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读书笔记优秀作文5篇17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23:33:04百科知识库

高中二年级读书笔记优秀作文5篇1700字

本文整理了西方的智慧读后感(1728字)、羊皮卷之十读后感(1717字)、百年恩来读后感(1661字)、美术教育论文读后感(1693字)、《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693字)等1700字左右的高中二年级读书笔记优秀作文5篇,供您参阅。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_1700字

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相当伟大的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西方的智慧》问世之前,罗素写过一本大部头的哲学名著《西方哲学史》,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样的鸿篇巨著读起来是艰难的,罗素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通俗化,就诞生了《西方的智慧》。与其它哲学史不同,《西方的智慧》更着眼于阐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前因后果,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黑格尔、马克思这一系列伟人无疑是西方哲学的亮点,应当成为关注的焦点,但同样应当注意的是,这些人的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每个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走得更高

的。没有黑暗时代的经院哲学,可能就不会有作为西方哲学里程碑的休谟,没有休谟就不会产生康德,没有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无从说起,没有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马克思就不可能提出辩证唯物主义,罗素非常清楚地阐明了这种历史的顺承关系,使人看到的西方哲学不仅仅是一个个亮点,而是一条延绵的长河。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历史的来龙去脉阐述得非常清楚,读者心中不会是孤零零的哲学史,而是一幅有环境有背景的哲学发展的长卷。他花了相当的篇幅来阐述在科学与经济领域的发展,但侧重方向并不是科学与经济发展本身,而是着眼于成就背后的思想以及对哲学的推动。读者看到的可能会是一个在思想层面的西方历史全景图。

罗素《西方的智慧》,正是这样一本让一根渺小、却会思考的苇草摆脱了混迹于无数质点的浑浑噩噩而试着囊括宇宙的著作。这不是一部严肃僵硬的历史,亦非一篇枯燥艰深的学术论文,而是一次通向人类智慧源头的旅程、一段页边时时出现我会心一笑时标上之笑脸的幽默解说,使我得以随其穿行时空、以一种更清醒的姿态俯察几千年来致力于探寻世界本质的人们种种失误与成功、局限与超越。我也情不自禁,在颇有感触的内容旁写下自己的思索,仿佛一次与罗素先生的“笔谈”。

此处挑选一个引发我最多思考的问题,啰嗦两句——“哲学家们工作的时候都在干些什么?”

开篇第一句,罗素的设问。他没有直接地、明确地回答,而是用了四十多万字细数了从泰勒斯到维特根斯坦、大部分为“兼职”的哲学家们所做的工作、研究的内容。兴许罗素写作此书时情况还不像现在这样复杂,兴许他通过这本书想要传递下去的思想也远不止这个问题的答案,抑或他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地引起读者的思索、而不在乎具体思索的内容,但处于21世纪的我读完全书后却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问:

当代的哲学家们,还在干些什么?在各种学科划分得如此细致而又品类繁多的当代,还有什么未曾开辟的道路留给哲学家去开辟?

个人认为,哲学更像是把其他所有“专业”整合起来、从中提炼出一些本质东西的工作。“专业”发展到后来便是“职业”,而哲学是并不那么容易成为“职业”的。现实情况的复杂可能并不允许每一位哲学家都对所有科学理论的最新进展了如指掌;但或许,只要依然记得古典哲学的精神、尽可能去看一看“全景”、对这个世界的老问题以及不断被人类制造出来的新问题有个大体上的了解,就能“有所长进”,至少能避免许多主观性错误。

因此,我个人理解上,当代哲学家也许不一定是花了若干年写出若干篇论文若干本书取得“哲学博士”、“哲学教授”称谓者,却一定是在一段有规划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学习各方面知识、并以超越于任何一门学科之上更为全面而客观的角度进行整合提炼、勇于自己探索的人。这固然艰苦,但从古至今哪个真正的哲学家不是那个时代最最艰苦的人?

