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读后感3篇400、800、16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10:33:45百科知识库

《传染》读后感3篇400、800、1600字

文章包含读《传染》有感、中小学生秋季安全和传染病防治专题讲座观后感(424字)、点滴安全——观看《中小学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教育》有感(800字)、流行事物为什么流行?——《传染》读后感(1563字)等400字、800字、16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3篇,供您参阅。

中小学生秋季安全和传染病防治专题讲座观后感_424字

今天我观看了《中小学生秋季安全和传染病防治专题讲座》,通过观看这个讲座,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灾难以及避险、逃生和自救等安全知识,还有怎样预防传染病。

1、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如果在室外,需要躲在空旷的地方;如果在室内,可以躲在容易形成三脚架的地方、坚固的家具下、卫生间等地方。震后没有得到安全检查,不能再回到楼里,以防余震。

2、火的形成需要可燃物、空气和火源,只要我们把其中一者控制好,就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当火灾发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逃生时不乘坐电梯,千万不要跳楼。

3、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过路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翻越路中间的栏杆,要走天桥或者地道。

4、传染病也是一种很可怕的“灾难”,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都是秋季主要的传染病。我们要做到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才能预防自己被传染。

大家要牢记以上安全知识,远离危险,使自己健康快乐,平平安安。

成语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如:《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又如: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成语平平安安: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如:曾朴《孽海花》第28回:“令兄还在丁公馆里,和丁成同榻宿了一宵,平平安安的回来。”又如: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点滴安全——观看《中小学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教育》有感_800字

如果,安全是片一望无际的湖泊,那生命便是湖水中畅游的鱼儿。即使是一毫污点,一丝隐患,都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生命。该怎么办呢?原地发呆?束手无策?观看《中小学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教育》后,知道了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更了解了预防的方法。这个节目主要讲了地震逃生,传染病预防,火灾逃生,与交通安全几个要点。从事例和科学的角度上来为我们分析原因和预防方法。实实在在的好节目。刚开始,美妙的音乐紧接着广告,节目正式开始。突然,音乐变得急促,画面切成了成都师范附小地震逃生的监控录像。只见百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开展自救,全校无一伤亡。没错,首先讲的就是地震逃生。地震时最好躲在角落,厨房,桌椅下。注意,千万不能乘坐电梯下楼,因为,地震时乘电梯,电源不稳定,很容易被困在电梯厢中。建议不要直立行走,最好弯腰低头行走,不过也不要盲目服从以上安排,关键的时候还是要随机应变的。没多久,电视机前浮现出一幅幅怡人的景色图。但是最后,切出了一幅面部水肿的男孩照片,和周围的图片格格不入。片刻,解说员露声不露脸地介绍起了一些普遍传染病:水痘、麻疹、流感……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如此得多。不过,只要接种好疫苗,常开窗通风,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传染病一般是不会找上你家的。接着,解说员谈起了火灾报警,报警电话119,报警时须用普通话快速地陈述火灾地点,火情大小,有无被困人员,说出报警人姓名,电话。然后迅速逃生。切记,不能跳楼!即使躲得过火焰杀手,但不保你躲得过死神。最后,解说员领着我们进入了下一个话题:人类强大的敌人—隐形杀手汽车。据统计,每年有10万儿童死于车祸。这数字真够吓人的!但是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换来的大多是人们的不屑。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必须牢牢铭记这些教训,了解掌握交通法则,明辨交通标志。很快,节目留下了一串串简体汉字,结束了。一次观看,终身受益。安全从点滴开始!江苏南通海安县韩洋小学六年级:娱乐

成语束手无策:束手无策[shù shǒu wú cè],意指束,捆住。策,计策。捆住双手,无计策可施。比喻面对问题时,毫无解决的办法。语本《集异记》。[源]《集异记》(据《太平广记·卷二二〇·魏淑》引)大历(历)中,元察为邛州刺史。而州城将有魏淑者,肤体洪壮。年方四十,亲老妻少,而忽中异疾,无所酸苦,但饮食日损,身体日销耳。医生术士,拱手无措。寒暑未周,即如婴孩焉,不复能行坐语言。其母与妻,更相提抱。遇淑之生日,家人召僧致斋,其妻乃以钗股挟之以哺,须臾,能尽一小瓯。自是日加所食,身亦渐长,不半岁,乃复其初。察则授与故职,趋驱气力,且无少异。後十余年,扞蛮,战死于陈。[典故]唐朝代宗时,在邛州这个地方,有个守城的将军,名叫魏淑。年纪才四十岁,身体壮硕,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和一位年轻的妻子。有一次他忽然得了一种怪病,没有任何的病痛,但在饮食方面,却吃得一天比一天少,身体也一直缩小,看了许多的医生和道士,但是大家都对这个病却只会双手抱胸,想不出一点办法。还不到一年,身体缩回像小婴儿一样,得由他母亲和妻子轮流提抱。到了他的生日时,家人请来和尚为他诵经祈福,准备了斋食,他的妻子用钗子挟着斋食一点一点地喂他,不一会儿,就能进食一小碗了。从此之後,每天的饮食量日渐增加,身体也渐渐长大,不到半年,就已经恢复他原来的样子了。後来“束手无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拱手无措”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面对问题时,毫无解决的办法。出现“束手无策”的书证如宋·王柏〈书先君遗独善汪公帖後〉:“今正恨襄樊失守,人物眇然,盖於安平无事时,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成语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如:《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又如:我本不知“运动”的人,所以凡所讲演,多与该同盟格格不入。——《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流行事物为什么流行?——《传染》读后感_1563字

