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读《大败局》有感、《大败局》读后感(519字)、大败局读后感(2087字)等500字、800字左右的读后感范文3篇,供您参阅。
《大败局》读后感_519字
吴晓波是我很喜欢的财经作家,他写的财经文章很感性,又有财经作家的理性,还能如散文般优美,所以我很喜欢看他的书,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大败局》。
《大败局》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德隆,金融恐龙的宿命》。德隆,真的像一只恐龙,在地球上也曾有过辉煌,但都因种种原因消失了。企业家们的失败有时不只是自己的原因,也源于政府、政策或者部下不利等因素,所以有的失败,不是没有努力,甚至有的很努力,但依然逃不过“大败局”。失败,是一种遗憾但并不可耻的事,失败不过是一种生活中常出现的情况而已,失败往往伴随着更伟大的创新。
书中,吴晓波列举了无数个“如果”,但是,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我们要学会在苦难中成长。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多么幸运,会不时遇上麻烦和灾难,无法逃过生命中的灰暗,因为辉煌或金色为落日的生命是不常有的。”
生命如此,国家如此,企业也是如此,学习又何尝不是呢?什么都没有一帆风顺,失败也并不可怕,苦难永远是成熟者的影子。我们为成功鼓掌,为荣誉鼓掌,更要为失败鼓掌,为悲剧鼓掌!
如果你跌倒了,趴下了,看到的只有地面,所以,我们一定要重新站起来!扬起头,或许看到的还是风雨,但风雨过后定有彩虹!
成语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如: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又如: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清·李渔《怜香伴·蹴居》
《大败局》读后感_791字
《大败局》中的英雄们(不管如何,在我心里这些人都是英雄)有很多真让人痛惜。他们的成功绝大多数真的是靠他们的运筹帷幄,靠他们的绝妙智慧,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在他们的成功摊子越铺越大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掌控大局了;还有些人是自认为聪明有能力,不重视政府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威力,也就是所谓的“不知天高地厚”;
还有些是没有把握好的机遇的,像瀛海威;更多的是投资决策的失败……等等,使他们陷于失败之地。我觉得玫瑰园案中的邓智仁,他就是不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在他的创业初期,他的能力和点子真是让我佩服之至,但玫瑰园的经营他就太失败了;还有沈阳飞龙的姜伟,诗人可然可以做企业家,但是诗人的某些个性却使他犯下致使的错误。我真正很佩服的是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很有魄力,又很有实干精神。前些天还在报纸上看到他已将征途网络公司更名为巨人网络科技公司,看来他的巨人情结也是令他成功进步的精神支柱。
我要我老公也看这本书,可他说没时间。我们这个家的很多重大决策基本上是他刚愎自用来处理的,常常在某件事情失败了才想起我说过的话,可能也曾后悔没有和我商量。可他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还是一意孤行不听旁人的意见,这个令他很难积聚财富的一个大毛病。这很令我头疼和着急。所以我很希望他能看这本书,让他明白,史玉柱这样的巨人失败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他的集团,他的“参议院”是虚设的,集团的一切决策都是他一个人来决定,这很多时候会使一些判断失误,因为一个人再聪明有能力,毕竟不可能考虑那么周密,百密终有一疏。再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家庭要欣欣向荣也是需要两个人有商有量,互相学习,互相提出好的建议。
其实,如果能好好研究下也是不无裨益的。治家虽然不像治国一样复杂,可家也是社会的一个小分子,与外界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冷静处理好身边的关系和信息,那要奔向小康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成语运筹帷幄:运筹帷幄[yùn chóu wéi wò],意指筹,计数的器具。帷幄,军旅中的帐幕。“运筹帷幄”指在军帐中出谋策划。语出《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後用“运筹帷幄”比喻谋划策略。[源]《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於易,为大於细。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淮南子·兵略》凡用兵者,必先自庙战:主孰贤?将孰能?民孰附?国孰治?蓄积孰多?士卒孰精?甲兵孰利?器备孰便?故运筹於庙堂之上,而决胜乎千里之外矣。另可参考:《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典故]“运筹帷幄”的“筹”,是计数的器具。“运筹”,计算、谋划之意。“帷幄”,军旅中的帐幕。“运筹帷幄”是指在军帐中出谋策划。《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记载,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英雄四起,最後形成刘邦与项羽两人楚汉相争的局面。