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环抱一个被称为潟湖的水体的环形或椭圆形珊瑚礁岛。太平洋中有数量极多的环礁。环礁可能高出海底数千米。在环礁为最高部位环绕形成一个潟湖。一般来说,珊瑚礁都存在着不同的环境和生物带,环礁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在迎风一侧的海底斜坡上,通常覆盖一层来自珊瑚礁上部的碎屑物。在60米左右的深度,开始出现珊瑚礁动物区系,特别是出现珊瑚和珊瑚藻或红藻等造礁生物。在迎风侧的顶部,有一个由珊瑚藻形成的狭窄的隆起,还有一个宽广的珊瑚礁平台。也可能有高出水面的珊瑚礁岛存在。珊瑚礁岛是海浪带来的碎屑物形成的。在岛屿的背面,也就是在背风侧,是一个陡坡倾入潟湖中。由于背风侧缺少波浪的作用,所以它的环境和生物的垂直分带不同于迎风坡。背风侧可能有许多生物和迎风侧是一样的,背风侧也可能象迎风侧一样,具有分带性,但是背风侧的分带性表现得较差。在潟湖中,可能有小型的顶部平坦或尖顶的礁。
环礁
1.随着火山锥的下沉,裙礁向上成长形成堤礁。最后火山锥沉入水下,留下一个由环礁环抱的潟湖。
2.环礁小者不到1.5公里宽。大者可达30公里宽。
解释环礁的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有很多。达尔文在他的珊瑚礁(CoralReefs,1842)一书中第一个对珊瑚礁成因提出有说服力的理论。他的理论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近年来收集的资料证明了他的理论。达尔文的理论的基本点是,火山岛相对于海面下沉,与此同时珊瑚礁相应的生长。最初,环绕火山岛周围发育了一个裙礁(Fringingreef)。随着火山岛的下沉,珊瑚礁向上长,形成了堤礁(Barriereef),堤礁和火山岛之间则形成了一个潟湖。继续沉降的结果,使火山岛没入水下,留下了一个在中间有一个潟湖的环形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