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整理了带着快乐去上班读后感(995字)、又是一年秋风起(983字)、庄子秋水读后感(1008字)、海滨故人读后感(1037字)、戏如人生—话剧《银婚》观后感(968字)、骆驼祥子观后感(959字)、货币战争1读后感(988字)、读《追求》—影响终生(1045字)等1000字左右的高二读书笔记优秀作文8篇,供您参阅。
带着快乐去上班读后感_1000字
最近读了《带着快乐去工作》一书,感触颇深。其实人生的一大半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不仅是养家糊口、解决生存问题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途径。
工作中的苦与乐,唯有自己清楚。有时认真,被人说成虚伪;有时谨慎,被人理解为扯皮;有时随流,被人说成是昏沉。所以,工作的努力多么艰难、工作的痛苦让人憔悴、快乐的工作是多么难寻!
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刻理解了高尔基说过的“工作快乐,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狱”。本书用轻松诙谐的语言,让职业人士探索人生的意义和追求阐述了快乐内涵和对人生的影响,以及职业人士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工作心态,提出了“带着快乐去工作”的职业理念。
这本书将这种精神明朗化,系统化,并辅以例子为佐证,让我感触较深的还有书的内容中,还增加了很多值得我慢慢回味和反思的“人生快乐格言”这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带着快乐去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前在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我总是把心思用在得与失上,以自我为中心。其实自己什么都不能,行里的工作在我心里无非就是一个机械运动的工作,没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只要遵循规律把自己融化到这个运动中,迫使自己与之同步足以。这样的想法让我在工作中焦头烂额,让我只有低头拉犁,没有抬头看路的机会。每天应接不暇的问题是我工作的内容。抬起头看看蔚蓝的天空,没有一片属于我。我曾经跟朋友们说过,“人生意义何在?”
在公司党委的推荐之下,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带着快乐去工作》。阅读的同时,我与书中的各个环节做了比较,感觉这本书好像就是在写一个人。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问题,不能一直用仰视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事情总有他的多面性。如果用俯视的角度看待应该会更全面一些,居高临下、站的高望的远,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书中对种种不健康的心态对症下药: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快乐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不同的人对快乐的理解是不同的,不过有一条是相同的,只要满足了你的愿望和需求,只要你觉得开心,你就是快乐的。笑,是人们对快乐最基本的表达。在宾馆的电梯边,经常看到一句提示:今天你笑了吗?我也往往笑了笑。
书中对快乐和幸福感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诠释快乐的本质,“快乐工作”,已经成为当代职场的一句热门流行语。为了更好地工作,但愿我能快乐起来去工作。
成语应接不暇:应接不暇[yìng jiē bù xiá],意指暇,空闲。“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後亦用“应接不暇”比喻事情繁忙,难以应付。[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坏。”[典故]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书,记载汉至东晋间的轶事琐语。其中有一篇描述晋代书法家王献之对浙江会稽山一带优美风景的赞美。王氏说:“从北边的山阴县出发,一路上群山层叠,云雾缭绕,松柏挺立,潭湖清澈,又有瀑布倾泻而下,美景多得看不完,让人无法一一观赏。”後来“应接不暇”就被用来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亦用於比喻事情繁忙,难以应付。
成语对症下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同“对症下药”。如:《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又如:吴晗《多写一点杂文》:“抓住问题,对症下药,是能够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果的。”
又是一年秋风起_1000字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之悲韵,寒江秋水亦清凉。残花落叶时,悟古韵之华盛!——题记
