饮食,坐连诸郡,甚者数千人。数岁,乃颇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复聚党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无可奈何。於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典故]“无可奈何”这句成语指的是毫无办法或没有办法可想的意思。典源出自於《战国策·燕策三》。战国末期,秦国势力强盛,不断出兵侵占其他国家的领土。当时燕国是一个地处东北方的弱小国家,最初,燕王为了与秦国友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为人质,在秦国,太子丹受到很差的待遇。太子丹逃回燕国後,为了抵抗秦国的侵略,同时也为了报仇,便经人介绍认识了荆轲,请他作刺客,到秦国刺杀秦王。由於荆轲迟迟不出发,太子丹便催他赶快上路,荆轲说:“就算我到了秦国,秦王也不会见我啊!除非我能带着樊於期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前往,也许就有机会见到秦王。”樊於期本是秦国的将领,因为得罪秦王,逃到燕国,秦王悬赏千金要他的脑袋。太子丹听了说:“樊将军是来投靠我的,我怎能为了自己而杀了他?请你再想别的方法。”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杀樊於期,就私下去见樊於期,告诉他这个想法。樊於期听了後,马上拔出利剑当场自杀。太子丹听说这件事,赶去阻止却已经晚了一步,伏在樊於期的屍体上痛哭失声。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只有将樊於期的头放在盒子里封起来,交给荆轲,让他带去秦国求见秦王。後来“无可奈何”就用来指毫无办法或没办法可想的意思。

成语名副其实: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意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语本《後汉书·卷七〇·郑孔荀列传·孔融》。[源]《後汉书·卷七〇·郑孔荀列传·孔融》操故书激厉融曰:“盖闻唐虞之朝,有克让之臣,故麟凤来而颂声作也。……昔廉、蔺小国之臣,犹能相下;寇、贾仓卒武夫,屈节崇好;光武不问伯升之怨;齐侯不疑射钩之虏。夫立大操者,岂累细故哉!往闻二君有执法之平,以为小介,当收旧好;而怨毒渐积,志相危害,闻之怃然,中夜而起。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於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诚怪今者与始相违。孤与文举既非旧好,又於鸿豫亦无恩纪,然愿人之相美,不乐人之相伤,是以区区思协欢好。又知二君群小所构,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 晋·鱼豢《魏略》(据《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王修》裴松之注引)太祖甚然之,乃与修书曰:“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观先贤之论,多以盐铁之利,足赡军国之用。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余无可者。……”[典故]“名副其实”原作“名实相副”。据《後汉书·卷七〇·郑孔荀列传·孔融》载,东汉末建安年间,曹操东征西讨,战功彪炳,权势极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却对他多所非议,常常针对时政上书给曹操,一点也不客气。日子久了,曹操对他也有点不满,然因孔融在外的名声崇高,只得隐忍下来。郗虑为附和曹操,便上奏请免孔融的官职,二人於是有了心结,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时,曹操写了一封信给孔融,要化解他和郗虑之间的怨仇。说他们本来交情很好,结果因为一点小事而互相陷害,实在是不值得。以前两人互相欣赏,惺惺相惜,怎麽会变成现在这样呢?希望他们能重修旧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赞郗虑的学识,说他的学问是“名实相副”,和传闻中的一样好,绝不虚假。後来“名副其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_1000字

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她文笔的倾诉,让我这个一直对伊斯兰教淡漠的人,对它肃然起敬……我了解了许多回民在生活中的传统礼节和常用的阿拉伯语,因为文中的回族人对至高无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回想书种种,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因为,霍达以她深刻的内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让人荡气回肠的。我为成熟、漂亮、处处透漏出现代女孩儿特点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赋有责任感的楚燕潮的爱情悲剧而深深的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但一方面,也觉得她很可怜,毕竟韩子奇曾给予过她伤害,她有权利为所欲为。梁冰玉呢?我觉得他因该是本书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为那个曾经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个性的女孩儿,最终却成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孤单的独自漂泊他乡。

在现实生活中,能无限信奉真主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能做到圣人穆罕默德传下的古兰经里的条约少之甚少。曾经看过一点儿古兰经,觉得很吃惊。那些传统思想的条约太严格了。和现实生活相提并论,那我们的罪过可大了。不做礼拜,不分斋,连这最基本的都没做到,怎能踏上前往圣地麦加的征途呢?说到这里,也不禁为做一个回民而自豪。因为,天下穆斯林共同敬仰的圣人穆罕默德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名人排行榜中,成为领先人物。因为是他最初创建了伊斯兰教,是他编写了古兰经,至今影响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紧密结合。因此,这个排行是名副其实的。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礼,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时间和心灵来感受的。俗话说:“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文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确实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说来如何让自己更具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是一个仔细考虑的问题了。就当下来看,当然理应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现在的每一步,从而使自己以后的人生走的更加从容和潇洒!拥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公比起来,我们不幸福很多吗?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力,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呢?也许,你的人生之旅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你现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满荆棘,但无论境遇如何,请学会潇洒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你打败!除非,你选择了自我放弃或是自我毁灭……

