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整理了小学生读后感(531字)、水浒传第八回读后感(501字)、别独自用餐读后感(496字)、手绢上的花田读后感(538字)、森林报的读后感(528字)、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526字)、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536字)、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506字)等500字左右的初中三年级读书笔记优秀作文10篇,供您参阅。
小学生读后感_500字
今天,我读了《挖掘孩子潜能的101个勤学故事》里有一篇叫《骗人的教授》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才知道粗心的危害。
这个故事讲了在一所大学里有一个方教授,他讲课不但风趣幽默,讲课水平也是一流的。有一次,他要上课了,学生们奇怪的是他拿了三个瓶子。他一一介绍说:“这个瓶子装的是煤油,这个是酒精,这是醋酸。”他便在3个瓶子中取一点儿放在一个空瓶中。用中指蘸了一点品尝了一下,脸上露出陶醉的笑容。学生看着直流口水,连忙一个接一个地用手去蘸着品尝,大家都表现出一副痛苦的样子。这时方教授说:“看你们的样子就知道你们没有细心观察我。我是用中指蘸的,你们是用食指蘸的。”以后,学生们再也不粗心了。
我想:确实小毛病并不小,飞机会因为失去一颗螺丝钉而不能飞翔;电脑会因为一点小故障而拒绝运行。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粗心大意,不注重细节造成的。其实,不管是考试还是平时的作业,我们都要用细心的态度来对待,做学问,做研究,更是马虎不得。这个道理很浅显,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做事粗心大意,是很多人都有的坏毛病,有些时候这些毛病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可有时会导致致命的危险。
今天,你可能是因为粗心,考试少得了一分;明天,你可能因为粗心,让国家损失亿万财富!记住,小毛病并不小。
成语粗心大意: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如:宋·朱熹《朱子语类·学四》:“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终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又如: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水浒传第八回读后感_500字
看过《水浒传》的都应该知道,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老婆,林冲的老婆抵死不从,又被林冲发现,虽然林冲没有当场发作,但前因已经种下。而且高衙内因此重病,非要林冲的老婆不可。高太尉无奈之下,陆豫侯想出一计,让林冲先买到一把宝刀,然后高太尉提出要看宝刀,使人把林冲领到白虎堂。这样林冲带刀进入白虎堂,图谋不轨的罪行便成立了。
但由于林冲的朋友四处打点,便判了刺配沧州。但高太尉不想林冲活着到沧州。因此便有了野猪林衙役行凶。而鲁智深在这之前与林冲不打不相识,成了朋友,不放心林冲一人上路,尾随而行,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一命。而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后为高太尉所不容,不能在大相国寺继续修行,便去了二龙山落草。其中应该有大部分人都会佩服鲁智深为朋友两肋插刀得豪气,但对林冲却又些不满。但我认为这对林冲是不公平的。
试想一下,林冲生活在京城,而且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应该懂些为官之道,因此才不肯与高太尉相争。而野猪林中虽然鲁智深劝他一起落草,但林冲不得不为家中娇妻考虑,只要林冲没有为寇,京中的一些朋友就应该还能帮一些忙,即使有一丝的希望,他也不想放弃。这应该是林冲作为一个大丈夫的表现。
成语图谋不轨: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如:《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又如:你们给我们来的公函,说我们图谋不轨……我们此行纯为爱国而来,绝无越轨行为。——杨沫《青春之歌》第七章
成语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又如:上次闹了点误会,还记在心里?不打不相识嘛。来,里面坐。——陆文夫《不平者》
别独自用餐读后感_500字
