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公元前60-58年),在今下川口设立允吾(读铅牙)县,上川口为其属地。
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陇西太守马援率兵平河湟羌人之乱,在享堂筑点将台。
东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南凉秃发乌孤在史纳筑廉川堡。
明洪武四年(1371),元西宁州同知李南哥降明,授世袭指挥佥事,称“土司“,上川口为其封地。
明嘉靖十四年(1535)筑上川口堡,其后兵备周京筑烽墩。
明隆庆三年(1569),修筑边墙村一带边墙,底阔七尺,顶阔三尺,实台高一丈,垛墙四尺,共高一丈四尺。
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军贺锦部朱永福进军上川口,土司李天俞抵抗失败,土司衙门被毁。
清顺治二年(1645),李天俞归附清朝,英亲王(阿济格)命其安抚河西各。
土司暨番族从顺,嗣后授世袭土司指挥同知。
清雍正十一年(1733),老鸦峡道路初通,仅供单人行走。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享堂木质握桥,两岸建有牌坊,上书“浩门通衢”,“河湟锁钥”八字。
民国二年(1913),碾伯县老鸦峡外地区划为上、中、下各七堡,上川口为上七堡之一,称上川口堡.。
民国十四年(1925),瑞典人安特生来川口,在边墙村发现“马厂塬遗址”。后安氏著《甘肃考古记》一书,向全世界介绍了“马厂文化“。
民国十八年(1928)大旱,全年未降透雨,又加兵乱,庄稼收获无几,饿死人不少。
民国十九年(1930)四月一日,建立民和县,县府设在川口土司衙门,改上川口堡为川口镇。十二月县府迁往古鄯镇,第二年又迁回。
民国二十四年(1935)八月,享堂至西宁公路通车。翌年,川口至西宁长途电话通话。
民国二十八年(1938)川口楼子沟石崖根(现水文站附近)湟水大桥兴建,1941年竣工,1943年被洪水冲毁。
1942年享堂大通河铁桥通车,1949年被八十二军炸毁,并烧毁享堂物资,弹药仓库。
1949年九月二日,解放军一野第一兵团属六十二军185师进驻川口,九月八日民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3年11月川口镇人口(两街一乡,不包括机关居民)为1833户,10103人。
1959年8月4日,兰青铁路通车民和站。
1968年川口至山城石拱桥通车。
1969年川口至史纳湟水水泥拱桥建成。
1970年冶金部在史纳筹建民和镁厂,1973年建成。
1982年7月,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川口共有4176户,241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