又是一年秋风起,在这个“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季节,被干涩的秋风刮得突兀的枝干颓然的分割着苍白的天空,昏鸦飞过,几声嘶哑,几声怆然,一如观秋人的心情——怅然而又萧瑟。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杯清茗,一轮明月,你只求一醉冷月轻王侯;一路高歌,一路豪饮,你只求一饮方休;一壶浊酒,一支翰笔,一身飘逸。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你没有消沉,没有失落,却有“风雨任平生”的一生。在那“缺月挂疏桐”之时,“漏断人初静”之刻,浅嘬小酒,任如水的秋风打破无尽的思绪,苏轼的低吟高唱,像无数美丽的流萤萦绕在耳畔,一贬再贬的落魄和亡妻的伤痛,尽管植入骨髓,但迸发出的是“大江东去”的豪迈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壮。记得你一手持觞挥洒半空“多情却被无情恼”;记着你“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深情;也不曾忘记你“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壮志豪情!任凭那秋风的苦涩,任凭那人生似浮萍,夜已凉,“拣尽寒枝不肯栖”,只叹又是一年秋风起。汨罗江畔素衣行。汨罗江畔,秋风在哭号,天空在垂泪。曾今那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的年代,那个烽火连天、诸侯纷争的乱世,屈子的“独清”让他脱尘而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他,“眷顾楚国,心系怀王”的他,在漫漫古道中悲吟低首,叹只叹人生苍茫,叹只叹世道之炎凉。刺骨的秋风中,望断桥残月,秋雨的缠绵似乎可以安慰这失意的人吧。又是一年秋风起,汨罗江畔素衣行。西风起人亦孤寂,秋残花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她则是那猎猎秋风中最美的一朵——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秋分之痛,乱了她的发丝,留一地剪梅疏影。不再是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时候,不再有那“沉醉不知归路”的恣意闲适。折一枝弱菊,葬一地花魂,她的后半生,在秋风中飘零,在孤寂中终结。易安的美是秋所独有的,有点干燥的场面,却仿佛挤得出泪的凄凉。风拂残香时,亦有秋节之悲韵,如秋风卷黄叶般铺天盖地而来,尘埃落定后又凄静如水。最后一叹,又是一年秋风起。风擦过窗棂,发出沙沙的声响,灰尘卷起一个绝美的半弧,安然落下。又是一年秋色连天,又品一次秋辞之华盛,在灯火阑珊处,在明月别枝间,秋风款款袭来,夹着淡淡的忧伤……
成语烽火连天:形容战火遍及各地。如: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又如:倾城将士,两两相遇,虽然是件韵事,倘使相遇在烽火连天之下,便不欢乐了。——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成语大江东去: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如: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如:早被我们伟大的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的巨掌击退,如大江东去,永不复返了。——曹靖华《智慧花开烂如锦》
庄子秋水读后感_1000字
秋水读后感庄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写得出色,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个道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着,我读了《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触。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秋雨应时而来,百川流入黄河,黄河主流加宽,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辨不清对岸是牛是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河伯顺流东行,到达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于是河伯改变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对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正是我啊。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学问少,还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若不来,那可就危险了,我将贻笑大方啊。”
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薄。后来,看到了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知识浅陋。河伯是仙,都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况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宇宙无穷,而我们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识,知道了极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小。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因其环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缚。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才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比如说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了,但是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守纪了,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好像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从古至今,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这是真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在做成功一件事后,应该记住如何成功的经验,不可以轻视比你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跟上你,甚至超过你。