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括读《刮骨疗毒》有感、关羽刮骨疗毒读后感(317字)、关云长刮骨疗毒读后感(536字)等300字、500字、700字、800字、9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7篇,供您参阅。
关羽刮骨疗毒读后感_317字
《三国演义》介绍了许多英雄和动人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看《关羽刮骨疗毒》这篇故事。
一天,关羽不小心中了毒箭,手臂又疼又肿,无法动弹。名医华佗来帮他治疗。在治疗时,要用小刀划开肉,挖出脓血,把骨头上的毒一刀一刀地刮下来。关羽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还请来马良和他下棋,。看着一滴滴血从手臂上落到盆里,关羽不喊一声痛。伤好后,华佗笑着说:“你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英雄的人,我真佩服!”关羽笑着说:“我乃大丈夫,不怕疼!”
关羽面对剧痛有着超凡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值得喝彩。他坚强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常听别人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我要以他为榜样,锻炼自己的意志,做一个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人。
成语坚强不屈: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如:《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又如:盖刚是坚强不屈之意,便是卓然有立,不为物欲所累底人。——宋·朱熹《朱子语灯》卷八
刮骨疗毒读后感_342字
《刮骨疗毒》是《三国演义》其中的一篇文章。
《刮骨疗毒》里主要讲的是:关羽杀灭了于禁七军后,围攻樊城。一天,关羽来到了北门外,被箭射中了右臂。关羽的儿子把关羽救回了营寨,拔箭拔开一看,是只毒药箭。关羽的右臂已经肿了,不能动。众将看到关羽的伤没好,又不退兵,心里很急,就四处访求名医。一天,华佗来了,说要用尖刀割开肉皮,露开骨头再刮骨,弄上药,缝好。华佗给关羽刮骨,关羽有说有笑,一边饮酒,一边下棋。缝好了伤口,关羽给华佗一百两黄金,华佗不肯收下,留下一贴药,就告辞了。
这篇文章中有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关羽让华佗刮骨不怕疼痛,还有说有笑的。想想现实中,我去打针都会哭个不停,还要爸爸妈妈的安慰,才把针打下去。我读了这篇文章,觉得自己很胆小,所以我以后要做一个坚强的勇敢的女孩。
成语有说有笑: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如:清·吴趼人《情变》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又如:林边场园里,晒豆子的,打芝麻的,剥包米的,到处有说有笑,是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猎户》
成语相亲相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如: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又如: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清·吴趼人《情变》第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读后感_536字
关羽一生骁勇善战,不惧生死,立下不少战功。其中刮骨疗毒一事,更让人们佩服关羽内心的强大。
话说,关羽右臂中了箭毒之后,胳膊已经动弹不得了。神医华佗从江东驾着小船而来,众人大喜,赶紧带他去见关羽。当时关羽手臂疼痛,正和马良下棋消遣,听说华佗来了,马上招入帐中。华佗看完手臂后说:“这是弩剑所伤,箭头有毒,毒性已经入骨,如果不早些治疗,这只手臂恐怕不保。”关羽问:“那该怎么治疗呢?”华佗说:“我自有办法医治,只是担心将军会害怕。”关羽笑道:“我死都不怕,还会害怕治疗吗?”华佗说:“那就找个偏僻的地方,立根柱子,上面钉上大铁环,将右臂穿在大环中,用绳子系好,然后蒙上将军的眼睛,我再给将军治疗。”关羽说:“不用,这样就可以。”说完,华佗用尖刀割开右臂,只见骨头已经发青了。接着用刀片使劲刮毒,再敷上药,用针缝好。旁边的人吓得脸都青了,可关羽不怕,华佗大声赞赏关羽勇敢坚强。
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关羽忍着常人无法形容的疼痛,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关羽久经沙场、奋战奋勇,被誉为一身坚强一身是胆。大家想一想,如果使我们,会有那么坚强吗?从古至今像关羽一样的豪杰层出不穷,尤其是革命烈士们。黄继光、刘胡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在战场上也不畏惧,真是值得我们敬佩呀!
