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含《谋杀似水年华》读后感(1317字)、乔布斯演讲会读后感(1287字)、镜花缘读后感(1323字)、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1276字)、《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读后感(1319字)、陈丞相世家读后感(1346字)等1300字左右的初三读后感优秀作文6篇,供您参阅。
《谋杀似水年华》读后感_1300字
我花了一下午时间从重逢到结局,心情真的很纠结。特别是他们重逢的第二天,秋收总是消失,那时我真的很想跟小麦一起叫喊:“秋收你在哪?为什么丢下我?!”看到秋收总是特意避开小麦,我也想跟她一起喊:“秋收你到底要去哪?别丢下我!我爱你!”真的,那种感觉你们怕是感受不到的。
看完了之后,虽然结局在意料之中,虽然我还是躲在厕所嚎啕大哭了一场,为的是他们的经历。年轻的时光本来有一种懵懂的可爱,可是这世上却有人要有同龄人不曾有的负担,有人注定要有十分痛苦的青春。我同情这些人,同时自己也非常内疚,我觉得从来没有珍惜过现在的生活。
秋收,一个来自西部的乡下少年,一个贫穷而腼腆的人,他没有办法给小麦温饱的生活,却能小麦其他人给不了的爱。而盛赞,一个高大帅气、家境富裕的有钱公子,可以给小麦衣食无忧的上等生活,却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尤其到后面谜底揭开的时候,曾经对小麦说过爱她的他叫喊着说,他真的不该跟警—察的女儿在一起。我觉得他的样子太可笑了。
最后是有人来看秋收。我很希望结局是这样的:
狱警:“今天你刑满出狱了!”
小麦出现,对秋收说:“我来接你回家。”
谋杀是我看的第一部悬疑小说,虽然我觉得没什么悬疑成分……大雨滂沱的夏夜,南明高级中学对面的杂货店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谋杀案,唯一的目击证人是死者十三岁的儿子。十五年后,案件尚未告破,负责此案的刑警因工殉职。在葬礼筹备的过程中,警—察的女儿小麦意外发现父亲遗留的工作手册,提及十五年前那桩谋杀案的凶器:一条奇异的紫色丝巾。
年华纷纷跌落,真凶逍遥法外,徒留无限惆怅和最后一丝希望!一个十三岁女孩与他的少年,如何跨越十五年时间鸿沟,追寻谋杀似水年华的真正凶手?
——摘自《谋杀似水年华》封底提语
我买到这本书是偶然,看这本书也是偶然。因为它的封面很普通,书名也不是很出彩。
当我翻开它的第一页,一种奇异的感觉淡淡的涌来。
“人生是什么?
“我们生下来,然后又死掉。”
很奇怪的一句话。带着点残酷。却又是无比的现实。
绝对不像蔡骏的风格。
他的书我每一本都买,这本是他今年出的新作,果然很不一样。
全文线索扣得很紧,所有的谋杀案和灵异事件全是由于一条紫色的丝巾。
小麦从一个少女逐渐地在成长为一个女人,但是她的似水年华却被忘记,只能在一个叫“魔女区”的地方用金钱才能把记忆买回,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
当她买到了回忆,回忆起了那段青涩的学生时光,回忆起了逆流成河的悲伤。
一个男人,为了一己私欲,不惜杀人。而杀人的现场,让被害者的儿子看到了,并且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从此成为了一个只为复仇而活着的人。而小麦,是追查这件案子主凶的警—察的女儿,错综离奇的卷入了这场谋杀案。
似水年华的流逝,伴随着点点伤痛的袭来。可以用金钱来买到回忆,这是不是嘲讽,还是小麦你太天真?
