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童年读后感(1020字)、父母课堂孩子读后感(1018字)、勇气与友情(957字)、琐记读后感(974字)、我读《品三国》(1009字)、《小英雄雨来》读后感(976字)、《无问西东》观后感(1002字)、师德教育读后感(1056字)等1000字左右的初中二年级读书笔记8篇,供您参阅。
童年读后感_1000字
做坚强的人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是一部艺术珍品,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也是我所读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
初读文章,我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写作才华所倾倒,同时,我也了解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的社会面貌。整本小说充分展示了那个残酷、野蛮、愚昧、污秽、令人窒息的生活。因此,我对这本小说爱不释手。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阿廖沙·彼什科幼年时期3岁之10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高尔基在作品开头就写道:“优势我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发生那样的事情。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一切引起幼小的阿廖沙的激愤和狂怒,身边这些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阿廖沙并没有被这种黑暗和丑事和灵魂被腐蚀的恶人所压倒、所毁灭,他反而锻炼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这是因为,现实中除了黑暗势力以外,还有许多光明、善良、正直的人们,是他们给了阿廖沙鼓励和支持。他看到光明,并相信黑暗将过去,未来属于光明。
阿廖沙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敢于同恶势力抗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幼小的阿廖沙都能在铅一样沉重的重压下,同无尽的苦难及黑暗势力作顽强斗争,我们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难道还不能吗?
写到这里,我就感到无比惭愧,高尔基的童年是充满困难的。而我们的童年呢?我们早已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也许,在我们的词典里,根本就没有“挫折”这一类词,属于我们的只有无忧无虑。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喜欢依赖父母,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气馁,想不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和阿廖沙比起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再去依赖父母呢?
阿廖沙在困境中能够坚强、勇敢、正直、自信,他的优秀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难道还要轻易退缩吗?其实,困难不仅仅是块绊脚石,它还是块试金石。阿廖沙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他也勇敢的闯了过去。他正是利用了那块“试金石”,成为了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
一个人,只有经过磨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坚强便是通过这一考验的重要元素之一。只有坚强,命运才会让你一直走下去;只有坚强,你才会更加自信;只有坚强,成功的花儿才会为你盛开……让我们面对现实,克服各种困难,做一个坚强的人!
成语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如: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又如:所以虽没有在家里自在,我也算是无忧无虑的过着了。——朱自清《笑的历史》
成语试金石: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如: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这里,端的,现放着试金石。”又如:自古英雄豪杰,不经心志之拂乱,未必能奋发有为,故敌国外患之来,实磨砺英豪之一块试金石也。——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二回
父母课堂孩子读后感_1000字
每一个家长在即将成为父母之前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及希望,我们希望她或他聪明、健康、乐观、听话、好学,甚至于认定我的孩子一定是最优秀的那一个,现实往往给予我们“迎头痛击”。
太多次的碰壁使得我们困惑——为什么我们的经验在她的身上收效甚微。凡此种种,在对《父母课堂》的阅读中我们得到了解,孩子的成长,不但是她的人生历程,同样也是家长生命中一段全新的生命体验。作为家长我们将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面临成长的烦恼。
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的时候,我们会郁闷,会踌躇,是我的孩子不够聪明,还是家长关注的程度不够,我们看到了《帮助孩子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帮孩子摸清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等等学习的好方法,就会明白孩子都是聪明的,只是暂时未能疏通前往知识殿堂的通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一起来努力吧!
