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读《胡萝卜须》有感、胡萝卜须读后感(354字)等300字、900字、12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3篇,供您参阅。
胡萝卜须读后感_354字
《胡萝卜须》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书,把文字和漫画相结合,吸引了许多孩子们的眼球。
《胡萝卜须》的主人公胡萝卜须其实不是叫这个名字的,因为脸上有雀斑和红色的头发,所以被其他人称之为“胡萝卜须”的。在胡萝卜须的家中,妈妈不宽容胡萝卜须,哥哥姐姐们也捉弄胡萝卜须。后来,胡萝卜须有了自己的看法,站在了妈妈的对面。再后来,胡萝卜须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爸爸,听了爸爸的话后,胡萝卜须接受了妈妈
我们要向胡萝卜须那样,要学会接受。记的三年级有一次,老师给我调了个同桌,同桌身上有个臭味,学习还不好,爱和别的男生打架,更不爱写作业。我真想不和他坐同桌,于是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做人要学会宽容,后来,我接受了这个同桌,也学会了宽容。
我们要向胡萝卜须学习,学习他克服困难,学会独立,和宽容整个家庭、世界。
成语图文并茂:指书刊中的文字流畅,插图丰富精美。如:王朔《修改后发表》:“我始终认为贵刊是国内的一流刊物,图文并茂,趣味高雅,是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性结合的比较突出的好刊物。”又如:学生都喜欢图文并茂的课本。
胡萝卜须读后感_872字
在书本的封面上,这个男孩躺在床上,左手边的被子下面藏匿着一个棕色的玩具熊静静地注视着他,而他却在用双手的指尖刮那张满是雀斑的脸,已经渗出鲜红的血印。第一次注意到这个细节时,心中一惊,莫名的悲凉。因为,那本该因出血而疼痛狰狞的面孔竟然是那么平静与麻木,并且似乎若有所思。他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做出这番举动?一个人与别人的关系无非两种: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对于这本书,描写的也是这两种关系。胡萝卜须家的家庭成员有这些:母亲勒皮克太太,父亲勒皮克先生,哥哥费利克斯,姐姐欧内斯蒂娜。老保姆奥诺丽娜与后来顶替她差事的阿加特。母亲,通常是被赋予慈爱与宽厚的形象,在这本书中却正好相反。木心说过一句话“母爱是一种忘我的自私”。
这本书就把这句话的深意无限放大,同时也是将每位母亲隐藏最深的秘密暴露于日光下。有一次,勒皮克太太将胡萝卜须的排泄物倒入羹汤中,“她慢慢地举起最后一小匙汤,塞进胡萝卜须张大了的嘴里,一直塞到喉咙口,狠狠地塞,随后带着嘲弄和厌恶的语气随他说:“啊!小脏货,你吃下去了,吃下去了,把你昨天撒下来的东西统统吃下去了。“我早”就猜到了”胡萝卜须干巴巴地回答,脸上毫无表情。他对这些事情已经习惯了;而当人们习惯了某种事情的时候,这一切便变得不可笑了。”另外一次勒皮克太太不给胡萝卜须西瓜吃,说“再说,你跟我一样,不喜欢吃西瓜”。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全都由别人做主。一般来说,他只能吃他母亲喜欢吃的东西。而母亲竟然为家里养的兔子留了西瓜,让胡萝卜须端去喂兔子。而他最后却将留给兔子的西瓜吃干净了并且将家人吃剩的黄色瓜瓤啃得一干二净。他很少得到来自母亲的温柔,只有那么一次。“胡萝卜须以为母亲在对他微笑,于是他也很高兴地跟着微笑了起来。不过勒皮克太太只不过是闲来无事,自个儿对着自个儿笑笑罢了;她突然面孔一板,她那黑木头似的脸上就像是嵌着两颗黑茶蔍子。胡萝卜须吓呆了,不知道往哪儿逃才好。”他可以逃开吗?他从未有过家。如果将此推至实际生活中,也不难找到切入口。当父母的期许与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冲突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感情的淡漠、沟通的鸿沟。
成语一干二净: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又如:从前学过的一点天文学知识,长期不用,早忘得一干二净。
成语一毛不拔:一毛不拔[yī máo bù bá],意指一根毫毛也不愿意拔取。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语本《孟子·尽心上》。後亦用“一毛不拔”形容人非常吝啬。[源]《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孟子》书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两人思想的差别。孟子说:“杨子主张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样微小的东西而对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爱主张,却是一种平等之爱,纵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会奋不顾身的去做。”後来“一毛不拔”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演变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於形容人非常吝啬。
