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精选读后感13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7 01:19:14百科知识库

高一精选读后感1300字

本文整理了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1341字)、教师心灵鸡汤读后感(1315字)、《草房子》读后感(1267字)、罪与罚读后感(1324字)、实践论读后感(1291字)、生命的支撑读后感(1312字)等1300字左右的高一精选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_1300字

老师推荐阅读徐大师《中国近代史》,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我静下心好好的欣赏。

徐中约是华裔美国历史学者,毕业于燕京大学,上世纪50年代前往美国,师从费正清大师,但却与费大师在观念上大相径庭,以费正清为首的美国汉学界认为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源流在西方帝国主义,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对中国形成冲击,这是一个挑战,对于中国是好的。这是名副其实的西方中心论。徐中约认为中国近代史不应以西方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而是从中国内部原因来深入挖掘?

总所周知,写历史是非常难的,需要很多很多资料,而且更要从中辨明真假。写个一部气势宏伟的通史巨著更是绝非微观历史,小历史可比。在当时的这个费正清的绝对权威之下写出这样一部思想不合主流的通史很是不易,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历史总是大浪淘沙,他的这本《中国近代史》已经成为美国本科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必读教科书,成为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对于一个当代中国大学生来说,这本书丰富全面,分析事情客观独特,却又不走极端,很好的补充了课堂的局限性,通过此书可以全面领略中国是如何从康乾盛世转而列强入侵,继而又重新崛起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

此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此书以清朝入关为始而不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起点,这样的做法虽然是略显冗长,但是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更为深刻,更能知道前因后果。对西方冲击的研究必须要先对这个冲击承担者清朝机构制度进行研究。中国是如何被入侵的,如何一步一步衰弱的,如何因外力进逼不得不然的转型变化。最主要的是与世界史从1500年开始可以接轨,以此能有个比较。拥有四千多年的中国一直处在世界的东方,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动对他都丝毫没有任何影响,一方面是源于中国人古往今来所传承的独立之人格,一方面是由于地理的限制,外部进不来我们出不去。近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教士,探险家等前往中国,打开了悠久的孤立局面,开启了东西方之间的直接接触。因此,变化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实际统治者在变,制度在变,思想在变,敌人在变等等。当时的具有前瞻性的人正在探寻一条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体面生存下去的道路,以推动中国不断向前。从鸦片战争以前对西方的排斥到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到1898—1912年间的政治改造和革命、再到1917—1923年间的思想革命,最后到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掌权。这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的里程碑,构建起概念的框架。与政治变化同时进行的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的根本转型。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自强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和企业开始发展,而外国人则在“不平等条约”保护下在条约口岸开办制造业、航运业、银行业和贸易商号。这种半殖民主义的特征延续中国近一个世纪,是中国近代经济的显着特征。

总体说来,这部书描述了中华民族近四百年的痛苦挣扎到剥茧而出的过程,讲述了平民大众如何度过那个悲欢离合的时代,表达了一位旅美历史学家以中国人的身份对于中国的深深情愫。

中国现在犹如一只涅盘中翱翔而起的凤凰,转世重生。正如拿破仑所说“中国?那里躺着一个酣睡的巨人。让他睡着吧。因为他若是醒来,将会改变世界。”中国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美国是西方文明的现代化身,中西的交织,使两国将在未来将极大的制约整个世界。

成语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如: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又如:童年的记忆最单纯最真切,影响最深最久,种种悲欢离合,回想起来最有意思。——朱自清《我是扬州人》

成语前因后果: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如:《南齐书·高逸传论》:“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又如:振德说完前因后果,深叹一声。——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

教师心灵鸡汤读后感_1300字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

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

这就是——《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一本难得的好书!