杀人的人犯最终是抓到了,可是被杀的人不会醒来,被害者的儿子心里的伤痛也不可能再消失,年华可以流失,伤痛却不会消失。那个男人只是为了一己私欲,却像致命的毒药,下在了少年的身上,毁了他的青春年华。
所以,你可以不计较后果,但是代价终会来临。
成语逍遥法外: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如:巴金《探索集·再说小骗子》:“那些造神召鬼、制造冤案、虚报产量、逼死人命等等、等等的大骗子是不会长期逍遥法外的。”又如:这些该死的反动派,当然也抓到一些,可是总还有逍遥法外的。——丁玲《粮秣主任》
成语大雨滂沱: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装尽湿。”又如:及至古北口,大雨滂沱,荣禄振起精神。——王清沅《清宫十三朝》
乔布斯演讲会读后感_1300字
文/粉墨丹青
本月读了两本书,《乔布斯演讲会》1和2。
得以读这本书可以说缘于我的女儿,那是一个雨中的周末,看完电影后,我们一起到书店。宁宁看她感兴趣的书去了,我想找到心理学方面的书看,翻看了一会儿,没有看到中意的,在畅销书的陈列里,看到了厚厚的一摞黑色封面的《乔布斯演讲会2》。乔布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无论是创业传奇,还是领导模式,以及特殊的市场推广方式,还有对生活和宗教的选择,都对这个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尤其喜欢他的演讲风格。于是,用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本。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韩国人,叫金灵泰,没有仔细看他的简历,只记得他是韩国培训专家。这本书以史蒂夫·乔布斯于2007年在旧金山Macworld上的主题演讲为基础,继续深入而精妙地讲解了乔布斯卓越的演讲技巧。等于是把整个演讲做了解剖,从如何开头,怎么用更有力、简洁、形象、易懂的语言,而不是用艰涩、难性的专业用语;如何用手势,如何设计PPT画面,怎么样突出主题;怎么样在现场通过实例,来给听众演示新功能的新奇、实用之处。因为2的精彩,我又去找这本书的前一册,也就是1,做为了这个月读书的目标。《乔布斯演讲会1》也以乔布斯的一篇完整的演讲为模板,进行分析。后面还付有中英文对照原稿。1和2的区别不大,但是都很收益。
我个人感觉,在演讲上,乔布斯他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在演讲的设置上,做足了基础工作。确确实实的从听众的心理出发,用短浅、生动的语言和事例打动听众。个人感觉,无论是成稿或是讲前的练习,应该都是反复修改无数次的。第二,做为公司的领导者,乔布斯对自己本人、以及对公司产品的无以伦比的高度自信。同时,这也是我最佩服乔布斯的两点。因为他的优秀卓越,他可以自信;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样的自信,而不去为了这些演讲不做准备。相反,可以看出他在每一个细节的准备上都是下足了功夫的。以前听他的演讲时,就感觉他的与众不同,读这书以后,你不但会在产品推介演讲上有所收获,包括,如何设计幻灯片,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大的收获是这么一个伟大的,牛人,在有了巨大成功,有无数果粉儿,产品已经无敌横行天下的情形下,还有一颗有所敬畏的心,如此精心、细致、努力、亲自去做产品的全球推广活动,这无疑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这也是为什么他是这样的卓越的人,为什么他是20世纪以及21世纪初期最伟大的商界领袖,受着亿万粉丝追捧的原因。实力,来自努力!自信来自实力!一个神话,不是吹出来的,是一点一点做出来的。
读完这两本书以后,我也在思考另外两个问题:一个是,一个成功的经理人,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乔布斯值得大家认真探索;另外一个,无论在哪个领域上深入探索都会有成就,比如这本书的作者,从两个大家都熟悉的两个乔布斯的演讲,可以出两本畅销书,这是勤奋的力量,亦是善于总结的结果,也真值得佩服。
记得“拆书帮”的一个做法是,如果一本书要读透,要会用自己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书中的要点,对自己的启发,和以后如何运用。这两本书,本月是粗读,还需要精读,读到可以运用为止!读书尚需努力,加油!
成语横行天下:横行:纵横驰骋,毫无阻挡。形容遍行天下,不受阻碍。也形容东征西战,到处称强,没有敌手。如:《荀子·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又如:尝欲广求勇力之士,自为一队,亲率之以横行天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三回
成语确确实实:确切信实,的的确确。如:毛泽东《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现在不但对于和平谈判毫无建树,而且确确实实地是在不断地节外生枝。”又如: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镜花缘读后感_1300字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镜花缘》。
《镜花缘》是清朝的李汝珍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它甚至可以与《西游记》媲美。
