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读《祁黄羊》有感、祁黄羊读后感(435字)等400字、700字、8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优秀作文3篇,供您参阅。
祁黄羊读后感_435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祁黄羊》,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祁黄羊退休,向悼公推荐人才的事。他首先推荐他的仇人解狐,但解狐大病在身;他又推荐他的儿子祁午。真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啊。
看到祁黄羊爷爷如此大公无私,我很惭愧。因为我私下和一位同学关系好,就在选举班委时鼓动同学投他一票。比起祁黄羊爷爷,自己真是自私自利、感情用事的小人呀。
还有一次,我在补课班捡到了4元钱,而老师给我们买资料正好需要4元钱,我心中开始纠结:到底捐不捐这4元钱?捐,我的小兔橡皮和急需水份的我不就泡汤了吗?不捐,自己非但可以买到喜欢的东西,还大有盈余呢!我脑袋里好像两个小人在吵架,一个头两个人,正当我拿不定主意时,老师奇怪地看着我,问:“展毅,你怎么了?”“没,没什么。”说完,我将微微抽出来的4元钱又塞了进去。
唉,那时的我真是不懂事,不懂拾金不昧,还不懂捡来的钱应贡献给集体,我用他做了什么?只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却不管集体!这样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一定要学习祁黄羊爷爷大公无私的精神。
成语拾金不昧: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如: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又如: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成语感情用事: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如: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汪精卫是个毫无骨气的人,感情用事,意志不坚,时冷时热。”又如:我诚恳地希望,在选人的问题上,要注意社会公论,不能感情用事。——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
祁黄羊读后感_667字
读了《祁黄羊》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由“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坦荡胸怀。
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负责训练军队。可是在多年的征战中,他的腿脚落下了毛病,行动不便,于是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悼公让他推选一位合适的人选来接替中军尉的工作,祁黄羊首先推荐了和他有杀父之仇的解狐。但是解狐却因病去世了,祁黄羊于是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悼公非常感动,夸奖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生活中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选择。就谈上次竞选班干部吧!老师让大家一起讨论班干部候选人,首先推选班长。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的心里也打起了小算盘,其实我很想做班长,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开展一些活动;但是,自己也知道自己有些小毛病,比如喜欢乱说话,又是跟同学吵闹。这时,头脑子里面就好像有两个声音在吵架一样。一个声音说:“谁没有缺点呢?只要改掉就好了。”另一个声音说:“你那么多缺点还相当班长?大家会同意吗?再说,当班长有什么好的?每天要负责那么多的事情,累死了。”
我心烦意乱,不知道该如何决定。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同学们的推荐已经继续进行着了。班长、学习委员先后都有了人选,我还是没有被大家提起。
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我有祁黄羊这样的心胸,我完全可以主动站出来参加竞选。我想,凭我的特长,我还是有优势的。只要再向大家诚恳地承认自己的存在问题,让大家帮助监督我改正,相信大家会原谅我的。读了《祁黄羊》这篇课文以后,我暗暗下决心,下次选班干部,我一定会学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就选我自己!
成语杀父之仇:旧时指最大的仇恨。如:《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又如:岳飞与孤家有杀父之仇,休息日狭路相逢,要报昔日武场之恨。——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六回
成语犹豫不决: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如:《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又如: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祁黄羊读后感_787字
对于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都有自己的原则。今天,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祁黄羊》这篇课文,我被祁黄羊那做事出于公心的人格深深打动了,并在心里对自己说:就应该像他那样做人。
《祁黄羊》一文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担任中军尉,由于多年征战,他的腿落下了毛病,他向朝廷请辞,晋悼公请他举荐人才的事。
初读课文,我有个问题就是弄不明白:中军尉的职位很重要,悼公为何那么信任祁黄羊,非要让他来举荐人才呢?祁黄羊就凭他的显赫战功或是熟悉军中情况?我想,肯定不会如此单纯。带着兴趣,我继续往下读。当读到祁黄羊向悼公举荐的人才竟然是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时,悼公纳闷,我更是一脑子“浆糊”。他祁黄羊不是脑子进水了吧?解狐可是他的杀父仇人呀,难道这不共戴天之仇他忘了?举荐这样的人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不就是给自己埋上了一颗定时炸弹吗!他就不怕解狐登上权利宝座伺机置他于死地?真是糊涂透顶啊!真的,我不能不在心里为他捏一把汗。庆幸的是,解狐短命,否则,不定解狐会怎样收拾他呢。
人往往就是这样,叫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解狐死了,悼公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人。祁黄羊倒好,这次他居然举荐了自己的亲身儿子祁午。我又纳闷了:莫非他是“糊涂一世,聪明一时”?抑或先前原本就是在装糊涂,明知解狐病入膏肓,小命不保,却故意装傻先举荐解狐,而实为自己举荐亲子祁午埋下的“伏笔”?悼公那么信任他,尊重他,怎么会因为他的这一“雕虫小技”而去戳穿他呢?更何况祁午出身于将门之后,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嘛,在没有其他合适人选的情况下,如此顺水人情,悼公何乐而不为呢!然而,读到后来,我才为自己的心胸狭羞愧不已。面对悼公的质疑,祁黄羊说:“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此时,我终于明白。
成语虎父无犬子:勇猛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用于夸奖别人的子辈。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以十九岁之妙龄弱质,凌数千里之莽涛瘴雾,亦可谓虎父无犬子也。”又如:真是虎父无犬子,周骧是一个不错的孩子。
成语不共戴天:不共戴天[bù gòng dài tiān],意指不与杀父的仇人共存於世间。◎语本《礼记·曲礼上》。後用“不共戴天”比喻仇恨极深。[源]《礼记·曲礼上》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礼记·檀弓上》子夏问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典故]“不共戴天”这句成语原本的意思就是“不和仇人顶着同样的天”,“天”只有一个,所以也就是不和仇人共存於世间的意思。什麽样的仇人非得拚个你死我活呢?《礼记·曲礼》有一段话说:“杀害父亲的仇人,我不应和他共处於世间;在路上遇到杀害兄弟的仇人,不必等回家拿兵器,就应该直接上前报复;如果是杀害朋友的仇人,我不应该和他同国。”传统的儒家是很讲究礼的。在礼的观念中,对父母要尽孝,对兄弟要友爱,对朋友要存义,这是为人的基本。所以一个人是非观念要分明,要“以直报怨”。父母既是我们在世上最亲的人,遇到杀父仇人,岂有轻饶的道理?想尽办法也要报仇,否则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礼了。这正是为何《曲礼》说:“父之雠,弗与共戴天”的理由了。这种观念在《礼记·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报的人,是要“寝苫枕干”的。苫,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为报父母之仇,为人子女要处心积虑,睡不能安寝,随时准备兵器,等待机会。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报父仇一事的观念,来宣扬对父母之孝的重要,後来演变成一句成语,比喻对人仇恨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