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年前,境内已有古人居住,属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文化,在汾河东岸的永合村、红崖堡村一带有考古发现。
传说颛顼画九州,霍为冀州之地,以东有霍太山而得名。
夏、商时,霍仍为冀州之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称为霍国。因境内有彘水,故又名彘。都城在今汾河西岸白龙镇陈村一带。
春秋时期,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率军灭霍,霍哀公奔齐。霍地由此归晋,称为霍邑。
战国时,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霍邑先属魏,后属韩。韩将冯亭以上党降赵,霍又属赵。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分天下为36郡,霍邑属河东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设彘县,仍属河东郡。王莽建国四年(12年)改彘县为黄城。
东汉阳嘉三年(134年)改黄城为永安,辖汾西、赵城。永安县治建于霍国故都之地,即今霍州市白龙镇陈村。
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移县治于赵城仇池壁。魏正始八年(247年),划河东之汾北10县为平阳郡,永安属之。北魏建义元年(528年),置永安郡,辖永安县、杨县。郡治设永安城。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汾州,永安属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汾州为吕州,改永安为霍邑。大业三年(607年)罢邑州,霍邑属晋州。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隋将宋老生率军3万守霍邑。霍邑之战,宋老生兵败身亡,唐兵长驱直入,攻陷隋都长安。隋恭帝元年(617年)置霍山郡,辖霍邑、赵城、汾西、灵石4县。
唐武德元年(618元),改霍山郡为吕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州罢,以霍邑县复归晋州,霍邑属之。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改晋州为平阳府,霍邑属之。
金贞佑三年(1215年),置霍州,领霍邑、赵城、汾西、灵石4县。
元改平阳府为平阳路,后又改称晋宁路,霍州属之。霍州下领霍邑、赵城、灵石3县。元贞三年(1297年)复立霍州,统管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岳阳5县。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霍州升为直隶州,领赵城、灵石2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增辖汾西县。
民国元年(1912年)改霍州为霍县,隶属河东道。
解放初期仍为霍县。
1958年与汾西县合并为霍汾县。
1961年与汾西县分开,复称霍县。
1990年,撤县建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