《镜花缘》以一段天庭上的故事开头:冬日的一天,百花仙子与麻姑下棋,由于风雪太大,未及时赶回洞中,洞里的花仙们听从了人间帝王武则天的旨意,在冰雪中将百花齐放。她们殊不知,几百年前,百花仙子曾承诺,若听取了下界帝王的旨意,自甘堕落红尘。就这样,百花仙子被贬下了凡,投胎在中原唐秀才家做了女儿,取名唐小山。这位唐秀才,名叫唐敖,因厌倦了功名富贵,便同林之洋、多九公一起在外游山玩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游黑齿国和女儿国。三人乘船来到黑齿国,看这里的人都异常的黑,不仅身上漆黑,牙齿也是漆黑的,只有眉毛和嘴唇是鲜红的。林之洋带着货物到街上去卖,唐敖和多九公则到街上游玩。走到一个女学塾,两人停下脚步,走进去想讨杯茶喝。一个老态龙钟的儒生和两个大约十五岁,穿着紫色和红色衣服的小姑娘,热情地接待了两人。老人介绍,穿着紫衣服的姑娘叫庐红薇,穿着红色衣服的姑娘叫黎紫萱。老人请二人指点一下两位姑娘的功课,唐敖谦虚推辞,可九公却跃跃欲试,他想:两个黑不溜秋的小丫头,才读了几年书,提出的问题,哪有回答不出的道理?可是,九公这回可是栽在了她们的手里。两位姑娘提的问题,都无法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博学旁通,更要有独特的见解,才能回答的出。九公越发招架不住,急得老脸发红。最后还是林之洋及时赶到,才解了围。看到这里,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还有一次,三人来到女儿国。这里的女儿国可不是《西游记》里的女儿国,这里有男有女,但是,男人却要打扮成女人,女人要打扮成男人。走到街上,人人都把唐敖他们当成假扮男人的女人。唐敖和九公玩了一天,回到船上,发现林之洋尚未归来。便四处搜寻,可搜了好几天,还是杳无音讯。那么,林之洋到底去哪了呢?原来,林之洋到王宫里去卖东西,可是,国王看上了林之洋,把他封为了王妃,择日就要娶回宫中。在回宫之前,林之洋要缠好足。宫女们簇拥着林之洋,给他换上了华丽的裙子,又给他沐浴,擦香粉,带上金银首饰。随后,又有人来给林之洋穿耳,也就是在耳朵上穿洞,好带耳环。又有宫女来给林之洋缠足,林之洋拒不服从,被国王下令打二十板子,把脚吊在房梁上。林之洋生不如死,每天被缠足,痛不欲生,脚上的肉全部坏死,化成脓血,只剩下骨头。最后在世子的帮助下才逃脱。读了《镜花缘》,我觉得它和《聊斋》不无相同之处。它们讲的都是一些千奇百怪的故事,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但是,我觉得,《镜花缘》比《聊斋》还要精彩,不仅故事好看,还给予人们许多的道理。就比如林之洋被困女儿国,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但《镜花缘》也讽刺社会里的丑恶嘴脸,好比两面国,他们的后脑勺都用布遮起来,前面一张脸看起来挺和蔼可亲,但是,这张脸只对打扮得工工整整的人微笑,对于衣衫褴褛的人,却是极其冷淡。在布后,有一张无比狰狞的脸,十分恐怖。这些人十分的虚伪狡诈。我想,这样的人,别人恐怕也是这么对他的。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因好吃懒做。
总而言之,不做好事,即没有好报。如此精彩的《镜花缘》,请你一定也要去看看。
成语海水不可斗量: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如:《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又如:凡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
成语男女平等: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如:清·秋瑾《勉女权歌》:“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又如:实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使青年和儿童得到有益的学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_1300字
《沉默的大多数》是收录王小波杂文最全的一本。我个人比较喜欢他的杂文,作为一个自由人文主义者,王小波终其一生思考并快乐着,王小波说: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做怯懦,但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很简单: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一种文化之内,往往有一种交流信息的独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语言,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文化可以传播等等。”
王小波的杂文别具特色,自成一体。幽默的笔调,使得文章妙趣横生,捧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思索。品读时,你能体会到阅读的快感和思维的乐趣。如《椰子树与平等》、《卡拉OK与驴鸣镇》、《驴和人的新寓言》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都是异常幽默犀利的好文章。椰子树与平等;卡拉OK与驴鸣镇,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被他拉到一起,说出了特别的味道,有点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如在《驴和人的新寓言》一文中,他从驴的角度去谈父子与路人的行为,说他要替受罪的驴说话,当翻译义不容辞。文中驴被老子和儿子四脚抬起的时候叫喊,“我得罪谁了,你们这么捏咕我!”得出了这篇新寓言的寓意是:“闭上你的臭嘴,让别人走路”,与原来寓言的寓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大相径庭,但同样意味深长。而且,在论述的过程中,幽默诙谐之处信手拈来。许多口语的使用,让文章更为生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大大加强了文章的穿透力和说服力。
王小波说,选择沉默的人应该是有什么隐衷或者干脆是因为对语言产生了厌恶感。