一个好孩子的评判标准不但应该学习好,品德同样非常重要,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而不是一言堂的“镇压”。“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语在不断地提醒我们在这个方面,孩子的心都是纯净的,大人的言行对于他们的品行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的言行应当非常注意,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完善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在我们小的时候,好孩子的标准简单地被定义为一切按家长的要求做,不能有异议,现在的孩子已与当年的我们不可同日而语,面对父母的要求,他们往往会提出属于自己的理解及问题,《父母课堂》中此类关于孩子个性成长方面的涉猎非常广泛,各式各样生动鲜活的小故事、小实例。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家长充分认识到不能只凭自己曾经的经历来教育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孩子每时的变化,家长应该最有切身的体会,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看到了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待孩子所存在的误区,只有抱着一颗平常心,运用最适合自己孩子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家长全身心的爱与无条件的满足是远远不足以教育及培养出一个具有健康身心,乐观、开朗、阳光的好孩子的,俗话说的好,老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孩子和老师相处生活的时间不亚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老师的付出的爱与心血是任何语言无法归纳完全的,在对孩子的期望与关心程度上,老师是等同于父母的,如此一致的心愿,使得我们家长更应该理解及敬佩老师,保持与老师的及时沟通及支持。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吸取,归纳,总结,应用那些好的经验,和孩子一起共同努力开创美好的未来。
成语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又如:这个配方要因人而异,不能混为一谈。
成语至关重要:指具有特别重大影响或后果。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3章:“这次命运的大决战不仅对她是至关重要的,对所有的同学都一样。”又如:对我大有用处的人,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王朔《许爷》
勇气与友情_1000字
第一次看《哈利波特》是四年级的时候,我以为会很难懂,没想到之后,我深深地迷上了这套书。
《哈利波特》有着自己独特的吸引力,不得不说,文中的小巫师哈利从11岁到17岁的成长史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让人们敬佩不已。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精彩,讲述了一个男孩很小的时候,父母被一个可怕的巫师伏地魔杀死了,但死咒不仅没让哈利死去,反而反弹到了伏地魔身上,伏地魔变得虚弱不堪,而小哈利也不知道自己已是大难不死的巫师了。
11岁之前,哈利因为自己的出身在阿姨家受到虐待与歧视,当小哈利意外收到来自魔法界的一封信时,发现自己其实是一名巫师,于是他踏上了神奇的探险之路。他刚刚入学时就找到了魔法石——传说中的不老之石,没让伏地魔得逞;后来他意外发现了密道,救出了金妮,并以非凡的勇气打败了巨蛇,消灭了有着伏地魔灵魂的日记本;随着他的长大与死党的鼎力相助,他救出了冤枉的教父,并用一个咒语赶走了一百多个夺魂怪;哈利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也慢慢地成熟,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得到了火焰杯争霸赛的冠军,然而胜利是短暂的,他不得又与伏地魔展开了最后的生死角逐.......在朋友的鼓励下,他终于打败了伏地魔。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友情,朋友间的体贴、包容、谅解、信任和不离不弃,也看到了勇气,面对法力比自己高深很多的仇人,哈利从没想过退缩和放弃,凭着一身正气,表现得强大和勇敢、敢爱敢恨,最终取得胜利。
想到有时我的文具不见了,我总是怀疑同学和朋友;同样,朋友误会我时,我也会忍不住争论;这正是缺乏包容和信任的表现。友情很美好,一起经历的酸甜苦辣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珍贵的回忆,我们要小心维护,不要去打破。
面对困难,可能每个人都会有恐惧心理,这时我们不能选择退缩,要有战胜恐惧的勇气并付诸行动,往往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就说这次我参加电子琴九级考试吧,因为曲子难度很大,我一直害怕考不过,很想临阵退缩,但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不断为我鼓劲,外公说:“没试过怎么知道考不过,你现在最重要的是信心,并多练多记,我们都相信你一定顺利通过九级考试的,加油!”。在家人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终于轻松通过考试。
友情是珍贵的,勇气是可嘉的。我们看《哈利波特》,不能着迷于其中让人目眩神迷的魔法,而要学到书中宣扬的精神。同学们,你觉得呢?
