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区
以县治位于天岳山(幕阜山)之南得名,当年设置的岳阳县在今天汨罗市、平江县一带,而今天岳阳市区一带为巴陵县,后世地名发生转移。
岳阳城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6000多年前,洞庭湖两岸便有新石器时代的村落。
夏、商时,境内所属区域属荆州之域,为三苗之地,古越族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时,城陵矶即筑有“大彭城”。
春秋时,属楚国。楚灭汉水流域的麋子国后,公元前505年,楚昭王遣王孙由于在梅子市(今梅溪乡梅子市村)筑东麋城,迁其遗民于此。后又在岳阳楼一带筑城,驻军监视,称西麋城,是为岳阳建城之始。
(东)汉献帝建安15年(公元210年),孙权派鲁肃镇守巴丘邸阁,筑巴丘城,岳阳正式建城。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建巴陵县,属巴陵郡管辖,城区始称巴陵城。
隋文帝开皇9年(589年),废郡为州,巴陵郡改为巴州。11年(591年),改巴州为岳州,仍设巴陵县,巴陵城改称岳州城。
元顺帝至正24年(1364年),吴王朱元璋攻占岳州,定为岳州路。
明太祖洪武2年(1369年),改岳州路为岳州府。
1913年9月,民国政府废府存县,巴陵县改称岳阳县,辖东南西北中五区,县城设城厢镇。基层设团,每团设团董。团下设街,设街长管理街巷。
1930年4月,全县划为9个自治区,区下辖镇,镇下辖团、街,城厢镇属一区管辖。
1932年4月,县政府以镇的区域过大,将其它镇撤销,仅保留城厢镇。
1933年2月,又将全县108团改为84个乡镇,城厢镇仍属一区管辖,同时取消团、街,编组闾、邻,作为地方自治之基层组织。3至5户为一邻,5邻为一闾,特殊情况则以7邻为一闾,形成区、镇(乡)、闾、邻四级自治组织。
1935年3月,实行保甲制,“以原有的四闾编为一保,二邻编为一甲”。
1945年,城厢镇设10保、121甲。
1946年后,原第四、第五保合并改为第四保,第六、第七保合并改为第五保,原第八、九、十保分别改为六、七、八保。以后南津港一带划为第九保,因该地居民多系渔民、船民、流动性大,故又称临时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将全县调整为5区16乡,城厢镇改为城厢区。全区共分8个保:1保南津港至先锋路,2保干明寺,3保天岳山,4保金家岭,5保观音阁,6保岳阳楼,7保得胜门,8保五里牌。全区人口24000多人,面积2.2平方公里。
1950年6月7日,设立城厢区城市工作委员会后,取消保甲制度,设立居民委员会,除得胜门与五里牌外,城区6个保依次改为6个居民委员会(用数字称谓)。
1951年,又将铁路边、南津港、娘娘庙等地设为第七居民委员会。
1953年4月,附城乡的金鸡、望城、九华、马壕、南井和望城乡的菜园头、白水村等地设为第八居民委员会,又叫城郊居民委员会。不久,又将南津港至北门渡口一带渔民与船民组建水上居民委员会,又叫第九居民委员会。
1953年10月,城厢区改为城厢镇。
1955年9月,城厢镇将城区7个居委会划小,按街道划为25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城郊居民委员会则划分成白水、菜园头、得胜门、马壕、九华山等5个城郊居民委员会;211工厂(今3517厂)家属区成立剪刀池居民委员会,共计31个居民委员会。
1955年下半年,城郊的5个居民委员会改为5个初级农业合作杜,仍属城厢镇骨辖。
1956年6月,城厢镇将原有的25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合并成7个,加上剪刀池居民委员会仍为8个居民委员会,,水上居民委员会改为水上乡,脱离城厢镇。
1957年底,城厢镇下辖望城、金鸡、五里、得胜、南井、汴洲,岳城7个高级合作社;复将水上乡划归城厢镇管辖,下辖湘湖、君山、城陵矶、月山、壕沟、西湖6个高级社。城区仍为8个居民委员会。
1958午10月,城厢镇与城陵矶镇合并成立岳州人民公社。岳州人民公社按行业系统又分为郊区(农业)、工业、居民、财贸,城陵矶、文卫6个分社。郊区分社以原7个高级社划为7个生产人队;居民分社下设城南、城北2个管理区,取消8个居民委员会,改为8个居民点,后又将8个居民点改为8个生产队。
1959年,郊区分社又划分为联滨、五里两个分社。
1960年,居民分社的8个生产队仍改为居民委员会。
1960年1月2日,成立岳阳市,属县辖市,行政区域仍为原城厢镇、岳州公社地域。全市划分为3区3社:即南区、北区、城陵矶区,郊区分社、梅溪分社、洞庭分社。全市共有28个管理区,8个居民委员会,201个生产队,1个直属场。原联滨分社与五里分社合并成郊区分社(含康王、马鞍两个大队),洞庭分社含运输分社。全市面积30平方公里,113643人。4月29日,岳阳市城市人民公社成立。岳阳市、岳阳市人民公社二套机构,一套人员。