还要向比你更优秀的人学习,在他们眼中,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做到了这些,那么你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成语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如:《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又如:去岁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进谒。——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成语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如:《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又如: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海滨故人读后感_1000字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露沙及他的好友玉玲、莲裳、云青、宗莹的生活,书中写了她们儿时的生活,在学校时的友谊以及成人后的苦楚等一系列事件。同时全书也描写了当时女大学生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庐隐的《海滨故人》写出了女性爱情的诚挚与破灭,写出了女性单相思的纯洁,更写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全书通过对五位子女的描写,既写出她们童年和学生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也写出了爱情给她们带来的苦楚,更写出了封建礼教对她们的压迫和她们的反抗。
露沙,全书的主人公。全书以它贯穿主线,分别写了她的童年、学生和成年的生活。出生于外祖母死是同一时间而不被母亲喜爱,所以他的儿童时期在乡下奶妈家度过。全书重点放在他在北京读书是的生活,面对好友一个个因结婚离她而去,加上母亲的死是她成为孤苦一人。也正因此表现出她坚强的与生活抗争的品质。独立,女性独立的意识在她的身上表现出来。梓青苦苦追求露沙,但因家里早已给他订婚而受到世人的非议,同时露沙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梓青保持正常的书信往来,书中的结尾似乎很迷离的交代了她与梓青的关系,但最后的“海滨故人”小屋似乎预示了她的悲惨结局。当时社会的女人的婚姻就想着扑朔迷离的小屋,正如她最后一封信中说:“如果克成,当携手延续按;如中失败,同赴碧流。”深刻的揭示了当时女性的悲惨命运。
青云,可谓首封建礼教压迫最为严重,她也被改造成了“薛宝钗”。每逢开学友会、爱国运动时她都热心帮助但不肯出头,因为“家里不肯”。她与蔚然是真心相爱,但父亲以让她出国为名和蔚然缺少阳刚之气而扼杀在萌芽中。最后只能陪老母回乡下老家生活,只能把蔚然寄托在自己的内心中,她也成为唯一没有结果的青云。
宗莹是反抗精神的代表,拒理拒绝了父亲给介绍的婚事,最终和自己的心上人师旭走到了一起,但她最后却走向了中国传统女性的轮回——成为家庭主妇。她的反抗只是把自己从一个围城放到了另一个围城之中。这就是中国当时女子的命运。
莲裳,随遇而安的性格。和姓张的结婚后就再没有介绍,但从玲玉结婚时,露沙只是淡淡的写了一封信的态度看出已不像宗莹、莲裳是那样动心了。衬托出她们的婚姻是不幸的,否则也不会是这个态度。同时这句话也预示玲玉以后的不幸福的婚姻生活。
在当时的社会,妇女受着种种的束缚,无论如何抗争都无法挣脱封建礼教和世俗的命运,她们为独立抗争,但最后还是避免不了沉沦。她们为婚姻抗争,最后还是为婚姻所束。“貌即残缺”婚姻在那时只不过是一个名词,一个把她们带向更为深重的苦难之中的名词。
成语单相思:男女之间只有单方面的爱恋思慕。也比喻双方中只有一方有愿望或热情。如:明·高濂《玉簪记·村郎闹会》:“只见些花落东风点绿苔,佩环声,归仙宅,单相思今空害。”又如:她一味在单相思,根本不敢主动表达爱慕之情。
成语无论如何:不管怎样。表示不管条件怎样变化,其结果始终不变。如:鲁迅《书信集·致宋崇义》:“要之,中国一切旧物,无论如何,定必崩溃。”又如:可是她知道有你在,便推托身子不好,无论如何不肯来了。——茅盾《色盲》
戏如人生—话剧《银婚》观后感_1000字
文/朱惠
看《银婚》剧情,一个家庭场景,围绕着事业成功的主人公齐东和而展开的情感生活,不免联想到《雷雨》的情节结构。所不同的是,《雷雨》以悲剧而告终,《银婚》则是讲述了第一批来日留学生齐东和一家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的故事,并启示我们如何面对今后的人生。我感觉到主人公齐东和的名字似乎隐喻着剧作者凌老师的心愿:齐心协力在东京和谐共赢!
如同《雷雨》剧组,《银婚》的大部分演员也不是话剧专业演员,但是通过凌老师的精心指导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展现在舞台上的成果,让曾经有过的外来担心和疑惑都烟消云散,尤其是初上话剧舞台的于晓红的表演更令人印象深刻。以往见到于晓红,不是优雅的旗袍倩影,就是潇洒的男装风姿。凌老师大胆启用,于晓红把齐东和的前妻瑞芬塑造得栩栩如生。
想起两个小插曲,在一次聚会上遇到穿戴旗袍披风的于晓红,她突然把小披风的商标给我看,竟然印着“瑞芬”二字,“我常买瑞芬这个牌子的衣服,没想到这次演的人物也叫瑞芬。”她兴奋地告诉我。又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凌老师又中了......我心里暗暗地说道。
在《银婚》公演的一个星期前,于晓红联系我:“11月15日的话剧想请妹妹来观看,我招待妹妹,感恩妹妹的一路支持与关照!”其实我早已经购好票了,但是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并感谢她的善意,于是约好去东中野取票。见面聊起《银婚》,于晓红兴致勃勃地递给我一本已经翻的发黄卷页的《银婚》剧本,让我念齐东和的对白,在我面前演起了瑞芬,她很快就入戏了,激情感染了我,也令我刮目相看。原来她真的有演艺天赋,被凌老师挖掘了出来,我对她说:“凌老师真是您的贵人!”