当然,这些思考并不妨碍我在阅读《西方的智慧》的过程中同时发现许多快乐——自由思考的快乐,理性的快乐。“通过非我之伟大,自我的界限便扩大了;通过宇宙的无限,那个冥想宇宙的心灵便分享了无限。”

正如罗素在最后的时候讲到的一样,这本书的内容太多了,你不可能就光看这本书就把整个西方的东西很了解。把这本看成一个历史书吧,带着看历史的兴趣来看看,反而会比较好。

最大的收获是对西方的一个文明的进步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很感触的是希腊雅典时期为什么就衰败了下去,要是能够保持着不断的发展,那么到现在这个世界又是会变成什么样了?呵呵,可惜,亚里士多德,这个集大成者,从公元前的2、3世纪,直到18、19世纪才被人超越,中间过了多少年停止不前。

成语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如: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又如:刚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抛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成语来龙去脉:来龙去脉[lái lóng qù mò],意指本是堪舆家用以形容山脉河流走向的术语,後用以比喻事情的首尾始末。语或出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一三出》。[源] 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一三出》老汉虽系村农,颇谙地理。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种种合格,乃大富贵之地。[典故]堪舆家就是风水家,称山脉的起伏为“龙”,其主峰称为“来龙”;山谷中的溪流称为“脉”,而其主流则称为“去脉”。“来龙去脉”指从头到尾像脉管一样连贯着的地势。在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一三出》中,陶侃为了葬母,四处寻找墓地,恰巧遇见一个懂得堪舆术的老翁,指点他一块靠岭朝山的富贵之地时,就有此说法。後来“来龙去脉”被引申用来比喻事情的首尾始末。

羊皮卷之十读后感_1700字

《羊皮卷》这本书重在励志,让人在诵读十个羊皮卷的过程中心潮澎湃,激情四溢,仿佛忍不住地也想出去推销一番,干场大事业。这本书十分培养人的潜意识,让人在潜意识里思维得到成长成熟,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将潜意识转化为有益终生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好的习惯是做任何事情获得成功的关键。下面,简单分卷摘录一些该书的经典话语并作简单介绍谈谈我的感受:

有这样一些话:“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我郑重的发誓,绝不让任何事情妨碍我新生活的成长。在阅读这些羊皮卷的时候,我绝不浪费一天的时间,因为时光一去不返,失去的日子是无法弥补的。我也绝不打破每天阅读的习惯。事实上,每天在这些新习惯上花费少许时间,相对于可能获得的快乐与成功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代价。今天,我的老茧化为尘埃。我在人群中昂首阔步,不会有人认出我来,因为我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我已拥有新的生命。”我读这一卷的时候,感觉心绪也从开始时少年主人公的消沉和自卑转向了激昂。不管以前怎样,原来是否有经验,我们都有理由坚持原则,充满自信,要向做一棵“橄榄树”而奋斗!因为经验不一定是万能的,和时代有关,而原则则是持久的经典。失败与成功的分别就来自于习惯,我们要时刻用学习良好的习惯,自觉摒弃坏习惯,坚持,一定可以成功!我在蜕变!

爱拥有无以伦比的力量,能够让任何人敞开心扉,书中写道:“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我该怎样做呢?从今往后,我对一切都要满怀爱心,这样才能获得新生。我爱太阳,它温暖我的身体;我爱雨水,它洗净我的灵魂;我爱光明,它为我指引道路;我也爱黑夜,它让我看到星辰。我迎接快乐,它使我心胸开阔;我忍受悲伤,它升华我的灵魂;我接受报酬,因为我为此付出汗水;我不怕困难,因为它们给我挑战。”这是怎样一种爱啊,爱光明也爱黑暗;爱美丽也爱丑陋……这是一种广阔的大爱!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爱自己,首先自己要洁身自好才有资本去爱这世上的一切,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让我们成长。是啊,既然爱和恨都要花费时间,那么,就让我们轰轰烈烈地去爱吧!

本卷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恢弘。是啊,我不是为了失败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血管里也没有失败的血液在流动。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狮,不与羊群为伍。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失败者的屠宰场不是我命运的归宿;我们永远不知道成功到底还有多远,也许在我们放弃的时候,转个弯就到了……;我绝不考虑失败,我的字典里不再有放弃、不可能、办不到、没法子、成问题、失败、行不通、没希望、退缩……这类愚蠢的字眼。我要尽量避免绝望,一旦受到它的威胁,立即想方设法向它挑战。我要辛勤耕耘,忍受苦楚。我放眼未来,勇往直前,不再理会脚下的障碍。我坚信,沙漠尽头必是绿洲!很喜欢这几句:“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这一次的拒绝就是下一次的赞同,这一次皱起的眉头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今天的不幸,往往预示着明天的好运。夜幕降临,回想一天的遭遇,我总是心存感激。我深知,只有失败多次,才能成功!”我们无法预测明天,但我们可以把握今天,我们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情和决心!没有什么可以打倒我!因为坚持不懈,终会成功!这是一个成功的市场营销人员需要知道的道理,如果一下就被打垮,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高估自己,有的人却低估了自己,有的人样样自满,有的人惶恐不安,从而很难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只有我们努力的去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不要以为只要坚持不懈就是成功的一切,假如你还有这样的想法,那我就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你还不了解你自己的生活是不可能平静的,人一生会遇到种种的挫折和失败。当我们面对它们,以种种客观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的时候。我们就像那个骑着马拿着长矛苦战风车的骑士一样,失败和懦弱但却依然不可一世,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去认识自己。