成语大难不死: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如: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又如:大难不死,必有后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一
成语大难不死,必有后禄: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如: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琐记读后感_1000字
《琐记》讲的是鲁迅从家到南京,从南京到日本的经历,从中我不但看到了一个腐败的旧中国,还懂得了不能从表面来看任何事物和事情。
衍太太是那种小孩子看不出,但大人一眼就看得出来的歪心眼的人,他对别人家的孩子“好”,“赞赏”他们吃冰,并且不告诉他们的妈妈,并且还鼓励他们多吃,与之成反比的是沈四太太,当他看到孩子们吃冰,即使阻止,但因声音太响,被母亲听到,骂了一通。表面上看,衍太太心胸宽大,懂得保护小孩的自尊心,会替别人保守秘密,而沈四太太就显得有些大惊小怪。但是,吃冰对人的害处,远远大于衍太太的“热心”沈四太太虽然方法欠妥,但是它是真心为孩子们着想。而衍太太所谓的“赞赏”就是变相的怂恿,放纵。当“我们”在那里打旋,他在那里计数,突然一个孩子摔倒了,正好孩子的婶母来了,他非但发布夫妻那孩子还说:“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这件事情突出了他爱推卸责任。
当孩子们跌倒了,像母亲寻求帮助时,往往是一顿臭骂,但是衍太太绝不埋怨,立刻给孩子们上药。从表面上看,孩子们的母亲心狠异常,但是衍太太却是和蔼可亲,孰不知,母亲的狠心是要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教训,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衍太太的不厌其烦,宽容大度,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放纵,是真正的不关心。
看看今天的我们,我觉得似曾相识,世界上对我们追好的是父母,但是,我们真的是这么觉得吗?最常见的就是,天冷了,妈妈叫你多穿些衣服,但为了好看,就是不愿意穿,最后生病了,当你苦着一张脸去向他寻求帮助时,他却升起的不理你,让你烧着,任凭你苦苦哀求就是不带你去医院,心软的父母,看着孩子这副样子,听着孩子的苦苦哀求,忍无可忍最后带着怒气送我们去医院。你会不会觉得父母很坏见死不救,不,他们表面上是在骂你,表面上是在生气,但心里已经急得不得了,他其实起你当初为什么不听话,不带你去,是为了让你记住这个教训,让你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我们都无久了父母的一番苦心。
然而对一些表面上对你好的人,却是爱戴有加,绝对信任,但当你遇到困难,或让你陷入困境时,他逃的最远,甚至让你陷入困境的元凶就是他。最后真正在你身边,并且千方百计地帮助你的人,竟然是你以前不理睬甚至是曾经恶语相向过的。
所以,不能凭借表象来判定一个人的好与坏,事情的对与错,而是从内心,从本质上来判断它。
成语大惊小怪:大惊小怪[dà jīng xiǎo guài],意指形容为一些不足为奇的小事而过分声张、惊怪。语或出宋·朱熹〈答林择之〉其一四。[源] 宋·朱熹〈答林择之书〉其一四(据《朱文公文集·卷四三》引)所示疑义,已略看。端叔、恭叔惠书,极感其意。但如此用功,鄙意不能无疑,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典故]“大惊小怪”一语当从“惊怪”变化而来。汉语使用“大?小?”来构词的情形很普遍,例如“大呼小叫”、“大吆小喝”等。一般来说,经过这样构词转化,语义会变得较强,所以“大惊小怪”比“惊怪”语义强,更能夸饰与强化惊怪的程度。“惊怪”一词出现的时代稍早,例如《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乃者日中见昧,阴薄阳,黑气为变,百姓莫不惊怪。”《续汉书志·第三·五行志一》:“有一狗突出,走入司徒府门,或见之者,莫不惊怪。”都是形容惊奇讶异样子。一般使用“惊怪”时,其对象通常确实都是较为奇特的异象,後来构词转化,成为“大惊小怪”一语时,强化了惊怪的程度,但反而习惯用於一些不足为奇的小事,以突显出反应的过度。如宋代朱熹在〈答林择之书〉中说道:“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意思是:对於操存涵养这门学问,应该把它看成一件平常事,在日常中踏实地去做,久而久之便会有成效,不需要过分声张,当成大事般忧心严肃地去讨论与教导,如此反而无助於事。朱子话中的“大惊小怪”,就是指对方反应过度。所以“大惊小怪”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为一些不足为奇的小事而过分声张、惊怪。在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中有段极为有趣的描述:有个穷光蛋在路上捡到一只死鹌鹑,拿回家想炸来吃,但却没有油,於是提着鹌鹑来到卖油条的摊子,假装要买油条,然後“故意把鹌鹑掉在油锅里面,还做成大惊小怪的样子”,结果鹌鹑熟了,穷光蛋还假意抱怨了店家一番才离开。