最近读的这本《别独自用餐》,整本都写的很实在。但是要总结也很简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另外除了才华和天赋,任何成功还源于人们在生活当中丰富的情感联系。书中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建立自己的圈子,提升自己的社交圈,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这本书就许多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在一次会议、一次聚餐或一次偶然联系中建立双方关系的方法。
人际关系在生活中很重要的,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人脉的建立是要对人真诚,不要有太强的目的性,要尽力的去帮助他人,不要先想到索取。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那你眼中的世界就是美好的。在人际交往中,要自信,要大胆,要给人留下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好印象,交谈中要有激情,千万不要当边缘人。不要唯唯诺诺,尤其是在交往刚开始的10秒里的印象,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书中还强调与陌生人交往,一定记住对方的名字。在交往的过程中,要经常的给对方问候,保持住这种关系。书中阐明成功的关键是慷慨大方:在社交中通行的不是贪图便利,而是慷慨大方。明确你的人生目标:你的才能与渴望的交集就是你内心的激情。什么是你最兴奋的事?你做什么事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并最终获得成功。
成语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如: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又如:从他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中,看出他很聪明。
成语唯唯诺诺:唯唯诺诺[wěi wěi nuò nuò],意指连声称是。比喻顺从而无所违逆。语本《韩非子·八奸》。[源]《韩非子·八奸》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二曰在旁。何谓在旁?曰: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玩好,外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谓在旁。……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典故]“唯唯诺诺”的“唯”与“诺”都是用来摹拟应答声音的词。《韩非子·八奸》中论述臣下引人作恶成奸的八种伎俩,其中一种称为“在旁”,这种臣子包括善於逗笑的戏子、矮人,或是在主人身边侍奉的亲信,主子都还没开口,还没差遗他们,便一味奉承地连声答应。他们擅长於揣测,可以从主子细微的表情和神色去猜想他的心意。韩非子认为这种“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的人,总是非常顺从,从不违背主子的心意,但这样反而容易迷惑心志,使人无法分辨真假与是非,为人主者不可不察。後来“唯唯诺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顺从而无所违逆。“唯唯”与“诺诺”四字连用,更能描摹出不加思索,连声称是的依顺模样,如《醒世恒言·卷二》:“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岂不是孝?”
手绢上的花田读后感_500字
《手绢上的花田》是安房直子的作品,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良夫的邮递员把一封写着“菊屋酒店收”的信送到目的地时,认识了一位菊屋里的老奶奶,知道了老奶奶收藏的一个酒壶的秘密:酒壶里会出来五个小人——菊酒的精灵,爸爸妈妈带着三个孩子一家五口在手绢上种菊花,还会用菊花来造菊酒。后来老奶奶为了去找儿子,就叫良夫为她保管好酒壶,还告诉他要记住两件事:第一,造酒的情况(小人的事)不能让任何人看见,连自己的妻子也不能让看见;第二,绝对不许用菊酒来赚钱。如果打破约定就会出大事,会给良夫带来不幸。后来良夫取了新娘后却违背了和老奶奶的约定,结果良夫和妻子最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到了小人的世界。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觉得良夫由原来是一个正直的人变成了一个不能坚守秘密、违背诺言的人,也就是说他的诚信破坏了,由于事物和环境的影响,可以使人格改变;而良夫的妻子是由于一个“贪”字,不断地追求金钱和物质的享受,往往很多事情都得不到满足,使之造成了人生的不幸。如果社会上仍然存在这么多像良夫和他妻子的人,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沦落到一个不可想象的地步,样样都只会针锋相对,生存在没有诚信的社会还有何意义呢?所以我们要坚守诚信,对自己对社会要有责任感,不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做到无愧于心,知足常乐也!