一起来浏览一下那隽永、精美的文题吧:“花的事业”是尊贵的,点亮生命的小桔灯,心底最温暖的记忆,给天使缝补翅膀,开启智慧之窗,把整颗心教给孩子,播撒最美好的种子,宽容的位置给你留着,影响一生的课,感动一生的收获。

这一篇篇篇充满温情、智慧、充满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呈现给自己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这一篇篇美文犹如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进我的心灵,让我对生活、对学生、对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充满感情。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令我回味无穷,掩卷深思,但,“花儿与少年”一文更是深深打动了我。

本文作者是著名作家梁晓声,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绰号叫“逃学鬼”的少年,因为贫穷使他感到羞愧,敏感,他敌视老师、同学、学校,为此他经常逃学。

一次他又逃学了,在远离学校的地方,正巧遇到了再度蜜月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刘老师,刘老师十分郑重地向新婚妻子介绍了他,真诚地邀请他一起逛公园。

在一处喇叭花开的繁茂之处,刘老师让少年观察喇叭花是骨朵时候的样子,并告诉少年喇叭花骨朵那种“扭”这股劲儿的状态,是开放前自我保护的本能。每一朵花,都只能开放一次,为了今生唯一的一次开放,自我保护是合乎植物生长规律的。刘老师接着说道,若将人与花相比,人太幸运了。花儿开好开坏,只有一次机会。人这朵花,一生却可以绽放许多次。前一两次开得不好不要紧,只要不放弃开好的愿望,一生总会开好一次的。这样的教诲,少年此前从未听到过,他没有一丝反感。

接下来,刘老师话题一转,诚恳地请求他再上一天学,写一篇关于喇叭花的作文,并将它作为习作进行分析点评。

他无法拒绝老师诚恳的请求,他从来没有那么认真地写过一篇作文。

周一,少年鼓足勇气,第一次昂着头迈进了学校的大门,并将作文交给了刘老师,作文起了个很好的题目——“花儿与少年”。文中他写到了人生中的几次绽放——刚诞生,发出第一声啼哭是绽放;咿呀学语是绽放;入小学,成为学生的第一天是绽放;每一次顺利升级是绽放;获得第一份奖状更是心花怒放的时刻……

结尾时少年这样写:每一朵花骨朵都是想要绽放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如果每个学生像不太完美的花骨朵,那么,给他一点儿表扬吧,对于他,那等于水分和阳光呀!“

后来,少年考上了中学,再后来,考上了大学。再再后来,成为大学教授,教古典诗词。每次讲起花来,他都一往情深。

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凭着智慧和耐心,刘老师挽救了一名摇摇欲坠的学生,他把阳光和水分及时送给了这朵渴望绽放的花朵,让他有了绽放的信心和勇气。

《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中有许多这样的美文,一次次打开了我的心窗,让我学会调节情绪,感悟爱与善良,懂得感恩宽容,理解选择与放弃,寻觅快乐与幸福。

用心去这本书吧,你会发现每天升起的太阳都有新的意义,平凡的生活中其实充满了新奇与感动!

成语摇摇欲坠: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又如: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摇摇欲坠。——曲波《林海雪原》二七

成语回味无穷: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如: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又如: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回味无穷。

《草房子》读后感_1300字

月上西楼,手中的《草房子》也终于被我翻到了最后一页。哈,真过瘾!我捧着书,满足地咽了一口唾沫。粉色的窗帘被风悠悠吹着,轻轻拂过书桌,桌前的我静静地看着手中的这本书回味无穷。

不止一次看这本书了,每每读起它,就像是一位魔法师深深地吸引了我,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书中勇敢的桑桑,坚强的陆鹤、文静的纸月……我已经将他们视为知己,是他们带着我走进了那片金灿灿的草房子,感受那瓦蓝瓦蓝的天,那雪白如絮的云还有那个充满了温暖和幸福的地方。

陆鹤,一个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男孩,并不是因为他那怪异的外表和那个别致的外号“秃鹤”。而是他那种人格魅力深深打动着我,触到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每个人一开始因为他的长相都嘲笑他,不愿意和他做朋友,有的甚至不愿意正眼看他。或许他就是活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中。

在一次演出比赛中,有一个角色需要秃子来演,他不计较别人对他的蔑视,在大家决定放弃这部戏的时候,毛遂自荐,在他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正是这次比赛,让大家彻底看到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没错!谁说秃子就不能有尊严!谁说秃子就不能没有自信!我已经深深对他折服。