成语忍无可忍:忍无可忍[rěn wú kě rěn],意指“忍无可忍”之“无”,典源作“不”。“忍不可忍”原指忍受不能够忍受的事。语本《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韩崔高孙王传·孙礼》。後用“忍无可忍”指忍耐到了极点,无法再忍受。[源]《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韩崔高孙王传·孙礼》时匈奴王刘靖部众强盛,而鲜卑数寇边,乃以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今当远别,何不懽也!”礼曰:“何明公言之乖细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勳。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爽诛後,入为司隶校尉,凡临七郡五州,皆有威信。迁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户。礼与卢毓同郡时辈,而情好不睦。为人虽互有长短,然名位略齐云。嘉平二年薨,諡曰景侯。孙元嗣。[典故]“忍无可忍”典源作“忍不可忍”。指忍受不能够忍受的事。典源出自《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韩崔高孙王传·孙礼》。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明帝临崩时,床下受遗诏,拜曹爽为大将军,孙礼为大将军长史,加封散骑常侍。孙礼为人正直光明,使曹爽行事不便,就将孙礼外放为扬州刺史。旋因争议清河、平原地界问题得罪了曹爽,被弹劾判罪五年,後又改任为并州刺史。当时朝政由曹爽专权,国势日渐衰退,孙礼要去并州上任前去拜见太傅司马懿,孙礼面有忿色,却不说话。司马懿问孙礼是嫌并州地太小,还是怨恨分界的事处理不公?孙礼说自己气愤的是没办法报明帝所托,辅佐魏室,如今曹爽专擅,天下骚动不安,国家就要危亡了!孙礼说得悲痛万分,泪流满面。司马懿听了劝慰他说:“且止,忍不可忍。”意思就是说:你先不要悲伤,要能够忍受不能够忍受的事才能成就大事,想把曹爽除掉,现在还不是时机。这里的“忍不可忍”就是指忍受不能够忍受的事。演变到後世多改作“忍无可忍”,意思是忍耐到了极点,无法再忍受。
我读《品三国》_1000字
我迷上,或者说关注《百家讲坛》,是从易中天开始的。易中天站在讲台上,三千年的往事流水,历代帝国的惆怅,三国的风风雨雨,茶油烟酒的典故,中国男女的趣事,大江南北的城市,南北方人的差异……娓娓道来,让你喜不胜收,让你惊叹中华文化竟然可以如此品读。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易教授开讲了:话说东汉末年……
于是有飘逸潇洒的儒将风度的周瑜徐徐走来,让苏轼赞叹不已,直作“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在大家的印象中,长期根深蒂固的“奸雄”形象曹操,开始在易教授的点拨下得到正名。其过人的文采才华和卓越的军事能力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惊喜之余,人们对三国这一人才辈出的时代的重要人物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喜欢易中天的诙谐机灵,还有他那既高深又严密的评论。他不信《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因为小说家的言论往往最不可靠。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他考证《三国志》、《魏略》等正史书,再加上自己有条理的科学推理和综合分析,得到了可能的最佳解释。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因为要做到用纯粹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历史现象非常不容易。
为此,易中天抛弃了“状诸葛多智而近妖”的孔明,“状刘备多善而近伪”的刘玄德;抛弃了只会奸诈狡黠的曹孟德的世论;抛弃了因小气而死的周公谨。抛弃了只凭成败论英雄的偏执观点。
另外,易中天对“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的刘表,“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刘禅等三国中常认为是失败者的人物也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最后点明了深层次奥妙:三分归晋并不是魏、蜀、吴的无能,而是同为寒士阶级出身,靠武力打天下的他们,并不符合士族阶层当政这一历史潮流。蜀坚持,所以先亡。魏放弃,出了“九品中正制”,还是亡了。吴妥协,任用了大量江东士族,但后来又赶尽杀绝,迟些也灭亡了。这个由士族地主阶级――也就是世代读书,垄断官阶,如“四世三公”之类的群体参与并控制政治的历史趋势,不是曹操、刘备等一时的英雄俊杰能改变得了的。
读易中天,历史的迷雾被揭开,历史真相的秘盒被打开,历史的本质被还原。被点醒释怀兴尽之余,我们又多了一个了解历史的角度,而且领悟更加深刻了。
读易中天,我们可以遨游波澜起伏的三国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品味潮起潮落的沧桑情怀。冲一杯淡茶,闻着清香,翻开一卷,尽情地享受这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奇遇之旅吧!