经历了暴风骤雨的人们,无论你们身处何方,无论你们身处何境,你们都知道—在生活的海洋中,幸福的岛屿在微笑挥手,理想的充满阳光的彼岸在等待着你们的到来。将你们的手牢牢的放在思想之舵上。在你们的灵魂深处有一个发号施令的主人,他们可能在沉睡,唤醒他们吧!

成语不可一世: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十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又如:盖兴会飙举,不可一世矣。——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成语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如:《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又如: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百年恩来读后感_1700字

我读了一本名叫《百年恩来》的书。虽说,这本书是随着一部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而诞生的,但是,相对于电视来说,它又是具有不同审美价值的一部作品。作为一本书,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是电视节目的附属品,同时它也有很大的可读性和欣赏性。打开这本书,静下心来,可以更充分地获得对于开国总理的感受。最近,我又重读了这本曾经令我爱不释手的书,依然有口角余香的感觉。

《百年恩来》包括十二个章节,通过历史回顾、名人专访、诗歌创作等形式,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周恩来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心。而它的内容上所具有的几个特点,也使我觉得这本书与以往读过的描写周恩来的书籍有很大的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值得思索,值得回味。

特点之一是它的散文体裁和贯穿于文章之中的大量诗词、歌曲。《百年恩来》的文字之优美、感情之细腻、辞藻之丰富,让读者在了解周恩来的同时,还有一种文学上和艺术上美的享受。许多段落,许多章节,许多诗歌,朗朗上口,铭记于心。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他不会离开我们,因为他是周恩来;我们也不会离开他,也因为他是周恩来。世界上只有一个周恩来,却是一个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可以感到美好与爱的周恩来。”从历史观点来说,这句话未免夸张,但从文学角度来看,它的字里行间,蕴含的是一种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书读至此,令人怦然心动,感触良多。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表述拉近了历史人物周恩来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类似这样的句子在书中还有很多,而它的主题曲《你是这样的人》,磅礴大气,深沉凝重,在今天也已经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了。

这本书的特点之二是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象征意义的主题。这个主题有的是一件物品,有的是一段话,有的仅仅是一个字。例如《肝胆耀古今》这一章,文章的自始至终贯穿了雄鹰和鸽子的形象,周恩来鹰的机警与鸽的平和的性格跃然纸上;又如《挚爱感苍穹》,通篇讲述着一个“爱”字,周恩来对人民的爱、对亲人的爱、对普通百姓的爱、对烈士子女的爱……不胜枚举。这一个个主题各有特色,综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周恩来。同时,又因为这一个个主题都取材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以小见大,寓伟大于平凡之中,又让读者觉得作者所抓住的主题距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百年恩来》中的周恩来不是一个让人顶礼膜拜的“神”的形象。相反,周恩来是一个人,是一个为中国人民做出了丰功伟绩的人,一个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人,一个可敬、可亲又可爱的人。

《百年恩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在寻找机会争取完整地看一次这部电视片。2002年,我终于看到了《百年恩来》的VCD光盘。不出所料,电视片拍摄得也十分精彩。它是第一部让我为周恩来这个人流泪的作品。

这本书是对描写周恩来方式的一次突破,是一次新的尝试。它不同于过去的那种政论式讲述历史的书籍,而是将周恩来的形象很亲切、很抒情地娓娓道来,既充满了文学性的美感,又不脱离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性、严肃性。以史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可以说,《百年恩来》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周恩来纪实方式:原来像他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也能如此艺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可以说,这本书对我后来编写周邓馆基本陈列面向初中生的讲解词是有很大影响和启发的。在写讲解词的过程中,我运用了这本书的某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把讲解词尽量写成散文体,运用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周恩来、邓颖超一个个平凡的小事树立两位伟人的形象。例如在写西花厅模型和总理办公室复原场景这一段中,我就描写了西花厅中的海棠花,这一段文字本来没有实际的历史意义,也并不是对周恩来、邓颖超个人的史实介绍,但我觉得这段对海棠花的抒情描写,会增加讲解词美的内涵,会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他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得到美的享受,让我馆的讲解词不仅有教育意义,而且有欣赏价值。

总之,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文学角度来衡量,《百年恩来》都是对传统模式的一次大胆突破,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的好书。