垓下一战,项羽兵败,後於乌江自刎而死,刘邦成为天下之主,因而开启汉朝的时代。局势稳定之後,汉高祖刘邦在雒阳南宫款宴群臣,向诸臣说:“今天我为什麽可以得到天下?而项羽却会失败呢?”大臣高起和王陵便回答说:“陛下您在部下建功後,能论功行赏,与人同利,不会藏私,项羽却不是如此。他嫉妒有能力的人,对待有功者不但不赏赐,反而伤害他们,不愿与人共享战果,所以不得人心而失败。”刘邦听了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讲到坐在营帐中策划谋略,就能在千里外得到胜利,这点我不如张良;论镇国安民,保障物资的流通,这点我不如萧何;如果说到带兵打仗,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点我又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重用他们,才是我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啊!而项羽有一贤臣范增,却不好好重用,所以才成为我的手下败将。”因此《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自序中,说张良身在军营中便能掌握局势,策划谋略,使远方的军队赢得胜利,助高祖开邦定国,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後来“运筹帷幄”演变为成语,就被用来比喻谋划策略。
成语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又如: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大败局读后感_2087字
文/无名
《大败局》一书,作者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记者出身。本书被平稳“影响中国商界二十本书之一。
本书的主要目的便是探寻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失败的著名企业的原因以及给后来者的警示分析了瀛海威、秦池、爱多、巨人、玫瑰园、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健力宝、科隆、德隆、中科创业、华晨、顺驰、铁本、三九、托普中国新兴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基因。
他们中的大多数企业都曾经创造过另所有中国人都为之震撼的,辉煌的成绩,以至于同行业中很多后来者至今仍无法启及。但他们的辉煌仅仅是昙花一现,在那个到处是商机的另所有有志青年都为之燃烧激情的非理性年代,战略上或人性道德把握上的稍有偏颇就可能会葬送一个企业或企业家的命运,而非系统、非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无疑更会使这种偏颇越走越远。这许许多多近乎悲壮的失败背后,却带给后人更多参考和解读的价值,提醒我们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保持高度警惕,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其实从案例中,不难看出,这些当年的“英雄”企业和企业家都是一群有勇有谋的人,起码在企业初创的时候具备有勇有谋。惯用的招数无外乎就是营销策划+广告狂轰滥炸。
这些企业的成功总是很迅速的,并且在企业创立初期处于暴利期。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中国的国情是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国的企业圈,有一种特殊的、宜于奇迹萌芽的土壤。如果你正巧发掘到了此种土壤,你是一个幸运儿的同时,更需要高度的警惕和冷静的觉察,任何个奇迹的基因中,总无非生长着这样一些特质:非理性的、激情的、超常规的、不可思议的该阶段辉煌企业都有几个显着特征,首先是企业家胆大,这时期,胆量是决定企业大小和是否成功的重要标识,有胆量就有市场;其次是营销无章法,这各阶段营销是粗放式的,是奠定的企业家策略,如秦池进攻沈阳市场时,老总租了一架直升机,在天空中洒传单,带有明显军人色彩,这跟其老总军人出身有着直接关系。其次,快速成长超乎想象,无论是爱多、秦池、健力宝等一些企业的成长速度,远远超出了企业的最初设想,造成企业的管理、人才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速度,从而为未来埋下了发展阴影
大败局里面辉煌的企业,带有明显特色性、阶段性等时代特征。
总而言之,它不是理性的产物。有哪一个企业可以在这些过敏因素下健康成长?而作为奇迹创造者本身,在一鸣惊人之后,要从那种侥幸的兴奋点快速的回归到现实,竭力控制自身的非理性冲动,迅速地
脱胎换骨,以一种平常的姿态和形象成为经济生态圈的一份子,才是企业蓬勃发展的长久生存之道。
广告大师克劳德.霍普金斯在他的《科学的广告》一书中曾经不太经意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所看到过的很多经营危机大都是因为下面几种原因:做事太多分,在潜在机遇面前不够大胆,看不起保守作风而仓促行事,害怕竞争者可能比自己走得更远或爬得更高,所以自己不惜在一条未曾开辟的小路上贸然领跑”,而中国的很多企业正是犯了这个错误。
总结《大败局》中企业失败的原因基本如下:
1、企业战略,跨界延伸
巨人、爱多在VC颐域成功后,疯狂向地产领域扩张,造成主业精力不够,造成了企业资源分散,而且不断用主业利润去弥补跨界延伸的行业。无论巨人、还是爱多,最终都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让企业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对于多元化跨界战略,必须有几个前提,首先不影响主业,其次资金占用,可以自力更生,最后善于退出,而不是一味前进。