然后她带我走进她的服装间,满屋子色彩斑斓的旗袍,每一件都让我爱不释手。她却拎出两套有点儿土气的套装告诉我,她穿这两套上台。当晚的舞台上,这两套服装很好地体现了俗气落魄的瑞芬的形象,又与优雅知性的现任太太雅欣形成很好的对比,于晓红在剧中抛弃了自我,演活了角色,也再次证明了凌老师的知人善用。
话剧《银婚》告诉了我们做人要真诚、宽容、无私。恰巧,今年也是我的银婚纪念,“重新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家庭。”我也从中得到了感悟。感谢东京话剧艺术协会的公众号刊载出了我的真实感受!也期待东京话剧艺术协会在舞台上塑造出更多在日华人的新形象,更好地加深中日文化的交流。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动可喜的样子。语本《庄子·齐物论》。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典故]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庄子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说他曾经作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处飞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人。直到清醒过来,庄子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因为梦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庄子感到好奇,到底是庄周作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作梦化为庄周?後来“栩栩如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
成语朝不保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如: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又如:这通告示,轰动了整个固始城,津津乐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朝不保夕。——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骆驼祥子观后感_1000字
在老舍小说《骆驼祥子》9-16章,虎妞把祥子寄存在刘四爷那儿的钱拿来帮祥子,并假装怀孕来要挟祥子,要求祥子娶她。老实憨厚的祥子顿时晕头转向、惊慌失措起来,只能听任虎妞摆布,直到虎妞满意。这一段故事情节的安排,虎妞煞费心机,可以看出虎妞是一个很有算计的人。祥子太单纯了,他娶了虎妞,两个人会幸福吗?
经过一系列的打击,祥子开始出现自暴自弃的苗头。祥子在小茶馆看到了洋车夫们的清苦生活,感同身受。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车夫老马晕倒在茶馆,老车夫的遭遇给了祥子沉重的打击。作者通过描写小茶馆众生相,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通过作者的外貌描写,我看到了老车夫生活贫困,精神颓废;通过作者对大家的心理描写,我感受到了老车夫命运的悲惨。贫穷的祥子买来十个包子请老马和他的孙子吃,在困难面前,人性的善良也就这样表现出来!祥子听完老者的诉苦,感觉攒钱买车似乎不那么重要了。有了车又怎样呢?还不是一样在贫穷里挣扎?还不是一样被命运摆布!祥子开始向命运屈服了,动摇了自己拥有一辆车的梦想。
祥子拉曹先生回家的途中,发现被人跟踪了,曹先生让他改走左先生家,然后要他到曹家报信。他才回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威逼利诱,最后,祥子把闷葫芦里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孙侦探来“保命”。祥子的一句“我招谁惹谁了?”让我也心痛不已,在这黑暗的社会中,底层人民想保住自己的财产都不可能啊!我憎恨孙侦探,当祥子把钱拿出来时,他就“笑”了,一个“笑”字,作者便刻画出了孙侦探阴谋得逞的得意劲儿,刻画出孙侦探的老奸巨滑,刻画出作者压抑在心中的愤怒。祥子的积蓄被孙侦探洗劫一空,无处安身。
祥子没别的法子,只得回到车厂。在刘四爷庆寿那天,虎妞和刘四爷撕破了脸,要求和祥子结婚,并下决心跟祥子走。新婚之日,祥子终于知道,原来虎妞并不是真的怀孕,这让我非常生气,并厌恨虎妞。祥子知道后,想一走了之。作者运用比喻,说“祥子像被猫叼住的一只小鼠”,形象地写出了虎妞的强势,写出了祥子走投无路的景象。祥子被外力推着,一步一步往前走,他的命运自己无法掌握,他就像蝼蚁一般,只能听任命运安排。在这里,我深深体会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但是,毕竟虎妞是车厂厂主的女儿,有一大笔积蓄,毕竟虎妞对祥子是真心的,毕竟祥子在北平有了自己有家。祥子,会幸福起来吗?