看到他,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的自己,不觉耳根有点红热。那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去三亚旅游。飞机刚一落地我就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这可是我第一次看海,不禁想快快投入到大海的怀抱中去。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换好泳装,拉着妈妈的手奔向了海边。可是当我站在凉凉的海水里,听着浪花一阵阵拍打着沙滩的响声,我的心里又有点害怕。刚才的兴奋劲荡然无存,总觉得无形中有谁想把我拉下水,要知道,以前我都是在泳池里游的,可没有见识过这海浪的汹涌。

妈妈看出了我的小心思,就给我租了个游泳圈,还一个劲儿地鼓励我不要害怕。我紧紧地抱住泳圈,慢慢地沉到水中,双脚使劲划动着,可是怎么也游不出去。这时一个大浪打来,我还来不及抓住妈妈就被浪头打下了水,心里一害怕,嘴里灌进了一口又苦又咸的海水。当我被妈妈抱到岸边时,“哇”的一声大哭出来,嘴里还不停喊着:“我再也不要下水了,我不要游了!”妈妈拼命地安慰我,鼓励我,“孩子,不能被困难吓倒。”“在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应该勇敢点嘛!你要相信自己,你能行!”可当时是不管妈妈怎么说,我始终不肯再下水去游了。

现在想来,确实是因为当时的自己太胆小,始终未能跨出一步,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就是缺少了秃鹤那一份坚持,那一份勇气。“或许,我应该面对!”这是秃鹤这个少年教给我的。这次暑假我跟随妈妈去了泰国普吉岛,岛屿四周就是浩瀚的大海,走在沙滩上,几年前的经历依旧在眼前,但我想我不会这么做了,因为我的耳畔又响起秃鹤的话“或许,我应该面对!”,于是我毫不犹豫跳进大海中,与大海尽情拥抱,与海浪尽情戏耍,捡起一枚金灿灿的海贝,聆听海螺带来的大海的呼唤……这些都是几年前所未曾感受到的。

“或许,我应该面对!”——感谢他,感谢它,从此在我心中住进了他们的名字,我想,我会去面对一切。月儿已经慢慢爬进了云层,我的胸口还揣着带着体温的它,因为我的心依旧在那里……

成语荡然无存: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如: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近灾起柏梁,遂延渠阁,青编素简,一同煨尽,湘囊綖帙,荡然无存。”又如:使民国政制,荡然无存,澔澔新邦,悬为虚器。——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九回

成语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又如: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罪与罚读后感_1300字

一口气看完了《罪与罚》,这是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讲的是犯罪心理。看完整部小说的第一反应是,救赎;其次是悲哀。其中的缘由,我归结为世界的复杂,社会财富的分布不均,而许许多多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整部小说塑造了好几个悲剧角色,我想试着分析看看主人公,罗佳。拉斯科尼科夫。

首先我必须说,他是一个非常非常善良的人,善良的他在大学期间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比他更困难的人,这是他的本心所致。当他一次次被贫穷、饥饿所打击,他只是觉得悲哀;当他被老太婆压榨的时候,是愤怒、不平,我认为也有自卑感在里面,也许会有一点点羡慕,当自己以及许许多多有才华的人被生活和贫穷压垮,可老太婆那样的人却大腹便便,肥肠流油,他不满、愤怒,从而起了杀心。但善良的罗佳一想到这,一方面会因为自己的英雄主义而热血沸腾,这英雄气节也在长期的压迫下异常的强烈;另一方面,会为自己如此离经叛道的念头而恐慌,这其实杀人带给人灵魂创伤的一个开始。

由于两个大学生的谈话,罗佳终于奋起杀了人。不仅如此,他还杀了老太婆的妹妹,那个善良的姑娘,多杀了一个人罗佳也并不觉得有什么,这就是灵魂腐烂的开始。这是一场没有太缜密策划的谋杀案,罗佳差点当场被抓,行凶后的他,这时候的心情:惊吓、恐惧、害怕,杀人后的快感一纵即逝,留下来的东西折磨着他脆弱的心,他开始发高烧,神经更加衰弱,甚至出现了精神分裂、疑神疑鬼。他变得神经质,导致预审官开始注意他,其实,罗佳最逃不过的是心理的那关,也许他瞒得了别人但永远瞒不过自己。行凶夜、凶宅、血、斧子,所有的东西开始在他的脑海里不断呈现,他的灵魂也在生与死之间徘徊、煎熬。