成语针锋相对: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如: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夫一切回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又如:彩云听着唐卿的话来得厉害,句句和自己的话针锋相对,思忖只有答应了再说。——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成语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如: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又如: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王西彦《古屋》第一部
森林报的读后感_500字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看完了全套《森林报》。看完后,我有很深的感触。
前苏联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森林报》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作家维、比安基用轻快的笔调,用报刊的形式描写了森林里的动物、植物和人。在《森林报》中,可以看到经验丰富的老猎人想出各种法子对付猎物,可以听到“林中大汉”麋鹿打架时发出的巨响,还可以看到家鸡徒步走过欧洲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作者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把森林中的故事以新闻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这些对大自然越来越陌生,永远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重新认识了大自然。
森林中,有愉快的节目和可悲的事件,也有英雄和强盗,作者把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在《森林报》中,我懂得了候鸟的习性,知道了松鼠如何储藏食物留给自己过冬吃,学会了如何分辨鸟的脚印。
以前,我看这种科普读物眼皮总是会垂下来,而《森林报》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反而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我在这种快乐阅读之中深入地体验了春的欢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所以说《森林报》既是一部好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维比安基的《森林报》使我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熟悉大自然,更加了解大自然,以后,我也要去探索这神秘的大自然!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动可喜的样子。语本《庄子·齐物论》。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典故]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庄子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说他曾经作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处飞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人。直到清醒过来,庄子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因为梦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庄子感到好奇,到底是庄周作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作梦化为庄周?後来“栩栩如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
成语残酷无情:残:凶狠。残暴、冷酷,毫无人情。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9章:“命运如此残酷无情,是不是在报应她曾偷过那几块手帕?”又如: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你要学习岳元帅,对同志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_500字
敬仰与壮举
今天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学完后我热血沸腾,我被这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的精神所感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67年日寇向我国稽查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把掩护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壮士。他们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最后壮烈牺牲的一件事。
当我读到狼牙山上响起了五位壮士的声音,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句话时,我又被这五位壮士的精神所感动。这五位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义无反顾的跳下悬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骨撒热血的大畏精神令我感动不已!
看看这五位壮士,我又想到了自己,我非常后悔,因为我们胸前佩戴着红领巾,就是这些壮士的热血换来的,而我在那一次打扫,除时忘了拿毛巾,就顺手拿起红领巾来代替毛巾来擦玻璃。而且有时候当红领巾扎的时候也从来不把它精心的洗一遍,而是把它直接扔掉,再换一条新的红领巾。
我还记得有一次,当升国旗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的时候,而我却还在下面和同学窃窃私语,现在我知道了,这种行为是对国旗的不尊重,所以读了这篇课文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报效祖国。
成语气壮山河:气壮山河[qì zhuàng shān hé],意指形容气势如高山大河般雄壮豪迈。语本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源]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据《文苑英华·卷七〇一》引)洛州司马张公,名希元,中山人也。族高辰象,气壮河山。神作铜钩,天开金印。孝友内植,礼乐外滋。励行闺庭,乡人谓之曾子;飞名都邑,诸儒号曰圣童。下帷覃思,穿床嗜古。蓬山芸观之书,群玉悬金之记,鲁宫藏篆,没冢遗编,无不日览万言,暗识三箧,博学吞九流之要。处盈若虚,雄辩敌四海之锋。[典故]“气壮山河”典源作“气壮河山”。唐朝张说这篇〈洛州张司马集序〉主要介绍张希元的生平、才学及文笔。开头就点出张希元给人的印象,并以“气壮河山”一语来形容张希元表现出来的气势,像高山大河一样雄壮豪迈。“河山”、“山河”意思都指山岳与河流,所以又可作“气壮山河”,用来形容气势如高山大河般雄壮豪迈。出现“气壮山河”的书证如明代王世贞《鸣凤记·第三二出》:“生离死别何足虑!但愿得早旋旌旆,气壮山河金戈挽落晖。”
成语生离死别: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如: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又如:他们已有那样的情感,又遇着那些生离死别的事。——闻一多《冬夜评论》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_500字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让我大呼过瘾,书的名字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张天翼爷爷通过一个梦的叙述而编写成的书。
主人公叫王葆,他是一个小男孩,和我们一样是个普通人。王葆不喜欢学习,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他奶奶经常给他和妹妹讲宝葫芦的故事,王葆幻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可以得到宝葫芦,那么就可以让宝葫芦帮助写作业,不用学习也可以考高分了。机缘巧合下王葆得到了宝葫芦,宝葫芦帮了王葆许多忙,也惹了很多祸。最后王葆认识到依赖宝葫芦是不行的!于是王葆扔掉宝葫芦,发奋图强,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他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坚持体育锻炼。最终王葆在游泳比赛中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自己也成成了爸爸妈妈的骄傲、妹妹的棒哥哥,也成为老师和同学喜爱的好学生!