成语闷葫芦: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如: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这画的是徯幸杀我也闷葫芦”。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八回:“这个鸟闷葫芦教我如何猜得破?”又如:他们要早告诉了我,何苦叫我打这半天的闷葫芦呢!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成语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如: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又如: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鲁迅《彷徨·祝福》
货币战争1读后感_1000字
刚读完第一本的时候,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看过其他人的读后感后,我也不得不承认,我变成了中国新左派的一员。如果能够借这本书的传播,让中国重新思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思考我们的社会,得到真实、正确的理论,从而更明确路线、坚定的走下去,中华崛起将会更现实、可靠、快速。另外,迫在目睫的大问题已出现。
该书揭露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财富被极少数的金融寡头们所掠夺和占有。读后让人触目惊心,使人震撼同时又感到深深地不安而后怕。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当今世界上美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充其量美国仅仅是这些人的一个傀儡和工具而已。书中说不要问一般的中国人,就是问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也没有几个知道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不是国家的,而是私人的,并且货币的发行权也不由国家来发行,不仅如此。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等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也都是这些人的。所有这些国家至今都是这些人的巨额债务人,今生今世都无法还清。看了这本书后,我们会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世界,同时也会重新解读世界历史。
而金融寡头们的强大,我认为并不是单纯的金钱的堆积,也有时间积累,正因为300年的传承,他们直至现在,也依然走在普通人的前面,因为经过时间的前进,他们已经领悟了社会规律,并开始改造规律,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所以之后才有了幕后控制国会、总统、国家银行私有化、国家情报机关私有化、建立国际金融货币组织等等一系列非常人可做之事。强盗来制定游戏规则毫无疑问肯定是有利于强盗的。所以现在现在才有这么多令人疑惑的规则。
拜读过一些人的读后感,有几位在金本位上争执不休,个人认为应恢复金本位,信用货币始终是不可靠的,因为人类从来就没有绝对的信用,每个人的信用都有他自己的底线,09年金融危机就是个例子了,那些金融衍生品中的垃圾都被人为定义为A级,人类的贪欲还会有止境吗?退一步说,信用货币的购买力离百年前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差距?而诚实货币的回归才能有效地将人类的贪欲“圈养”起来,不让它们“咬”人。
国际统治阶级,一群自以为站在了世界最巅峰的一群人,他们认为我们普通人就应该天生被他们统治,世界无法缺少他们,他们是世界的王,呵,多可笑,我想当世界人民都发现这些秘密后,你们会怎么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已经开始组建东盟,2014年的世界货币单一化一定不能实现。
强烈推荐这两本书,该书第三部过几年可能会推出,期待……
成语毫无疑问:不存在问题,十分肯定。如: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威信、影响和经验乃是党、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又如:毫无疑问,这事跟她有直接关系。
成语脱胎换骨:脱胎换骨[tuō tāi huàn gǔ],意指“脱胎”,脱去凡胎。语出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换骨”,脱换凡人之俗骨而成仙。语出唐·吕岩〈七言〉诗其二。“脱胎换骨”原指经过修炼和服食丹药,脱去凡胎,换俗骨为仙骨。後用以比喻澈底改变,亦用以比喻作诗文虽效法别人,但不露痕迹,且能创出新意。[源]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据《全唐诗·卷八五九·吕岩》引)虎来静坐秋江里,龙向潭中奋身起。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须臾战罢云气收,种个玄珠在泥底。从此根芽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十月脱胎吞入口,忽觉凡身已有灵。