尤其是想提一句话,是我读完全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哦,还是把整段抄下来吧。

他有崇高的志向,他还有一种自己的理论,按这种理论,把人分为普通材料的人和特殊材料的人。法律不是为这些地位高的人制定的,而相反是为一般普通的人制定法律。另外,拿破仑使他心驰神往,许多天才的人对那些成就事业伟绩中的几件坏事根本不屑一顾,而是毫不犹豫地跨越过去。罗佳大概也自命为天才,现在他很痛苦,因为他能创造理论,却不能毫不犹豫跨越过去。对于一个有自尊心的年轻人来说,这是有损自尊的。

“因为他能创造理论,却不能毫不犹豫跨越过去。”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懦弱,但懦弱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因为人本身就是复杂的。这其中我也读出了人的局限性,他不能随心所欲地成为自己想变成的人,除非你的心智够坚定。罗佳是输给了自己。

故事的最后,围绕了一个问题:罗佳究竟为什么要杀人呢?质疑的原因是,他自首后,对一切罪行都供认不讳,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抢了些什么赃物。他行凶后只是把这些东西埋了起来,没有动过。究竟为什么而杀人?值得我们深思。

再抄一段灵魂救赎的段落:

罗佳突然想起索尼娅让他到十字街头认罪的话,他不由得浑身发抖了。这些日子,特别是最后的几个钟头里,他心中感觉到的那种走投无路的苦恼和焦虑已经压垮了他。所以他情不自禁,想抓住这个机会,来体验一下这种纯洁、崭新的感受。

他跪在广场中央,泪如泉涌,在地上磕头,俯下身去,亲吻了大地三次。一种快乐和幸福充满了他的心中。

救赎他心灵的是爱和善良……

成语水深火热: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如:《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又如: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梁斌《红旗谱》四二

成语大腹便便: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意指大肚子显得肥胖而凸出的样子。语本晋·司马彪《续汉书》。[源]晋·司马彪《续汉书》(据《艺文类聚·卷二五·人部九·嘲戏》引)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假卧,弟子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先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坐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另可参考:《後汉书·卷八〇·文苑列传上·边韶》[典故]汉代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头脑灵活敏捷,口才流利,以擅长文学出名,收过不少学生。有一回,大白天他躺在床上闭目养神,门下弟子看到了,就在背地里嘲笑他肚子大,懒得读书,只想睡觉。结果被他听到了,立刻回答说:“肚子大是因为饱读书籍,装满了五经。即使在睡觉时,想的也是经书上的学问。当学生的连老师都可以嘲笑,这是典出何处啊?”这番话使得嘲笑他的那些弟子,心里感到羞愧。後来“大腹便便”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於表示大肚子显得肥胖而凸出的样子。

实践论读后感_1300字

摘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提纲:首先简述毛泽东《实践论》的大体内容,再讲清楚实践与理论联系的关系,然后以此为依据猜测在作者写作目的。接着写自己读完《实践论》的感受和一些理解,最后总结一下。

《实践论》中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指出,人们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经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从实践论中,可以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两者不可分割。如果理论离开了实践,那理论的正确性便无法知道。当然实践也不能没有了理论,在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理论的支持,没有了理论的实践,只会浪费人力物力。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理论只是人们根据前人的经验,或其自己的推理,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想要知道一件事的真伪,必须自己动手才能明白,大概毛泽东深知其中的道理,才写出《实践论》。想让更多的人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性。

读完毛泽东的《实践论》,从中我明白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实践要注意方法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 《实践论》让我懂得对待事情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大学里学到很多知识,往往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但实际却不是,一但毕业了,出去找工作才发现学校的知识大多数不适用,所以我现阶段在大学不单单只是学知识,还会尽可能找一些机会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实践是锻炼自己能力的最好手段。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我个人认为,从建国以来所确定的理论性认识最重要的是在于与时俱进。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我们就要不断的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认识才能不断深化,理论才能日趋完善,并形成真理指导实践。

