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公而忘私出自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2、薇璐正目不转睛地在画叶童的素描,来自四川黑水的司徒老师猛不丁让她用成语“公而忘私,国而忘家”造句,她一下子回答不出来。
3、马识途《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4、这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见徐特立《我的一家》序。
5、去城固县博望镇城关中学的巴士上,一昊大哥哥给茵琵和笑芳讲了“国而忘家”的典故。
6、去往西岸的地铁上,强姐姐给晓莉和琳琳介绍了“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成语典故。
7、妙法寺刘金龙中学的匡溪佳听Kerecsen说:用成语“国而忘家”造句是特别单调的事情。
8、那位亲戚国而忘家,没来过第二次信;那位朋友外难顾内,一封信也没回过。
9、漫妮正在屏气凝神地看课外读物《狙公失猴》,三穗县出生的隗老师出人意料地让她用成语“国而忘家”造句,她被吓了一大跳。
10、青海湟川中学第一分校的幸金丰听拉丁的Adrian说,使用词语“公而忘私,国而忘家”造句是件相当乏味的任务。
11、成语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12、成语国而忘家源于《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