我并非如此,只是觉得在被这个社会同化着。年小时口没遮拦别人还可以不予计较,因为把你看做孩子。等有一天真正走进了社会,这种特权就自动被剥夺了。说话不小心?很好,请自己承担祸从口出的后果。于是我们终于变得沉默,同时年少时的锋芒毕露、棱棱角角也就被慢慢磨圆了。当然沉默只属于成年人,小孩子们是不屑于此的,他们总是天真可爱的,有话要说时,完全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心中想说的话,不一次说尽是绝不会罢休的。我真是羡慕孩子们的执着,也希望自己能够再回到童年时代,不是为了逃避现实,只是因为我对那时的真实有着一种特殊的怀念,那时的我是不沉默的。
我很喜欢王小波,调侃、睿智,在玩笑中说着智慧和讽刺,这是一种洒脱和无奈。《沉默的大多数》很不错,王小波是比较深切体会什么是自由的并且努力过着一种内心自由的生活,可以说他很有观察力也很诙谐。
成语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如: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又如:惹一番信手拈来斧痕。——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成语义不容辞: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意指道义上不容许推却。语出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源]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据《唐文拾遗·卷一五》引)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功高德盛,资篆籀之铺扬;声飞实腾,载金石以不朽,是以定献忠穆,汉室之良佐也。[典故]“义不容辞”的意思就是说道义上不容许推辞。这句成语常用在对需要自己出力协助的事情,因道义责任,不容自己推卸的情况。比较早的文献资料,见於唐代岑文本所撰的〈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碑文中有“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两句,意思是说彰显隐微的功德,是作者在道义上不容推卸的事。在《三国演义·第五八回》中提到曹操集结三十万大军南下报赤壁之仇,孙权召请诸将来商议对策,其中张昭建议派鲁肃前去荆州找刘备合作,因为“子敬有恩於玄德,其言必从;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原来刘备当时和东吴的许多事,多亏鲁肃(子敬)从中穿梭帮忙,加上因为周瑜弄巧成拙,让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本来孙刘两家各怀鬼胎,这下结了亲家,对协力抵抗曹操大军这件事上,在道义上,应该不会推卸,所以说是“义不容辞”。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读后感_1300字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收录了罗永浩2009——2014年的‘人生奋斗’经历,完整展现一个理想主义者所经历的世界。生而为一个绝不嘴上吃亏的人,创业路上受过委屈白眼,却从不忍气吞声,在不断折腾中散发出浓浓的正义与情怀。
“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从牛博网,到老罗英语培训,再到锤子科技创始人,老罗的每一次转型都牵动着公众的视线。他的奋斗不在于名声上的崛起,而在自己对自己人格上的完善,对美好世界执着的追求。这个爱折腾的、人格闪亮的胖子,在演讲中把自己剖析的无比透彻,读者可以感受到他满满的诚恳和热情。
罗永浩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格闪亮的胖子。他曾经是一名英语老师,由于教学风格幽默诙谐、具有高度理想主义气质的感染力,讲课内容以“老罗语录”的形式风靡大江南北,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现象。2006年起至今,先后创办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锤子科技。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场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为题的演讲。广受社会好评。期间,西门子冰箱维权、质疑方舟子等公共事件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南方周末记者曾感慨:“你不得不佩服罗永浩的本事,他踩到了狗屎,但他能让狗屎后悔。”在公众眼中,“他浑身泛着叛逆气息,以斗士的姿态嘲弄与迎战不公正的社会秩序,并且成功。”
老罗是一个天真的人。他的成功让人羡慕,许多人可能觉得他运气好,却不知道正是他不世故,所以没有被世故毒害,当他猜想某物滋味不错时,他有勇气去尝一尝,而不是尊重他人的饮食习惯。在一个呆若木鸡的社会里,人人都在猛做心算,看看利润有多少,只能把机会让给了坦诚的人。他还天真地相信好的东西就该大声赞美,哪怕大家都以为那是一串会给自己带来厄运的魔咒,他一说,却变成了语录,听众开心地笑了。我们其实都在等这样一个天真的人,来呼应自己内心残存的天真。
初次接触《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是源于朋友的推荐,拿到此书就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期间或许回忆起了自己的青春,更多的还是看到了一个坚持自我不向现实妥协的理想主义者。
一般来说,人要是特别理性就会消解他可爱的一面,但老罗却能经常理性得很可爱。原因是他太真诚了,太坦白了,真诚得让人有些不好意思。他会把自己的焦虑说给大家听,似乎憋不住似的。有些时候,我佩服一个人,是因为我不懂他,我猜不透他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我不知道他怎么就这么牛了。可老罗是没有距离的,他不站在台上,也不站在远方,他让你感觉就在你身旁,因为这家伙表现得像个话唠,他什么都倒给你,甚至那些纠结的心理过程。他利用各种机会不遗余力地做着他想要做的事情。他运用着各种伎俩,说学逗唱,到最后,你发现他永远都在说一些你可能并不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它们是公平、正义、自由与博爱。