世界上并没有笨人,只有懒人。但不管什么人,如果能像王葆一样知错就改,发愤图强,同样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将来也一定能有一番成就。就像谢老师常常说的话,将自己每一天的事情做好、做到位,就是很了不起的人!”
说真话,宝葫芦,我也想拥有一个,它可以在我懒惰时督促、犯错时警告、困惑时解疑。现在我想明白了,其实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宝葫芦,那就是在家人、老师的教育下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学到的知识能力,这些都是能帮助我健康成长为有用之才的宝贝!
成语发愤图强: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如: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又如:上下一心,日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发愤图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5章
成语兢兢业业:兢兢业业[jīng jīng yè yè],意指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危惧的样子。“兢兢业业”形容戒慎恐惧,认真负责的样子。语出《书经·皋陶谟》。[源]《书经·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太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典故]《书经·皋陶谟》是记载,皋陶和帝舜、禹等谋议国事的重要文献。典源这里所节录的是皋陶对以德治国这个理念的看法。除了使政事的运作合乎天道运行之外,皋陶认为,有封地的诸侯不能沉湎於逸乐贪欲之中,应该以戒慎恐惧、认真小心的态度,处理日益繁多的政务。後来“兢兢业业”被用来形容戒慎恐惧,认真负责的样子。
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_500字
我读了《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文中的主人公丁文涛人称外号——小大人,和淘气包马小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丁文涛在老师心目中,他是没有缺点的好学生,在家长心目中,他是标准的好孩子。而马小跳天生活泼,是个淘气包,老师和家长都不太喜欢他,反之,同学们却都喜欢马小跳。丁文涛尽管能背厚厚的《成语词典》,出口成章,可是他的心已经不是一颗儿童心,而是一颗工于心计、缺乏热情、不相信童话的大人心,所以,班上的同学都叫他“小大人丁文涛”。他就像寓言揠苗助长一样,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马小跳想象力丰富,运用知识能举一反三,非常时刻,他的应变能力特别强。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狼”和“猪的搭辩会,要我说狼怎么都没有猪的优点多。可是马小跳准备充分,却把狼的优点说得天花地坠,让对方无缝可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而丁文涛却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没想到他们是有备而来,说起狼的事来一套一套的。正因为他高傲自满,对自己胸有成竹,小看了对方。输了这场比赛。我读完了这本书,误出了一个道理:孩子的成长和大自然一样,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子早熟,这些早熟的果子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成语出口成章: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意指从口中说出的话有章法有文理。语本《诗经·小雅·都人士》。後用“出口成章”比喻才思敏捷,谈吐风雅。[源]《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典故]“出口成章”这句成语最早的语形是“出言有章”,“章”是指有条理、有次序,引申为一个人所说的话有章法及文理,出自《诗经·小雅·都人士》。内容是赞扬都城的人士,其动作容貌一如往常,无所改变,说出的话深含文理,言行举止也都合乎忠信,一直是人民所瞻仰的。後来“出口成章”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一个人话一出口,就可以成为一篇文章,比喻才思敏捷,谈吐风雅。出现“出口成章”的书证如《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优旃》司马贞·索隐:“崔浩云:『滑音骨。滑稽,流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另外在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三下·杜昇》:“可云出口成章,属章深远,多神仙旨趣,人无以缀之。”说杜昇(字可云)这个人,“出口成章”,写作文章,含义深远,富有雅趣,一般人都无法再加以点缀润饰。
成语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如:《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又如:温文俊雅,出言有章,和而不流,婉而有致,要算香畹。——清·陈森《品花宝鉴》第十三回