成语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如: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又如:他作战勇敢,一身是胆,是一员难得的虎将。——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0章
成语层出不穷:层出不穷[céng chū bù qióng],意指形容接连出现,没有止尽。语或本宋·叶适《水心别集·卷四·进卷·兵权上》。[源] 宋·叶适《水心别集·卷四·进卷·兵权上》故古之於兵也,止言其法,部曲行伍,坐作进退,繁简曲直,纪律号令,皆法也。能尽此以为不可败,则敌至而智见矣,故法可传而智不可传。至於孙武,始弃法而言智。其着兵之情,奇正分合,豫应天下之变,百出而不穷,以诈自名於世,而曰兵徒诈而已矣。盖管仲、咎犯之所略用而未详,阴取而讳称者,武尽载之。而後世之好为诈者,思欲出武之外亦终不可得。[典故]“层出不穷”原作“百出不穷”。“层出”表示接连不断,唐代已有这样的用法,韩愈的〈贞曜先生墓志铭〉:“神施鬼设,闲见层出。”形容孟贞曜的诗作如鬼斧神工,巧思不断。而“层出不穷”源自宋·叶适《水心别集·卷四·进卷·兵权上》。叶适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其学以功利尚实为主,是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与当时的理学相抗衡,并对古人及古书作大胆之讥评。他在〈兵权〉一文中谈到,以往的兵书多是在讲述队伍阵仗、攻守进退、纪律号令等用兵的方法,但真正到了战场,并不一定受用,还是要靠智慧才能取胜。而直到《孙子兵法》这本书才真正触及到用兵的智慧。书中所述的兵法包罗万象,“百出不穷”,可因应各种战况,而基本的原则就是“诈”,即是“欺敌”。後来“层出不穷”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接连出现,没有止尽。出现“层出不穷”的书证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我道:『这科场的防范,总算严密的了。然而内中的毛病,我看总不能免。』继之道:『岂但不能免,并且千奇百怪的毛病,层出不穷!』”
关羽刮骨疗毒读后感_658字
这个星期,我读了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关羽,他是一个英雄豪杰,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许多的事,特别是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讲述了三国时代,魏、蜀、吴恶战连场。有一次,关羽在攻打曹操时,右臂不慎中了毒箭。华佗看过关羽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治好,就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绑在柱子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头,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能治好,但恐君侯惧怕。”关羽听了,笑着说:“我不是世间俗子,我不怕痛,更不用把手臂绑在柱上。”华佗也没说什么,便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羽的臂下放了个盆子,看准位置后,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将士见到这情境,吓得脸色苍白,而关羽却继续面不改色地下棋吃喝。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事:有一次,我因为自己乱跑,而把膝盖给摔破了。当妈妈给我上药时,我一个劲地喊:“疼,疼!”甚至还大哭起来。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疼痛和他的疼痛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多么坚强的人啊,多么值得敬佩的人啊!当我读到围观的宫女、太监和侍卫们都捂上了眼睛,甚至有的人悄悄退下,不敢看着眼前发生的事情这句话时,我心里便涌上了许多的问题:关羽为什么不会感觉到疼呢?难道关羽是古代时候刀枪不入的“钢铁侠”吗?他是铜墙铁壁么?其实,关羽并不是什么钢铁侠,而是因为他具有一种坚强的精神。
一个人有了坚强的意志,才有了伟大的生活,因为只有坚强者才能在命运之风暴中不断地努力奋斗!