成语赞叹不已: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又如:看了这次《鹿回头》演出,观众赞叹不已。
成语好谋无决:好:喜爱,善于;谋:策划,思考。对问题思考策划得多,但却不能或不善于作出判断或决断。如:《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_1000字
最近我学习了一篇文章,叫《小英雄雨来》。
讲的是花村有一个12岁的少年——雨来。雨来非常喜欢游泳。一个秋天,雨来上了夜校,在这里他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几个大字。
一天鬼子进村,交通员李大叔藏到了雨来家的大缸下。敌人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他在敌人严行拷打、威逼利诱下,守口如瓶。敌人决定枪毙他,但他趁敌人不注意之际,跳到河里,他得救了。雨来也成了小英雄。
雨来的勇敢,深深地铸刻在我的心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怯懦。那是一个下着雪的冬天,我无意间看见一帮和我一般大的人,在欺负一个小男孩,见到此景,我内心立即充满了气愤,可是他们人太多了,我又转念一想:反正不关我的事。便转向,大步大步的往前走,此时此刻,什么乐于助人,什么拔刀相助,都抛到了脑后。都因为我的懦弱,我惭愧了好几天。现在想想,当时我面临问题的并不只是帮助那个小男孩,而是一场道德、勇气的抉择。当我读到雨来的坚强勇敢的精神,更像是雨来教导了我做人的道理。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老师教给雨来的话,看得出雨来对这句话很有感触,说明雨来渴望在光明的教室学习。战争时期,他们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可我们呢?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学习,却不珍惜,上课不但爱做小动作,还爱交头接耳。更有一些学生,竟然厌倦上学,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真的不值啊!当我们有这种思想时,想一想雨来,渴望学习的态度,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我记忆里模糊记着这么一句话:自己选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用它来形容雨来再合适不过,他选则了一条革命道路,不管有多少艰辛,多少难过,他都用他的毅力,坚强的走过,我想雨来一定有许多痛楚吧,但他一直坚持着,一直努力着。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有的时候,我遇到一点困难,就要退缩,没有一点毅力。这岂不是鱼游锅中——好景不长吗?美国有个作家叫海伦·凯勒,她不但是聋哑人,还是盲人,没人能想到她会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但她做到了,她打破了常人的思维,同样使我们敬佩。只要我们向他们学习,同样也会有一股自己也无法预料的力量。一首歌不是唱么: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
战争年代,硝烟缭绕。虽然我们摆脱了那时的苦难日子,但一定要记住那个年代雨来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因为那句句是真理,也许能让你一生受用不尽。
成语守口如瓶:守口如瓶[shǒu kǒu rú píng],意指嘴像瓶口一样封得严紧。语出《法苑珠林·卷四七·惩过篇·引证部》。後用“守口如瓶”比喻严守秘密。[源]《法苑珠林·卷四七·惩过篇·引证部》如《维摩经》云:“故以若干苦切之言,乃可入律。”书云:“闻谏如流,斯言可录。佷戾不信,恶马难调。抚膺多愧,常以自箴。”庶有闻论致序心曲。今欲缄其言而整其身者,未若先挫其心而次折其意。故经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譬如金山窟,狐兔所不敢停;渟渊澄海,蛙龟所不肯宿。故知洁其心而净其意者,则三涂报息四德常满。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可谓金河遗寄,属在伊人;玉门化广,信於斯矣。[典故]守口如瓶就是把嘴像瓶口一样封得严紧。比喻严守秘密。这句成语较早出现在《法苑珠林·卷四七·惩过篇·引证部》:“防意如城,守口如瓶”两句。“防意如城”的意思就是指防止私欲的心有如防止敌人攻城。〈惩过篇〉的大意讲到如要修练身心,都得接受挫折和磨练,才能洁心净意。就好像满是金子的山洞过於显眼,狐兔不敢停留;也好像澄澈的水塘,蛙龟不敢藏身。心意一洁净,邪念恶意就如同狐兔和蛙龟一般,不能窝藏。人如能洁心净意,则轮回之报可止,心中时常充满和乐。并且能防意如城,不让邪念产生;守口如瓶,谨言慎行。後来“守口如瓶”则被用来比喻严守秘密,如《隋唐演义·第三五回》:“今愿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万一泄漏风声,娘娘与夫人们只道妾等巧诈,以博圣恩眷宠。”