最简单的道理往往让人自惭形秽,很多愚蠢的现象其实非常明显,只是我们见怪不怪、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精神太强大了。等到被人点破,我们才发现,是呀,本来就应该这样啊。任何一个了不起的家伙都不会丢掉他们的童心,他们习惯对大家默认的事物与看法保持好奇。
这绝不是一本教你成功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变正常的书。它比那些成功指南好一万倍,因为他没对你说假话。等你变正常,在这片土地上你就算是个人物了。
成语不遗余力: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如:《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又如: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余力。——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回
成语自己人: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如: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又如:你不能把自己人也牵连进来。
陈丞相世家读后感_1300字
陈平与张良
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己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张良自我评价:多阴谋,积阴祸。陈平与张良同身为刘邦的谋臣,却都评价自己“多阴谋,积阴祸”。那么,他们俩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张良的志向是灭秦复国,后来复国的愿望泡汤了,但处处都体现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无论是对故国的思念,还是对刘邦的情义。陈平反复易主,则是纯粹出于追逐前程的考虑。
谋略方面,总的来说。张良长于“略”,陈平长于“谋”,略是智慧,谋是聪明机智。张良长于对敌我双方利害关系的分析。往往能洞悉敌人的漏洞,把握时机。他的谋略体特点是凌厉狠辣,同时具备大致命性带有不可逆转的侵略性。陈平则能揣摩别人的心思,他的谋略往往体现在洞察人心之上,特点是刁钻阴毒,但又带着明显的反复性,其实他的计谋很容易被同样的对手看穿识破,比如他遇到张良,那就束手无策,这也是他的才能局限性。谋略的层次上,张良更高一筹,在于张良的智慧和眼界更高。陈平,在朝廷中过得如鱼得水,历经三朝天子,不能说他不智慧。这一点张良是做不到的,但纯粹出于才能却比张良差了不少。另外一点就是,陈平的阴谋太损了,真是阴谋,阴的都不敢说出来。比如,夜出两千女子,可知这同样是他才能的局限性。
但是在谋臣中我最喜欢张良和陈平,张良多用阳谋,又用正兵相交,而陈平善用阴谋,以奇兵相合。俩人各有所长,并不存在谁的能力比较低的问题。刘邦会用人,所以能让他们各施所长,不过张良的却比陈平更具有战略眼光,所以能定长策,在关键时刻能给刘邦以信心,让他坚持战略不动摇。陈平则是无比灵活之人,刘邦在世时,他跟着白马刑盟,刘邦一去世,他又钻到吕后的阵型里去懂得适者生存保存实力,于乱世而全身进退,高人也!而且《史记》里面不下三次提到他是大帅哥,一不小心就成了又帅又酷又聪明绝顶的Superman。
一直以来,张良的评价都要比陈平高,这也和两个人的性格人品有着一定的关系,张良就像圣人一样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他在西汉成立之后的急流勇退,也使得它成为古代文人的偶像。而陈平相对的更加现实一点,他一直生活在官场之中,在混乱的西汉初期的官场之中,在混乱的西汉初期的官场之中,一直坚持到自己去世,可以说是一个顶尖的政治家,张良和陈平有着小小的差别,除了人物性格上,两人的身份也有所不同,虽然一般都把他们当成谋臣,但实际上来说,张良才算是真正正统的谋臣,只管出谋划策,具体的执行就跟他无关了,而陈平不同,他从一件事的策划到执行,全部都是一手包揽的,也是因此,张良在日后可以告病不上朝,因为他只是一个谋臣,打天下能行,但是治理天下就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了。而且张良的长处在于长远的谋略,而陈平则是单件事情的计谋,而一般来说,战略上的总是要比技术上的来的,更加高端大气一点。纵观两人一生,可以看出张良行的是堂皇正道,而陈平行的则是诡道,虽然如果没有陈平,刘邦可能会少打胜仗,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是如果没有张良,刘邦根本就不能从一介村夫变成天下的诸候直至后面一统天下。从这一点上来看,张良对于刘邦产生的是本质上的变化,而陈平只是添砖加瓦。
所谓预成大器必先自全。二人均深蕴此道。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殊途同归全身而退。至于谋略,则不相上下耳,区别只在伯仲之间也。
成语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如: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又如: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成语一手包揽:一个人办理全部事情,不容许别人插手。如: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3回:“你一手包揽,我只赊我的头钱。”又如:请不要一手包揽,得给他留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