成语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又如:常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比过五关斩六将都难。——王岭群《黑网下的星光》十一
成语铜墙铁壁: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如: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又如:宋江自引了前部人马,转过独龙岗后面来看祝家庄时,后面都是铜墙铁壁,把得严整。——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八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读后感_719字
暑假中,我读了《关羽刮骨疗伤》这个小故事。当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对关羽不怕疼痛的坚强意志十分敬佩。
《关羽刮骨疗伤》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关羽的手臂被曹仁用箭射中了,关羽疼痛不止,只好回军营医治,可军医们都没有办法解关羽的箭毒,关羽的大臣们只好在当地寻找大夫。后来,关羽中毒的事被华佗知道了,华佗知道关羽为人善良,便专程跑去军营为关羽治病。华佗看了一下关羽被射中的手臂,说:“箭头有毒,毒性已经进入骨头,只有割破肉,把骨头上的毒用刀刮干净才能完全治好。”关羽听后,哈哈大笑,马上便把手臂给华佗治疗,并对华佗说:“请不要用麻沸散,我还要带兵打仗,麻沸散会弄昏我的头脑。”华佗一惊,然后点点头,开始了手术。关羽一边把中毒的手臂给华佗治疗,一边和马良下棋,华佗割开关羽手臂上的肉,发现骨头已经发青了,就用刀在骨头上刮毒,发出“嚓嚓”的声音,将领们一个个脸色都变了,关羽却谈笑风生。过了一会儿,关羽的手臂就被华佗治好了。
我读了这个故事以后,对关羽那不怕疼痛的坚强意志十分佩服,他割肉刮骨头却谈笑风生,我想这可能就是关羽能成为大将军的原因吧。和关羽比起来,我就十分软弱。
三年级的一天,我在学校的体育课上打篮球,我负责抢篮板。突然,对方的一位同学往我方的篮球框里投了一个球,没投中,弹了回来,我马上去抢球,结果被反弹回来的篮球打中了头,掉下来擦伤了腿,我就哭了。然后我就去医务室擦药,老师说:“在擦药前要先用酒精消毒。”,当沾了酒精的棉签涂在腿上擦时,我疼得又哭了。
我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好笑,当然我现在已经没以前那么软弱了,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人生中都有一些困难,只有不怕困难,像关羽那样用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才能取得胜利,获得成功!
成语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如: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又如:他嘻嘻笑着,让酒让菜,谈笑风生,又谈起他的山林生活。——梁斌《播火记》十七
刮骨疗毒读后感_781字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里面讲述了许多英雄人物的动人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羽刮骨疗毒》这篇故事。最让我震憾的是关羽那种不怕痛,不怕苦,不怕死的勇敢精神。在攻打樊城时,关羽中了毒箭。华佗来访,给出的治疗方法是:此毒已伤骨,不治而废,需在静处立大吊柱,上面钉上大铁环,右臂穿于环内,需割肉到骨,以刀刮骨毒,用药敷后,缝上伤口才可痊愈。而关羽却说:不需大吊柱。便伸出手臂,须臾,华佗刮的悉悉有声,众将皆惊,而关羽食肉饮酒,谈笑弈棋。看到这里,我真为关羽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所感动。当他中了毒箭之后,还是不顾身上的伤依然在那里指挥着。即便知道他受伤的手臂可能会残废,他没有退缩。他的这种面对极大痛苦也无所畏惧的勇敢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当华佗割开他手臂的皮肉刮骨时,他不带一点痛苦的表情,依然是谈笑着下棋,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他这种不怕痛、不怕死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桑兰的微笑》,文中的主人公桑兰在一次比赛中受了重伤,下肢瘫痪。桑兰也是很坚强,在配合医生的痛苦治疗时她从没有掉一滴眼泪。
再回想我自己,我害怕打屁股针呢,生病时我都是打点滴的,从来都不打屁股针的,见到屁股针我就怕,每次医生开完打针的单,我立马就问医生是不是给我开的是打屁股针的!每次的答案都令我满意:是打点滴或者是不打针。还有,游泳的时候,一开始下水就呛水,然后就觉得很无趣,甚至害怕,到后面我都不敢去深水区游了,很是紧张和害怕。还是在教练和妈妈的鼓励下我才敢去深水区游泳。看来,心里的恐惧是没必要的,只要有信心,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我就要学习关羽这种意志坚强的精神,去战胜它。
华佗的医术也令我敬佩,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多长本领,长大以后我也要像华佗那样,为国家效力,给受困难者更多的帮助。
成语无所畏惧: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如:《魏书·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又如:为了达到建设新中国的目的,对于什么困难我们共产党人也是无所畏惧。——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关羽刮骨疗毒读后感_951字
在《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情节很多,关羽刮骨疗毒算是众所周知的了。
华佗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医,历史上真有其人。据史料记载,关羽“刮骨疗毒”也确有其事。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况且《三国演义》上也有生动的描述。其实华佗没给关羽“刮骨疗毒”。
据史料记载,关羽“刮骨疗毒”是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华佗早在十一年前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已被曹操杀害了。《三国演义》第75回,名医华佗为关羽行“刮骨疗毒”一节,料想大家都不会陌生。
神医华佗确有其人,他曾创“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首次使用药物全身麻醉而施行剖腹术的人。不过,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二人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的事,其间相隔11年,死人焉能医活人?不过关羽中箭刮毒确有其事,这在《三国志·关羽传》已有记载,其详细情况与《三国演义》所述相似,但可惜书中没有记下医生的姓名。不过,后人还是最佩服关羽,一则是关羽所处的时代较早;二则“大刀关公”这个勇猛无比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加之《三国志》中的“伸臂令劈之,时方与诸将饮,臂血流于盘器,而公言笑自若”的生动描述,也令人觉得更真实可信。《三国演义》有一段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故事写道:有一次,关羽在战斗中左臂被敌人射中一箭。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名医华佗听说关羽箭伤不愈,表示能为他割开皮肉,刮骨去毒。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的人心惊胆战,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等到华佗刮尽骨上的毒,敷上药,缝上线,手术告成,关羽便大笑而起,高兴地说:“先生真是神医。看,我的手臂已经屈伸自如,毫无痛楚了。”华佗也说:“我一生行医,没有见过象您那样沉着坚强的人,真是大丈夫!”