成语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又如:及至身临其境,只落得“原来如此”四个大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五回

成语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如: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又如:以小见大,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美术教育论文读后感_1700字

美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道德、意志、价值、尊严、智慧、美、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的培育思想,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具备浓厚的人文性质,可不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小学生的身心。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课堂实践

1.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育,在弘扬艺术精神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弘扬艺术精神从娃娃开始,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要让他们从小接受对事物、社会,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一种理解,为他们今后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如,我讲授了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中的一节课,内容是“威武的盾牌”。在这一课中,为让学生很明显地感受到编者的这个意图,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从美术角度来阐述盾牌功能,还可以通过盾牌上的动物头图案设计使盾牌增强威武感,给敌人造成心理上的恐惧感,从而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手段,较好地让学生了解了盾牌的功能和特点,知道了盾牌是古代士兵用的一种防御性的武器;并且知道了盾牌威武是为了让敌人见了胆战心惊。学生通过学习能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威武的盾牌,特点突出、表现完整。通过教学,我完成了课前设计的所有教学任务,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2.注重学生人文史观的培育,在提升人文情怀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长期以来,我在平日的美术教学中都坚持让学生收集整理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美景,在课堂上进行介绍赏析。通过美术课堂,教师在陶冶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弘扬了人文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升华美术教学。如,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第八课“彩墨游戏二”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三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随堂欣赏是欣赏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从艺术大师吴冠中早期画的江南水乡中初步了解彩墨画的语言——点、线、面,它们把画面表现得美丽多姿……(边播放课件边进行描述)图1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江南水乡仿佛刚从春雨蒙蒙之中苏醒过来……图2垂柳飞燕,红男绿女,为水墨江南增添了无限生机,图3寥寥几笔,流水人家,既准确地塑造了形体,也精细地分割了空间;图4流畅的线条,活泼而丰富的彩点,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美景。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增进知识融合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在美术教材在体现美术学科社会性、艺术性的同时,更注重展现美术学科的实用性和人文性,为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联系音乐、文学、历史、媒体艺术等人文学科外,还特别注重架起美术学科与自然学科的桥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光芒四射的花灯”将美术教学与民间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彩灯,通过欣赏、感知联想、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我国传统灯饰、灯节产生一种亲切、熟悉和融合的感觉,丰富学生的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研究。

4.注重学生情感抒发的培育,在感悟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再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进步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当今,小区规划讲究格调,居室布置讲究情调,穿衣打扮讲究别致,服装配饰讲究协调。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正悄悄融入现代人的衣食住行和精神世界中,并以多样的形式滋润着社会文明。因此美术课堂教学不应仅垂青于历史,只注重单一的、理论化的专业知识,而应与时俱进,使人文精神和美术文化进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让美术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精神生活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而提高。

总之,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为美术课程增添了新的生命力,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心灵的滋润是潜移默化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升华美术教育。

成语潜移默化: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意指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语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於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典故]“潜移默化”原作“潜移暗化”。北齐时,颜之推写了一本家训,教导子孙做人处世的道理。其中有一部分写到,人在年轻之时,性格未定,时常有样学样,如果多和贤德的人在一起,性格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们的影响,可以养成良好的品德。就像在兰室待久了,身上也会有兰花的香气;在鱼市中待久了,身上则会有鱼腥味一样。所以自古以来,君子都很慎重地选择朋友。孔子也曾说:“不要去结交道德修养不如自己的人。”和比自己更有品德的人交往,才能自然而然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後来“潜移默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潜移暗化”演变而出,形容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成语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如: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又如: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_1700字

如果你和我一样,处在盲目的生活中,那这本书,你一定要读。这不是那种读完后觉得醍醐灌顶的励志书,也不是那种初入职场的工具书,这是一本拨开层层迷雾,让我们幡然领悟的书。我不觉得书中某一个想法让我感悟,我觉得书中每一个观点都让我共鸣。

来谈谈我思维里的一座座墙,我出生在天津,成长在天津,活了二十多年,除了不多的几次旅游,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而且天津人恋家、比较求安稳,不愿意离开天津去其他城市闯荡,尤其是女孩,亲人朋友全都在天津,为什么要离开这个温暖舒适的爱巢,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我是一个结婚不久的裸婚族,没房没车,并不是思想多么清高多么现代,只是因为两个人都刚刚工作,又不愿意啃老,没有能力购置房产。我跟着爱人一起离开天津,家人虽然没有反对,但他们的不舍与思念透过视频电话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的思维之墙应该是买房、结婚、生子,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四代人共享天伦,可是我打破了他们的墙。离开天津,来到一个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地方——宁德,我思维里的墙也倒了一座。来到这里,主要是考虑爱人的工作发展,这里锂电池公司更大,平台更好。买房是现代人们的痛症,自古成家立业,成家首先要有家,外出打工的人多半不安定是因为没有稳定的住所,谁不想有个安稳窝。因为买房放弃梦想的,多半他是没有胆量完成梦想,房子是一定要有的,但并不求于结婚一时。