1961年10月30日,湖南省委决定,岳阳市直属湘潭地委领导,为密切城乡关系,有些工作委托岳阳县委代管。城市公社下设南区、北区、城陵矶、洞庭等4个城市分社,郊区、梅溪2个农村分社;4个城市公社下设14个管理区。其中,洞庭分社下辖东风湖、钩业、风网、君山4个管理区,南区分社下辖梅溪桥、先锋路、吕仙亭、天岳山4个管理区,北区分社下辖岳阳楼、观音阁、洞庭路、吊桥4个管理区,城陵矶分社下辖工矿、城陵矶2个管理区。
1962年10月20日,撤销岳阳市,恢复岳阳县城关镇。岳阳市城市人民公社改为城关镇人民公社,不久公社称谓取消。南区、北区、城陵矶分社分别改称南区、北区、城陵矶区人民委员会,属农业、渔业性质的郊区、洞庭分社仍保持公社称谓。全镇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平方公里,62532人。
岳阳楼区
1963年4月5日,南区人民委员会改为城南街道办事处,北区人民委员会改为城北街道办事处,两个办事处辖25个居民委员会;郊区分社改为郊区公社,辖得胜、汴河、南井3个蔬莱大队,其它大队均划归岳阳县;洞庭分社改为洞庭公社,辖9个渔业大队,另有4个直属畜牧水产场。
1969年2月,岳阳县五里公社仍划归城关镇,辖望城、望岳、光辉、前进4个农业生产大队。
1975年10月30日,岳阳县梅溪公社的共同、桥石、梅溪、建设、黄金等5个大队划归五里公社管辖。
1975年12月29日,城关镇升格恢复为岳阳市,属地辖市。所辖行政区域除原城关镇地域外,岳阳县的五七渔场、湖滨园艺场、君山茶场、君山芦苇场、郭镇公社的蔡家大队、康王公社的奇家大队,也划归岳阳市管辖。同时将梅溪公社的红光、东风、白石、五里、光明及蔡家、奇家等7个大队划归岳阳市五里公社。岳阳县梅溪区的冷水铺,系工交企业区域,干部、职工、家属甚多,原无行政管理机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新设冷水铺区,下设5个居民委员会。全市总面积135.7平方公里,总人口167654人。设南区、北区、东区(新增设),城陵矶、冷水铺等5个区,辖38个居民委员会;设五里,城郊,洞庭3个公社,下辖29个生产大队;直属有湖滨园艺场、五七渔场、君山茶场、君山芦苇场。
1978年2月13日,五里公社的蔡家,奇家、光明、五里、茶山、望城、望岳等7个大队组成北港公社。
1981年10月12日,撤销岳阳县,八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岳阳市。辖17个区,其中5个城市区、12个农村区、3个镇、51个公社,下辖44个居民委员会、731个生产大队。总面积3656平方公里,总人口967848人。
1982年1月,岳阳市设立城郊区,辖五里、北港、洞庭、城郊4个公社。
1984年,撤销公社称谓,4个公社改为4个乡。
1983年7月13日,恢复岳阳县,将原岳阳县的12个农村区、3个镇、47个乡划归岳阳县。岳阳市辖5个城市区、46个居民委员会、10个乡、185个生产大队。总面积88.3平方公里,总人口385529人。
1984年4月,以原岳阳市南区、北区、东区、城陵矶区、冷水铺区组成新的岳阳市南区。辖吕仙亭、解放路、洞庭路、东茅岭、金鹗山、五里牌、城陵矶、冷水铺8个街道办事处,下辖57个居民委员会,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160571人。以原城郊区的五里、北港、洞庭、及原岳阳县的郭镇、梅溪两乡和北港园艺场、大湾芦苇场、蔬菜研究所组成新的岳阳市郊区。
1985年7月,君山芦苇渔业综合场由岳阳市君山管理处划归郊区管辖。
1986年7月,蔬菜研究所划归市蔬菜办公室管理。
1995年8月,君山芦苇渔业综合场划归市建委管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岳阳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行政区划体制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1996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岳阳市南区与郊区合并为岳阳楼区。大湾芦苇场划归君山区管辖。新区共辖6个乡场、8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42万,流动人口15万。
1996年4月,知青场的大桥村、洛王养殖场、茶场,北港乡的北港村、八字门村及梅溪乡白石岭村的白石组划归岳阳(城陵矶)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7年8月,岳阳楼区东茅岭街道办事处的得胜、站前两个居民委员也划归开发区。
1998年1月和12月,郭镇乡郭镇村的曾家、中组、果园组,五里乡铁炉村的王家组及金鹗村划划南湖旅游度假区。
2001年9月13日,全区进行区辖范围内的社区调整。撤销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其辖区并入吕仙亭街道办事处;新设三眼桥街道办事处,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将原8个街道办事处的75个居委会合并为54个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