成语好景不长:景:境况,光景;长:长久。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1章:“可是好景不长!中午时分,老人的病情突然加重了——肚子疼得在一堆破棉絮中滚来滚去!”又如:他们匆匆结合,总是好景不长的。
《无问西东》观后感_1000字
假期里我看了《无问西东》电影》,《无问西东》是来自清华大学的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本以为会节奏很乱的,看了《无问西东》的预告,让大家觉得它是部很无聊的电影。其实你如果认真看了就会潸然落泪,你也会认为这是部好片,让我们走近《无问西东》这部感人的电影了。
《无问西东》讲述了几个不同年代清华大学生们的梦想。比如,黄晓明演的陈鹏,校长让他去九所研发原子弹。他知道去九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工作。但是为了国家的强大,他毫不犹豫地去了九所。当他在九所工作完成原子弹研发任务,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他听到人们说祖国强大,再也不会受别人欺负时,他荣誉感油然而起。他回家的火车上,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的一个细节。陈鹏因为研发原子弹,他摘下帽子的时候头发全掉到他的肩膀上了,这是因为核辐射。
其实电影里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联系,比如,陈鹏小时候是个孤儿,住在一个山庄。那个山庄一场的贫穷中国飞行员,开着飞机,空投物品,里面装满了糖和罐头。大家都叫他晃晃叔叔,因为他每次来时都会抖动飞机的翅膀,他就是王力宏演的沈光耀,他是富家子弟,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为了祖国,踏上空军之途。因此与村庄孩子有着很好的情缘,但为了誓死保卫祖国,他开着飞机,去轰炸日本的航母,但是航母派出了一个非常尖端的人,他开着飞机击毁了所有飞行员,除了沈光耀,沈光耀也挨了他几颗枪子。所以他的飞机冒烟儿了。正当他着急的时候,想起了,祖国受日本的欺负。他用自己飞机上的最后一点油,飞向了那架敌机,并用机枪疯狂的扫射他,那架敌机坠落了,而那个飞机底下正好是日本航母,所以他没有油以后,开着飞机直冲向航母,只听蹦的一声,航母爆炸了。为了爱和和平,他牺牲了。
而回到现代,企业高层张果果,本想通过四胞胎来做广告,宣传。后来怀疑人家赖上他,开始怀疑人生。最后救活了那四个孩子,也是阐述了怎么选择的原因。这部电影讲了大学生们的理想,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换来祖国的发展,去塑造一个强大的祖国。
我们看到了电影里的所有大学生,都朝梦想,奔去,有些,是实行祖国的发展与富强,有些事帮助了祖国营造一些新科技。让祖国走向创新。他们为了祖国的富强,牺牲了自己青春。所以,如果你们知道你们要面对的怎样的人生,你们还有勇气,来到这个世界上吗?在这个社会上,有着太多谎言,与生不由己,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是灰色,但愿所有付出终有回报,愿你器识为先,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成语毫不犹豫: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如: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又如:我毫不犹豫地跳了进来,就再也不去了。——《会摇尾巴的狼》
成语立德立言:立德:指推行德政;立言:着书立说。指树立有益于民的政教措施作为后世的典范并流传后世。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又如:便是着书立说,无非言忠言孝,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业,方不枉生在圣明之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
师德教育读后感_1000字
看了《师德教育》并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成语时时刻刻: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如: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都想着要从山西发发财。”又如:她时时刻刻都保持高度警惕。
成语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如:《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又如:他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