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读后感3篇800、14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21:18:14百科知识库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3篇800、1400字

整理了读《旅行的艺术》有感、旅行的艺术读后感(790字)等800字、14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3篇,供您参阅。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_790字

在《旅行的艺术》中有一幅插图,是英国一位名叫阿舍·布朗·杜兰德的画家在1849 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画面上是两个人并肩站在悬崖边,面对着河流以及树木茂密的大山谷。耐人寻味的是这幅画的画名,叫“相近的灵魂”。为什么是相近的灵魂呢?

记得有一次看一档电视节目,节目中主持人秀出自己在爱琴海工作时拍的唯美照片。啊,爱琴海,多么浪漫的地方!并且那些照片是和一位女同事工作时拍得。有嘉宾调侃主持人当时是不是有过浪漫的想法,主持人打趣说,“实际上当时我们两个都在想,怎么会是她(他)!”虽然是开玩笑,但我非常理解主持人当时的心情,我自己也曾有过很多次类似的经历。在陌生的环境里,通常是在旅途中,总会看到一些孕育着诗意的美丽风景,总有那样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涌上心头。怎么说呢,孤独时越孤独,悲伤时越悲伤。那种情绪有时如潮水般汹涌,很想与人分享。而所谓的“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只有彼此心意相通,谈话才有默契。但“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知心的人儿在哪儿呢?如果这时有一个知心的人在身边,呵,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

当那潮水般的情绪渐渐消退时,我们不由得开始省察我们的生活,省察我们的心灵世界。

“两个人站在岩石边,俯瞰着河流及树木茂密的大山谷。这样的景色可能不仅改变了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也使得这两人之间的关系更不一样了。”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极有可能触景生情,尤其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下,就像前面提到的“凝固的时间点”,也许在我们以后的日子,不经意间,当时那一幕会突然浮现在你眼前,同时出现在你面前的,还有那个和你在一起的人。

“省察我们的生活,省察我们的心灵世界。”并非随时随地可为,非得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够心无旁骛地思考人生,有利于 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帮助我们恢复心灵的和谐,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向上地生活。

“凝固的时间点”,无疑是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时刻。

成语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如: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又如: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成语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如: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又如:人在触景生情的时候,能联想起很多往事。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_1419字

一本《旅行的艺术》。德波顿延续了一贯的风格,这本书依旧不是游记散文,更非导游手册,甚至也不是论述旅行历史和意义的常识读本,更象是用小说笔法写出来的人物传记片断,记录了许多重要人物面对远行的地图、陌生的城市、异国的街道所产生的惊讶、抵拒、喜悦和深思,也留下了作者在旅行中的沉思默想,以及这种沉思默想中升华出的关于旅行的智慧和机智。

在论及“旅行”这一近乎陈词滥调的题材时,德波顿的真实意图并不在于为读者设计一个完整的行程,而是在于营造一种情绪,藉其流动或跳跃,铺展开来,为全书提供整体感。情绪的飘忽和绵续才是他追求的极致。于是他在书中不仅时时表现出理性的悟觉,而且还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参照凡·高、爱德华·霍珀等画家的作品,多方位地观照“旅行”、剖析“旅行”。因此不难发现:德波顿的旅程,以及他所探讨的旅程,更多的是一种哲性的思绪之旅,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他关注的是旅行者的内心世界,而非外在行程。正是如此,这本书其实划分出了旅行的等级,揭示的是旅行的深层意义。

何谓积极生活?首先是踏访已知环境的热忱;其次是探测未知环境的勇敢;其三是从自己和环境的斡旋中找到乐趣。旅行确实能够全方位地满足这种幸福感,而反之,只有包含着理性支配和积极生活的态度,旅行本身才能抵达完满。《旅行的艺术》展示了一种有关生命和环境厮磨的精神层面,因此也让我看到了旅行的至高等级。在各种旅行指南、各种关于旅行的感想充斥于书肆报摊的当下,德波顿对旅行的诠释可谓独树一帜。

在“乡村与城市”一章中关于“凝固的时间点”的描述,使我感慨良多。在自己过去的旅行中,曾经不只一次有过类似的感触,却从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表述方式。而德波顿借助华兹华斯的诗歌,说出了我内心的话:“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若干个凝固的时间点,卓越超群、瑰伟壮丽,让我们在困顿时为之一振,并且弥漫于我们全身,让我们不断爬升,当我们身居高处时,激发我们爬得更高,当我们摔倒时,又鼓舞我们重新站起。”借用当前更通俗的说法,也可以叫做“心灵鸡汤”。在旅行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刻,当你面对特定的景观与人们,感觉自己的意识被唤醒,从平日惯性的冷漠中解放出来,体验到自然与人性的神奇之美。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终点,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释卷之后,作者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调整你在旅行中的不少心理习惯,去更加注重耳目直觉和具体细节,而不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至少对于我,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虽然自己一直关注旅行,从事过的工作也或多或少与旅行有着不解之缘,但此书仍给予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正如余秋雨在推荐序中所说的:“多少年后,如果我们的旅行队伍中少了很多扬旗吹哨的团队、匆匆追赶的人群,多了一些慢吞吞地关注各地大量零星风味、琐屑世情的陶醉者和凝思者,从而大大提升了旅行的整体品质,那么,追根溯源,也许应该感谢这本书。”