2、产品战略伤害品牌战略,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特定形象,而产品则是形象载体,如果不分高、中、低全面扩张的话,短期看,销量是提升不少,但是对品牌是巨大的伤害。
大败局最为典型案例就是孔府家,一句叫人想家的广告语,唤起了国人无限的思乡之情,但在成功后,孔府家从10元—300元产品,全线扩充,最后极大影响了其良好品牌形象,最终造成消费者的购买力底下。
3、以次充好,忽略产品质量
市场庞大需求,极大刺激了企业欲望,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这些往往是以次充好,严重忽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最终在山东演绎了一场场假白酒、勾兑酒、喝死人等一系列风波。再强大品牌,如果没有卓越产品支撑,那该品牌职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看到其他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思考我们本身,努力找到一个适合我们企业长期发展的道路,一步一步从内部打好坚实的基础更要注意的是我们还必须学着警惕及防范纯思维之外的种种风险.这种环境分析能力及所需要的应对智慧不是西方管理学或欧美大牌商学院教授所能传授的企业家冯仑甚至认为:"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代替、附属而不超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虽然未必全面,但有其参考价值。
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企业的发展是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特别是在多元化的今天书中介绍的那些草创的企业家们,用一个个鲜活的失败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了后来者一个道理: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创意或一则神话取得长久的成功,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谨慎发展布局。
成语一鸣惊人:一鸣惊人[yī míng jīng rén],意指一出声就令人吃惊。比喻平时默默无闻,而後却突然有惊人的表现。典出《韩非子·喻老》。[源]《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另可参考:《吕氏春秋·审应览·重言》[典故]据《韩非子·喻老》载,春秋时楚庄王虽然已经即位三年,但是却看不到他积极处理国事,因此大臣们都非常担忧。有一天右司马打了个比方对庄王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面的山丘上,三年之中,不但没有拍动翅膀,甚至不飞也不叫,静得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是什麽鸟啊?”楚庄王说:“那可不是只平凡的鸟,他虽然不飞,要飞一定冲上高空;目前虽然没叫,要叫一定震惊天下,你宽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过了半年,楚庄王亲自处理政事,对於不合理的事项加以废除,另外又制定出法令规章,同时诛杀了五个大臣,提拔六个处士,把楚国治理得非常强盛,而楚庄王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後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一鸣惊人”,用来比喻平时没没无闻,突然有惊人的表现。
成语空中楼阁:空中楼阁[kōng zhōng lóu gé],意指空中显现的楼台观阁。语或本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後用“空中楼阁”来比喻思想明澈通达。或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切实际的幻想。[源] 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据《全唐诗·卷五三·宋之问》引)高岫拟耆闍,真乘引妙车。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後果缠三足,前因感六牙。宴林薰宝树,水溜滴金沙。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台香红药乱,塔影绿篁遮。果渐轮王族,缘超梵帝家。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江郡将何匹,天都亦未加。朝来沿泛所,应是逐仙槎。[典故]“空中楼阁”指的是在空中显现的楼台观阁。这句话可用来形容楼阁建筑的高耸入云,例如唐代宋之问〈游法华西寺〉诗所说的“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法华山位於浙江西北,有晋代高僧法华的灵蹟及法华泉,山下有法华寺,建筑极其雄伟。宋之问先形容高耸的法华山,就像当年佛陀说法所在的灵鹫山那样庄严圣洁,其次形容壮观的法华寺在云海间掩映,就好像是盖在半空中的殿宇一样,那样的虚幻、空灵。楼阁既高,自然可眺望四方,所以“空中楼阁”可以比喻思想明澈通达。又因为楼阁现於云端之上,像似虚幻、不着实际的建筑物,所以“空中楼阁”也可用来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