成语风烛残年:风烛残年[fēng zhú cán nián],意指“风烛”,灯烛在风中摇曳,明暗不定,也极易灭熄。比喻人生命可危。语本古辞〈怨诗行〉。“残年”,暮年。语出《列子·汤问》。“风烛残年”形容人身体孱弱,不久於世的晚年。[源]古辞〈怨诗行〉(据《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一六》引)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续。齐度游四方,各系太山录。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当须荡中情,游心恣所欲。《列子·汤问》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於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典故]“风烛残年”系由“风烛”及“残年”二语词组合而成。“风烛”即“风中之烛”,意指灯烛在风中摇晃,随时都有可能被吹灭,比喻身体孱弱,生命即将消逝。“风烛”一词见於古辞〈怨诗行〉,此诗内容为感叹人的生命脆弱而短暂,随时光流转,顷刻间就如风中的烛火,岌岌可危。“残年”则见於《列子·汤问》中一则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传太行、王屋两山本在河南、汉水之间,愚公住在两山之北,两座大山的阻挡使他出入非常不便。高龄九十的他,於是率领着家人,一铲一铲地想把山铲平。住在附近的智叟看了,笑着阻止他说:“你真傻啊!你以为自己还能活多久?别说把山铲平,我看你连稍微毁损它的能力都没有。”愚公听了并不为所动,仍是继续坚持下去,终于天帝被他的毅力所感,把两座大山给移走了。“残年”一词即见於智叟嘲笑愚公的话:“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是说愚公九十岁了,能存活的日子本来就不多,不可能做出什麽成绩。“残年”即指暮年、老年。後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风烛残年”,用来形容人身体衰弱,不久於世的晚年,例如清代小说《荡寇志·第七六回》:“贤侄,但愿天可怜见,着你日後出头为国家出身大汗。老夫风烛残年,倘不能亲见,九泉下也兀自欢喜。”这里便是以“风烛残年”比喻年事已高,不久於世。

成语肃然起敬:肃然起敬[sù rán qǐ jìng],意指因受感动而庄严地兴起?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6142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张骞Ь粗摹S锉灸铣巍ち跻迩臁妒浪敌掠铩す骟稹贰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堕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典故]“肃然起敬”典源作“肃然增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中有一则记事: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在庐山讲学,当时他虽已老迈,依然讲论不辍。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说道:“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说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余晖,已经不久人世,但弟子们就像初昇的朝阳,光热与时俱增,希望弟子们能够把握青春年少,及时努力。慧远说完後,就拿起佛经,继续登座说法。那些高材生看慧远虽老,却仍卖力讲论,就非常庄严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来“肃然起敬”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因受感动而庄严地兴起钦佩恭敬之心。

读水浒传有感_1000字

今天读完了水浒传,掩卷沉思,不禁感慨万千。为里面的人物的命运叹息。

水浒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都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义重,皆留下来效忠宋江,后来受招安后,破大辽,收田虎、王庆、方腊等贼人。从破大辽一百零八个人个个生还到最后收方腊只剩三十六个,最后面见皇上的也只有二十七个。可是他们为国家换来太平后,朝廷却奸臣当道,最后个个都死了,神聚蓼儿洼。

宋江等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可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不少到最后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孙胜、李俊、武松、柴进等。他们大都是在完成大业后,急流勇退,没有做官,不受奸臣迫害,以致他们都快乐的、舒心地生活着。相比起宋江、卢俊义他们都被药酒害死,他们的命运不就好很多了。其实人生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够急流勇退的精神。

水浒传读后感: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对功名利禄的舍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还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当前局势,知道该退时就退,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点却不退下来以致于丧失生命。韩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刘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的,但是韩信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后被吕后杀害,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边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适时的退却却能让自己获得更多。张良大力辅佐刘邦,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天下已定,四海归心时,也正是他该享受容华富贵的时候了,可是,在刘邦预备赐予他五千户时,张良却断然拒绝,放弃功名利禄,请求作一个小小的留侯。他曾说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他看到帝业建成后君臣之间的“难处”,欲从“虚诡”逃脱残酷的社会现实,欲以退让来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事实的确如此,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准则。在汉初消灭异姓王侯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功成身退,是张良的选择,尽管身后投来的是惊异的目光,但事实证实,他的选择是对的,“狡兔死,猎狗烹”,不久,韩信被斩,彭越被杀,而张良得以保全。他放弃了暂时的功名,安享晚年,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流传百世,千古流芳。

读后感:可见急流勇退是多么有聪明的一个选择啊,物极必反,当人们在最高处的时候适时地退下来,不仅不会对个人的利益有影响还会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成语功成身退: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如:春秋·楚·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又如:蔡京这个左仆射更是难处,还是以‘功成身退’为佳。——郁雯《李清照》

成语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如:《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又如: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