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领会旅行深层意义的人还是少数。去年秋天,一家著名的外企刊物约我撰写有关旅行的专题文章,于是便结合对此书精华的理解和思考,完成了初稿。谁知被认为过于“阳春白雪”,原话是“太小资了”。只好按照人家的意图重头来过,修改成一篇旅游指南式的常规平庸之作,得以过关。看来要达到德波顿心目中的旅行境界,远非一日之功。

成语为之一振:为:因;振:振奋。因此而振奋起来。如:《明史·郭登传》:“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捷闻,封定襄伯,予世券。”又如:李莫愁斗逢大敌,精神为之一振,想不到这高瘦和尚膂力固然沉厚,出招尤是迅捷。——金庸《神雕侠侣》第二十二回

成语沉思默想:形容深入地思考。沉:深。默:不作声。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三藏沉思默想道:‘……我三个徒弟,不知我困陷在于这里,倘或加害,却不枉丢性命?’”又如:他又在窗前沉思默想起来。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_1427字

最近读了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其中提到了英国诗人 华兹华斯的下述诗句,提到了“凝固的时间点”。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若干个凝固的时间点卓越超群、瑰伟壮丽让我们在困顿之时为之一振并且弥漫于我们全身,让我们不断爬升当我们身居高处时,激发我们爬得更高当我们摔倒时,又鼓舞我们重新站起

“凝固的时间点”,这种感觉我也体验过,它发生在去年秋天我和同事去到五台山旅游的一个黄昏。

五台山素以清凉圣地着称,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地方比本省其他地方多雨呢?91 年还是92 年?我曾经到过一次五台山旅游。那一次总共三天的行程,期间遭遇一场大雨,几乎有一整天的时间被困在旅店里,空气中经常弥漫着一股凉凉潮潮略带些霉味的气味。张爱玲笔下的“雾数”是不是指的就是这种感觉?这一次两天的行程,也是时雨时晴。幸运的是雨下的不大,大家都带着雨伞。雨中漫步,自有一番情趣。

那一天下午我们游览的寺庙坐落在一个山坡上,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层次高低分明,错落有致。我们从寺庙的边门进入,经过一座小院,沿寺庙一侧拾阶而上,正中是供奉着佛像的庙堂,两侧是禅房。庙堂挡着游客的视线,每一层都让人感觉已到了这个景点的尽头。从庙堂一侧转过去,却又发现向上的台阶,爬上去又是庙堂、禅房。每一层的庙堂以及庙堂里供奉的佛像各有特点,但在我这个外行眼里却只看见大同看不出小异。细雨霏霏中,扭头再看对面山坡,居然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下有白云悠悠飘过,投下一片巨大的暗影。

几位同事对高台边石栏精美的雕刻感兴趣,以此为背景摄影留念,我却兴味索然,独自沿原路回返。半路发现另一个边门洞开着,寺庙外绿树成荫,有水泥路通往半山我们停车的地方。虽然有些绕路,但山上的一群还在兴致勃勃地拍照,早下去也是等,并且那一片醉人的绿特别吸引我,使我不由自主走近它。

这时雨点又密集起来,我手里拿着雨伞,却没有打开。我就这样手拿着雨伞淋着雨沿着林中小路慢慢地走,路上除我之外再没有别的行人。周围那些树树干笔直,不粗,但是很高,树下是半人高的草。树和草经过雨水的冲刷,显得分外澄澈洁净。这些植物都是北方山区常见的,但是我叫不出名。雨声沙沙,更衬出林中的幽静,我的心情平宁而安静。很想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那雨声。景区距离我所居住的城市算不上远,但再来恐怕机会不多。尽管我还想在林中多待一会儿,但这会儿估摸着拍照的同伴也应该返到停车场了。于是离开。

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那一天黄昏树林里的景象,就像村上春树形容的“紧黏在脑袋里”了。我非常喜欢那一天林中的幽静。

今年临到“五一”节的前一天,一大早父亲就打来电话说身体不舒服,我的心顿时一沉,赶紧到医院排队挂了号,然后在挂号大厅 一边往单位打电话请假,一边等着老父亲到医院后会合陪他就诊。最近一段时间单位工作紧张而繁忙,加之为父亲每况愈下的身体担忧,我的心情愈发的焦灼不安,一瞬间倍感困顿疲累,抑制不住想哭的感觉。想起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的一段话,“难过的时候就抬头看看天空吧,天空那么大,什么样的委屈也盛得下”。可是我才刚一抬头,不争气的眼泪就从眼角流下来。这时,我的眼前又涌现出去年秋天深山古刹旁林中细雨的景象,耳边仿佛又响起那“沙沙沙”的雨声,就像母亲的絮叨,细细碎碎饱含着脉脉温情。那些我叫不出名却非常清晰的树和草使我焦虑的心情得到释放,疲惫的身体得到片刻的休憩,并且给我力量使我重新以轻松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悲伤和挫折。

成语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又如:韦珍说不上什么爱不爱,只是接触的多了,便不由自主地常和常飞亲近起来。——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

成语兴味索然: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如: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又如: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使人兴味索然。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