唐·吕岩〈七言〉诗其二(据《全唐诗·卷八五七·吕岩》引)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东去上仙坛。杖头春色一壶酒,顶上云攒五岳冠。饮酒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先生去後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典故]“脱胎换骨”是道家修炼之法。在道家修练中,“脱胎”指修道成仙,脱去凡胎;“换骨”指换去俗骨而成仙骨。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有:“十月脱胎吞入口,忽觉凡身已有灵”两句。吕岩就是吕洞宾。诗的大意是说要得道成仙,不必向山中寻长生不死药,只要就鼎炼金丹。经过十月精炼,玄珠已成丹,服用之後,渐脱凡身,转成仙胎。吕岩另有七言〈送锺离离云房赴天池会〉诗,中有“先生去後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两句,意思是说锺离此去得道上天坛(指天池会),我自己则会逐渐老去,是否可请锺离道人赐下金丹,好让自己也能换骨得道。这是“脱胎换骨”的本义。後来引申,凡是人的身心、诗文等,能脱去旧有的凡俗或格局,而改变成为美好灵妙境界的,都可称为“脱胎换骨”。
读《追求》—影响终生_1000字
文/王娜
首先,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穆树源爷爷的传记《追求》的签书仪式,也非常荣幸的见到了这本书的作者邵干先生和芳子女士。邵干先生给我们讲述了这本书的成书不易,也简单的讲述了穆爷爷的经历,我带着对穆爷爷的崇高敬意和深刻的仰慕之情读了这本《追求》。
我很清楚的知道穆爷爷已经83岁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每天享受晚年的年纪了,但是穆爷爷还在为他的事业、他的惦念操劳着,这也注定了穆爷爷的不平凡。当我第一次见到穆爷爷的时候,没有过多的了解,也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平常的老爷爷,但是后来经过了解,原来穆爷爷的一生竟然这样精彩和令人心酸。
年轻的穆爷爷家庭条件并不好,还有几个兄弟姐妹。穆爷爷的求学之路可以说是非常艰辛了。后来,穆爷爷开始创办学校,福祉是穆爷爷提出要建成的,穆爷爷认为在当代人们需要福祉事业也需要福祉人才。就这样,穆爷爷为他的事业打拼着,因为资金问题,我们的学校,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是最难建成的一个学校,因为在建造这所学校的时候,坚强如巨人的穆爷爷病倒了,项目工程没有人敢接手,没有人有自信的说自己能行,在其他合伙人在开会准备散局的时候,穆爷爷竟然来到了这个会议室,穆爷爷回来了。带着病痛毅然决然的回到了“战场”上,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惊叹不已,你们看,我们的穆爷爷果然不平凡!
穆爷爷是一个讲情义、善良的人,了解穆爷爷的人都说,穆爷爷的一生失败在“眼泪”身上,此话怎讲呢?穆爷爷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如果有人在他的面前哭,穆爷爷就会没有原则的去帮助他,这也就成了穆爷爷的一个缺点。《追求》写出了穆爷爷一生的丰功伟绩,也教育了我们青少年应该培养肯吃苦肯学习的精神。
穆爷爷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了世间艰辛,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那些对所有人都一样的爱,而是穆爷爷对他这帮可爱的学生的偏爱!然而所有的付出也都会有回报,穆爷爷付出了他的青春岁月和热汗血水,得到了我们的尊敬和敬爱,得到了所有人的仰慕,而我们在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同时,也会下定决心好好回报穆爷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追求》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人的一生应该去努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要将自己的生活经营的有滋有味。人一生的道路布满坎坷荆棘,只要我们坚持住自己的信念,抓住自己的信仰,最后就一定会成功。我给生活总结一个道理,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别人,一生也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意志力打败你,要么你打败意志力。最后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希望穆爷爷能够一直身体康健,幸福的度过晚年!
成语毅然决然: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窦世豪得了这封信,所以毅然决然,借点原由同洋人反对,彼此分手。”又如:但似乎因为舍不得皮夹里仅存的六角钱,所以竟也毅然决然地走远了。——鲁迅《呐喊·端午节》
成语毫不犹豫: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如: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又如:我毫不犹豫地跳了进来,就再也不去了。——《会摇尾巴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