成语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和发展。如:清·姚鼐《谢蕴山诗集序》:“(谢启昆)才丰气盛,锐挺飙兴,不可阻遏。……然先生殊不以所能自足。十余年来先生之所造,与时俱进。……往时鸿篇巨制,人所惊叹以谓不可逮者,先生固已多所摈去矣。”又如: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成语鸿篇巨制:鸿:巨,大。形容工程大,功夫深的著作。如: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今鸿篇巨制,照耀寰区。”又如:那时候,鸿篇巨制如《世界文学》和《世界文库》之类,还没有诞生。——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篇·〈译文〉复刊词》

生命的支撑读后感_1300字

爸爸去外地打工了,妈妈往往要很晚才回家,每天见上一面甚至说上一句话都难。我开始觉得孤单起来。每天放学回家看着空荡荡的房间,一股酸楚便会涌上心头。没有爸妈陪的日子真的很难熬,每天晚上写完作业,我便胡乱地吃一碗泡面。朦胧的月光照进我的房间里,映在我的脸上。不知何时泪水已充满了我的眼眶,恍惚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温暖的家,回到了那个被泡在蜜罐里的时光……

在一个人的日子里,《生命的支撑》这本书,进入了我的视野,我的内心渐渐变得丰盈起来。慢慢地,我习惯了独处,习惯了没有爸妈陪伴的日子。

“我对家人、对社会充满感激之情,感激到了一定程度,这使我忘记了病痛,我每天早晨走出病房,面对阳光,握紧拳头,自己对自己喊:我要战胜病魔,我要坚强,活下来才有希望。”臧夕稳爷爷的这一句话深深触动着我幼小的心灵。臧夕稳爷爷他是一个矮小瘦弱的尿毒症患者,却与病魔搏斗了整整十二年。他曾想过自杀,想要结束自己悲惨的命运,但在家人的鼓励和帮助下,终于走出了自杀阴影;他选择坚强,选择感恩,他与死神的搏斗还将继续,生命的精彩还将继续……

这是一个周末,天还没亮,我便早早地起了床,准备给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做一顿爱心早餐。看着眼前的一堆食材,我不禁有些力不从心。但一想到母亲那因为操劳而瘦削的身体,我又斗志满满。我举起菜刀“笃笃”得地切起了黄瓜……好不容易手忙脚乱地做了一份还算看得过去的早餐。我端着早餐蹑手蹑脚地走进妈妈的房间,妈妈大概是昨天晚上太累了,现在睡得正香,但她还是听到了我的脚步声,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我悄悄地走到了妈妈床前:“妈妈,你看,这是我做的早餐,虽然面相不太好,但味道还是不错的。”说着,我用筷子夹了一块煎鸡蛋放进妈妈口中。妈妈冲我笑了笑,自从爸爸出去打工后,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妈妈笑过了,其实妈妈还很年轻,笑起来真的很美!

给妈妈做完早餐后,我便操起家伙,给家里进行了一场大扫除。从客厅开始,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一丝不苟地清洁起来。哎!由于家里长时间没人清理,好多地方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终于完工了,看着这个干净整洁的家,我心里好不得意,同时我也不禁感慨万千:原来生活也是这么多姿多彩啊!谁的人生没有一个坎儿,人总要向前看,不是吗?现在,我长大了,是支撑这个家的一部分,必定要担当起应尽的责任,我要让爸爸在外安心工作,我要让妈妈笑口常开!一家人彼此的支撑才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样子!

谢谢你,臧夕稳爷爷,你让我收获了坚强,懂得了生命的力量!恍惚间,我仿佛看见您和我肩并肩,慈爱地对我点头赞许;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您那深情的自白:“我对家人、对社会充满感激之情,感激到了一定程度,这使我忘记了病痛,我每天早晨走出病房,面对阳光,握紧拳头,自己对自己喊:我要战胜病魔,我要坚强,活下来才有希望。”

“生命,像一条河,每天都在涌动奔流;生命,如一本书,写满昨天、今天与明天。人生一世,注定要历经风雨。苦难降临,我们岂能束手就擒。用信念筑起生命的大厦,用追求鼓起生活的风帆。让内心充满阳光,让生命之火燃烧得更旺。”选择坚强,选择勇往直前,这才使生命最美的姿态!这便是我阅读《生命的支撑》这本书,得到的最大财富了!

成语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又如: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成语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如: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又如:諕的我手忙脚乱紧收拾。——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