现在的小情侣、小夫妻经常拌嘴,说多了不过是男孩儿不懂女孩儿,女孩儿不理解男孩儿。这跟书中说的安全感有很大关系,独生子女一代大多很独立又不自立,希望另一半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对方稍不合心意就觉得没有安全感。书中写了,安全感不是拿回来的,而是给回来的。我们总是担心失去,然后小心翼翼,却还是失去,这是因为我们内心不够强大,足够强大的内心不会患得患失,没有“不安全”,自然也就有安全感了。入职之前我待业两个月之久,过足了家庭主妇的生活,每天闲来无事,做一些手工,看一会儿书,偶尔做做瑜伽,再看看电视,一天一天倒也轻松,开始还很理解爱人加班辛苦,嘘寒问暖,后来偶尔就阴阳怪气,乱发脾气,每天我可以用大把时间想着爱人,然后也要求爱人用同样的时间想着我,这就出现了心态不平衡。总之,只有让自己的内心强大且充实,才不会得了依赖别人才能活下去的“怪病”。

书中还提到心智模式,这样例子太多了,就像人们常说的,心里什么样,看到的世界就什么样。如果你是个对未知充满好奇,对周围友好的人,那么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天堂。

保持对一些事物的热忱,不幸的人那么多,不需要自顾自怜的说着自己多么不幸运,能表达这些的你已经比很多人幸福了。今年单位的迎春晚会上,我成了大多数没有中奖的一员,难免失望,觉得自己运气不佳。今年初二回家,老爸告诉我,一个常来聊天的叔叔大年初一去世了。心里难免一惊,觉得生命太脆弱了。回家后特意询问老妈,我那多年烟瘾的老爸怎么突然戒烟了,什么事情刺激到他了。说者无意,听着有心,我妈告诉我,爸爸突发心脏病,当时还好自己清醒让别人打了120,在医院发的病,不然就抢救不过来了,在家人劝阻下,先后做了两个支架手术,现在已经没事,怕我担心,就没有告诉我。(无论是得知这事,还是现在敲打这事,我都能感到手冰凉而且颤抖,这种感悟不多说,只祝愿所有父母都平安)那一刻,我觉得,我不要中奖,我不要幸运,我要把所有幸运都给我的爸爸,只要他没事。

我的父母并不是思想多么开放的,他们有着他们那个年代独有的思维,好在,他们很开明,并不会把他们的意识强加给我,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很明确,就是我幸福、快乐。所以我并没有受到这堵墙的阻碍,我离开天津,他们会舍不得,但是还会让我去闯荡一下,他们和上天一样,并不需要我成功,只需要我尝试一下。我并没有成长为他们期望的那样,但我长成自己的样子,依然是他们捧在手里的、觉得骄傲的、用尽全力去爱的孩子。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因为成长中,这些问题会一遍遍的遇到,每次的感悟都会有所不同。千万不要把这本书读死,不然它就成为了你思维里的另一堵墙,把它当作窗,让你看到墙外的世界,把它化作门,使你走出这堵墙。只要你有感悟,那就是收获。

成语小心翼翼: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意指形容举止十分谨慎,不敢懈怠疏忽。◎语出《诗经·大雅·大明》。[源]《诗经·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诗经·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典故]《诗经》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主要是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文学诗歌总集之祖。〈大雅·大明〉篇是在歌颂周文王,他非常的恭敬谨慎,以虔敬的心和美好的德行来事奉上帝,因此得到了许多的福禄。行动举止中,不违背应有的德行,他的美德因此彰显,四方的诸侯国都来归附。典源又见《诗经·大雅·烝民》。内容则是表述仲山甫的德行,小心恭谨,效法古训,具有良好的仪容风度。因此天子赋予他重责大任,颁布命令於四方。後来诗中的“小心翼翼”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举止十分谨慎,不敢懈怠疏忽。

成语醍醐灌顶: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345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克钟徒降酵飞稀7鸾讨腹嗍渲腔郏谷顺沟?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8888.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如: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又如: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醍醐灌顶,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