文/hucy

《传染》这本书中讲述了社会影响,读完后你会明白为什么这些流行事物突如其来,像流感一样,短时间内传染无数人。

社会影响主要有两种明显的倾向:从众和标新立异。

其次,社会影响还有身份信号、相似而又不同、社会助长效应三种常见的应用。

1、我们为什么会从众?

从众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帮我们节省时间和经历。

因为我们会将他人的行为视作一种有效信息来源,能帮我们更快速、迅捷的做决策。

最近流行的知乎APP,小红书APP都是让我们通过“从众”来偷懒,通过“参考他人行为”视作一种决策的途径,一种过滤器。

从众的第二个原因来自社会压力。

书中讲了一个例子,因领导们餐后不吃甜品,导致你也不好意思单独点甜品。

社会压力来源于我们多数人想要别人喜欢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常常放弃自己原本的想法,而跟从他人的选择。

从众的第三个原因来自生理研究,即镜像神经元带来的模仿天性。

看到别人做某件事,自己产生了同样的感觉,这就叫做镜像神经元。

比如看到别人痛苦你也会痛苦,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充满激情,这些都是镜像神经元起作用。

这种无意识的模仿是一种学习途径、是表现认同的一种方式。

2、何时你会标新立异?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是独立思考去做了一件事,其实不是,你是被标新立异所影响,你认为自己必须与众不同。

比如我们在十三四时之前喜欢和父母在一起,十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寻求独立人格,希望自己和别人都不一样。

但是每个人对“与众不同”的需要可能都有差异,有的人回避大家喜欢的商品和批评,有的人努力塑造一个别人无法复制的个人形象。

这些需求的差异,跟你在社会中的层级是有关系的。

所以,何时你会模仿别人,何时有别于他人,主要取决于你是谁。

3、身份信号

身份信号,顾名思义就是传递身份的一种信息。

前些年很多人认为穿上三道杠和耐克就是时尚,后来满大街都是耐克、阿迪,它也不再是时尚的信号。

那什么样的东西会成为身份信号?

主要取决于这东西是否可见,成本越高,其作为身份信号的保值度也越高。

比如人们坚信拥有游艇的人都很富有,能买下一支球队的人都是财富自由人。

但是身份信号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很多黑人小孩不敢说自己学习好,不然会被别的黑人小孩嘲笑成“奥利奥”。

总之,身份信号会让我们的决策变得特别快,小则影响着生活工作,大则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

4、相似而不同

我们有时候不愿意接受一个崭新的事物,因为它代表着陌生;但是对一个是似而非的事物,却容易接受,这正是恰到好处的差异化带给人的安全感。

其实潮流的事物都是相似而又不同,印象里机顶盒初期设计是盒子的形状,因为它类似于VCD,大家能在其中找到熟悉的安全感。

厂家也正是利用熟悉感和新鲜感的完美结合使得现在的机顶盒发展成多种多样。

差异程度适中的事物通常能够引起更多人关注,找到“恰到好处的差异化”,相似的不同可以推动一个产品的创新,这就是流行物与热门事物的由来。

5、社会助长

比起独自做事,他人在场参与会激发人们更好的表现,这就是社会助长效应;他人在场,人们表现反而更糟糕,这是一种社会压力,这现象取决于任务的复杂及难易程度。

记得小时候做数学题对我来说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所以每次父亲站我旁边,我肯定是做不出来的。

小时候体育特好,每次跑800米时,人越多更能激发我的运动细胞,这也正是社会助长效应。

6、总结

读完本书会觉得社会影响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都在潜移默化的受影响。

不论是从众、还是标新立异,这都是寻常反映,不是罪过。

所以没必要厚此薄彼地盲目追求某种态度,合理利用社会影响,让我们离想要的生活更近。

成语标新立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又如: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朱自清《钟明〈呕心苦唇录〉序》

成语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如: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又如:从他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中,看出他很聪明。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