胡萝卜须读后感_1170字
好几个月前听了许嵩的《胡萝卜须》,它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于是便去读了法国作家列纳尔的原着。那个令人心碎的红发男孩,我至今都无法忘记。
“胡萝卜须”并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别人根据他那赭红色的头发和一脸难看的雀斑给他取的外号,至于他的本名,大概已无人记得了吧。
他生活在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父母健在,还有哥哥和姐姐。按道理说,他应该是幸福的,可事实上,他却从未有过家。记得胡萝卜须曾说过,对他来说,家族这个称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家,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是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可是,对于小胡萝卜须来说,他虽有亲人,可他那些所谓的亲人根本就不爱他,他们就只是把他当作关鸡棚的专职人员,出气筒,宰杀动物的工具,嘲笑的对象…他处处受排挤,从未被关心过。他真的很可怜,只是因为难看的外貌就遭到了所有人的遗弃,失去了本该属于他的快乐童年,这不公平。外貌真的不是那么重要,黄帝的妃子嫫母是中国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可她为人贤德人,传说,黄帝败蚩尤,杀蚩尤,皆因嫫母内助有功。所以说,人啊,不能因为别人难看的外表而就因此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样对别人往往会造成莫大的伤害。
小胡萝卜须是孤独的,连一个朋友也没有,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去赢得别人的关注,哪怕就只有一瞬间也足够了。在故事里,小胡萝卜须因嫉妒而去伤害他人,最终导致学监被辞退。当师生们与学监送别时,禁闭室中,小胡萝卜须用右手打破玻璃,他挤眉弄眼地做着鬼脸和各种滑稽的动作,就像是一只跳梁小丑。的确,他因此得到了师生们的关注,即使只是嘲讽,可是这是他用自己的尊严才换来的啊!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碎的孩子啊,他已被这个冷漠的社会伤得体无完肤,他真的很渴望别人的关心与爱护。再想想,现实生活中,那些叛逆的少年是不是也和有着和胡萝卜须相同的遭遇,所以才做着各种偏激的事去博得他人那一丝的关注?
有人说,胡萝卜须是残忍的,他以残忍的手段弄死了鼹鼠。其实,胡萝卜须是意识到了他自己就像是一只鼹鼠,他恨这样的自己,所以他拿鼹鼠出气,他其实是想杀死这样的自己。但是,他到最后还是颤抖了手,落下了泪。曾经,即使是被别人那样捉弄和嘲讽,他也从未落下一滴眼泪,可是这次他却因一只鼹鼠而落泪了。落泪,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不满而又无可奈何,他为自己感到悲哀。他不想再像这样的活下去,他想要卸下伪装,想要逃开,可是,他真的能逃开吗?还记得在小说的最后胡萝卜须说过:“从未有人喜欢过我。”当他说完,他的妈妈却出现了,结果他又加了一句:“除了妈妈…”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都要为了生活而去适应这个社会,从而失去了最纯真的自己。这个社会虽是无情的,可我相信,人应是有情的,如果每个人都微笑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他人以温暖,那么,像小胡萝卜须那样孤独、偏激、又令人心碎的少年,终有一天,将不复存在。
成语无可奈何: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如:《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又如:大哥同杨太守来拿我,实是一毫不知,既被他连累,也无可奈何了。——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
成语跳梁小丑: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如:《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国语·周语上》:“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又如:这些跳梁小丑,真正是何足道哉! ——陈白尘、贾霁《宋景诗》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