《三国演义》刮骨疗毒的故事,既夸张了关羽虎将非同寻常的大丈夫气概,又赞颂了华佗神医的高明医道,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至今还脍炙人口。当然,华佗为关羽刮骨,只是一个演义故事。在史书《三国志》的《关羽传》里并没有说明为关羽治病的医者是谁,《华佗传》里也没有记载他为关羽治过病。何况,华佗发明了麻醉剂,也不必让病人去经受不麻醉就刮骨的痛楚。
成语脍炙人口: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意指脍,细切肉;炙,烤肉。脍、炙皆人间美味,“脍炙人口”指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或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语出唐·林嵩〈周朴诗集序〉。後亦用“脍炙人口”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源]唐·林嵩〈周朴诗集序〉(据《全唐文·卷八二九·林嵩》引)乾符七年,闽城殒贼。悲夫!先生名朴,字见素。生於钓台,而长於瓯、闽,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典故]唐僖宗乾符年间,周朴因遇黄巢之乱,不屈从黄巢而被杀。朴死後,僧人楼浩蒐其诗百篇,编成《周朴诗集》二卷。唐人林嵩为《周朴诗集》写了一篇序文,文中说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纵心灵於山林宇宙之中,视富贵如浮云。与当时的建州刺史李频、处士方干结为诗友,其间往来之诗作,都是“脍炙人口”,为人所称美传诵的好作品。文中“脍炙人口”原用於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後则亦用来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
成语心惊胆战:心惊胆战[xīn jīng dǎn zhàn],意指形容十分惊慌害怕。语本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源]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引)维摩发笼离垢之缯,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谓我言道:“弥勒:汝久居圣位,已出烦(樊)笼,三僧只劫修行,百万生中精进。福惠具足,种性尊高,六度已圆,十身备历。所以世尊授仁者记,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记,过去未来现在?若言过去,过去已灭;若言未来,未来未至;若言现在,现在不住。况生住异灭,念念迁移,云何弥勒得授记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记也?若是无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真如不属生灭,无去无来。又一切众生,皆有真如。若弥勒得授记者,一切众生,亦合得记。若过去得菩提,即是菩提无住相。若未来得菩提,未来之事有何凭,现在推穷又是无。”……弥勒告世尊:“世尊,维摩居士说尔许多来由,我於当日都无 (祗)对。会中有二百天人,闻居士谈扬,尽怀欢喜之心,皆获无生法忍。唯增惭 (赧),尚自忧惶,闻说便瞻(胆)战心惊,岂得交吾曹为使,伏乞世尊,特开惠镜,朗鉴卑情,会中菩萨极多,且望慈悲别请。”[典故]“心惊胆战”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典源出自〈维摩诘经讲经文〉。其中有一段叙述维摩诘假称身患疾病,藉着众人来探视他时,得以教化众生。释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视,但是大家都因为维摩诘的辩才太了得,没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视。於是世尊要弥勒菩萨去探视维摩诘,弥勒菩萨回答世尊说:“世尊,我恐怕也不能胜任。因为我曾在兜率天宫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修习到得不退转法时,维摩居士的对我的一段反论,现场的人听了後,都同时证入无生法忍的境界。当时,我觉得十分惭愧,忧虑惶恐,对自己的不足感到惊慌害怕。我与他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所以恐怕没有办法代表大家去探视维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够改派别人去。”原文的“胆战心惊”就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後来“心惊胆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如《西游记·第一〇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