《红与黑》读后感_500字
我是个爱静的人,打小起业余时间就大多泡在书房里,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
古人读数为的是求取高官厚禄、美人谷黍,而我读书完全是为了寻找一种感觉。早上醒来时捧起书读上它几句,就像是已经吃过一顿美味的早餐。睡觉前读一段,便会带着书中的故事一同进入梦乡。上厕所时也会捧着本书,进去便是半个小时,全然不知环境的恶劣。我喜欢在没人的时候读书,周围是那么安静,仿佛也和我一起分享着书中的乐趣与风景。
《少年文摘》是我最钟情的一本杂志。当我拿起它时我总会先细细的看一遍目录,然后从中选择那些篇幅最小、最不吸引人的文章去读,把那些精彩的文章留在最后,这样越到后面就越觉得是一种享受。但我从不放弃任何一篇文章,因为每一篇文章都会给我不同的感受。
有时我读书到了痴迷的地步。当读到《侏罗纪公园》时便会心惊胆战,觉得身后便有只红眼睛、尖牙齿的恐龙;当读到《天龙八部》时便会按着书中的方法学着段誉练就“六脉神剑”;当读到《红与黑》时便觉得自己是那个苦命的于连,在社会中无助地挣扎;当读到“三英战吕布”则会不由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读一段。这也就是读书的一种味道,一种感觉。
细细地读书,品味书中的故事,体会书中的人物,这就是读书的感觉。读书是享受。
成语心惊胆战:心惊胆战[xīn jīng dǎn zhàn],意指形容十分惊慌害怕。语本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源]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引)维摩发笼离垢之缯,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谓我言道:“弥勒:汝久居圣位,已出烦(樊)笼,三僧只劫修行,百万生中精进。福惠具足,种性尊高,六度已圆,十身备历。所以世尊授仁者记,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记,过去未来现在?若言过去,过去已灭;若言未来,未来未至;若言现在,现在不住。况生住异灭,念念迁移,云何弥勒得授记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记也?若是无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真如不属生灭,无去无来。又一切众生,皆有真如。若弥勒得授记者,一切众生,亦合得记。若过去得菩提,即是菩提无住相。若未来得菩提,未来之事有何凭,现在推穷又是无。”……弥勒告世尊:“世尊,维摩居士说尔许多来由,我於当日都无 (祗)对。会中有二百天人,闻居士谈扬,尽怀欢喜之心,皆获无生法忍。唯增惭 (赧),尚自忧惶,闻说便瞻(胆)战心惊,岂得交吾曹为使,伏乞世尊,特开惠镜,朗鉴卑情,会中菩萨极多,且望慈悲别请。”[典故]“心惊胆战”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典源出自〈维摩诘经讲经文〉。其中有一段叙述维摩诘假称身患疾病,藉着众人来探视他时,得以教化众生。释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视,但是大家都因为维摩诘的辩才太了得,没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视。於是世尊要弥勒菩萨去探视维摩诘,弥勒菩萨回答世尊说:“世尊,我恐怕也不能胜任。因为我曾在兜率天宫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修习到得不退转法时,维摩居士的对我的一段反论,现场的人听了後,都同时证入无生法忍的境界。当时,我觉得十分惭愧,忧虑惶恐,对自己的不足感到惊慌害怕。我与他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所以恐怕没有办法代表大家去探视维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够改派别人去。”原文的“胆战心惊”就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後来“心惊胆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如《西游记·第一〇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
成语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如: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又如: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
童年第11章读后感_500字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那些事,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成语天壤之别: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如:《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又如:按照一般人的生理机能来说,聪明与不聪明虽有差别,但并不存在天壤之别。
成语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如:唐·杜牧《阿房宫赋》:“各报地势,钩心斗角。”又如:在这件事上,他们最是赤祼祼地毫无勾心斗角的意思。——茅盾《虹》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