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的病状及防治方法

农业百科2023-02-10 14:19:26百科知识库

玉米锈病的病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 病原称玉米柄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堆黄褐色。夏孢子浅褐色,椭圆形至亚球状,具细刺。

  病状:普通锈病可发生在玉米植株上的各个部位,但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在受害部位初形成乳白色、淡黄色,后变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在叶两面散生或聚生,椭圆或长椭圆形,隆起,表皮破裂散出锈粉状夏孢子,呈黄褐色至红褐色。后期在叶两面形成冬孢子堆,长椭圆形,初埋,后突破表皮呈黑色,长1~ 2毫米,有时多个冬孢子堆汇合连片,使叶片提早枯死。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3)加强田间管理,清除酢浆草和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

  (4)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玉米锈病包括普通锈病、南方锈病、热带锈病及秆锈病等4种。其中普通锈病遍布世界各玉米栽培区,南方锈病主要发生在低纬度地区,热带锈病主要分

  布于美洲,秆锈病仅在坦桑尼亚和美国有发生报道。我国发生的为普通锈病,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他地区虽有分布,但危害较小。玉米锈病多发生在玉米生育后期,一般危害性不大,但在有的自交系和杂交种上也可严重染病,使叶片提早枯死,造成较重的损失。

本文标签: 粮食作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