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的光学结构包括屈光系统及感光系统,屈光系统就好比照相机镜头,感光系统就好比照相机底片。照相机要拍摄清晰的照片,焦点必须落在底片上。同样眼睛要想看清楚外界物体物象也必须恰好落在视网膜上。照相机要靠伸长或缩短镜头来调节焦距,而眼睛要靠晶状体来调节。
晶状体位于眼球虹膜和瞳孔之后,在玻璃体之前,是一个双凸面的透明组织,直径为10毫米,厚约4毫米。晶状体借悬韧带与睫状肌相连,晶状体囊是一层弹性膜。晶状体皮质具有可塑性。调节静止时,睫状肌松弛,晶状体韧带呈紧张状态而牵拉晶状体囊,使晶状体呈扁平状态。而当用眼时,产生调节。睫状肌收缩,晶状体韧带松弛,则晶状体借本身的弹性向前凸出而变厚,又因晶状体后面有玻璃体阻碍,所以主要向前凸起,以中央部突起为甚,这样屈光力随之加强,瞳孔区内屈光力增强更显著。在调节过程中,晶状体的变形与睫状肌的收缩是决定调节的重要因素。如果晶状体随年龄增大而逐渐硬化,失去弹性,则无论睫状肌如何加强收缩,亦不能引起晶状体变形而增加它前面凸度。这就是老视现象,也就是老花眼。40岁以上的人,看书写字时把书报放远点才能看清,就是这个道理。
老视常于40岁以后开始。原有远视者可相应提早出现。原有近视者则相应推迟,或近视与老视相对消。正视眼的人一般在45岁时用+1屈光度(1屈光度称100度),50岁用+2屈光度,60岁用+3~+4屈光度,以后此度数就不再增加了。配戴花镜时要使眼球保留1/3的调节力,老花镜补偿2/3。这样看近处物体时既能持久,又觉得舒适。患者是远视眼的人,在配戴远视镜的时候,其度数除要补充因年龄而消失的调节力之外,还必须加上矫正远视眼的镜片度数,两者相加之正球镜片总和作为患者老视镜度数。例如:50岁患者,原有远视+300度,老视度数十200度,两者之和为+500度。如果给近视眼患者配花镜,定要根据近视眼的屈光程度,从按年龄规定的老视眼度数中减去矫正近视眼之镜片的度数则作为老视眼的度数,例如:50岁近视眼一300度,其老视镜度数为+200度,那么老花镜度数为一100度。如果患者近视为一400度,终生可不必配戴老视眼镜。因为他的远点正好在25厘米处,而看25厘米处目标时不用调节也能看清楚,所以在调节减退时并不影响近距离工作,也就是说永远不会有老视现象。矫正者花眼时,就是要配戴适当正球镜片来弥补调节力不足。首先要检查远视力,近视力及屈光状态。如有屈光异常,先矫正好远视力,根据矫正度数再配戴适度老视眼镜,以补充不足的调节力。按照患者工种需要的要求使其近点移至便于工作的距离。并要保留一定程度的剩余调节力,如矫正过度则调节与集合失调,可引起视力疲劳,老花镜矫正后一定让其试行阅读一段时间,再依患者感觉情况酌情增减其镜片度数,这样就会有一副合适的老花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