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是由IETF提出的,经过不断的修改或扩充,最终形成规范RFC3261。SIP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采用基于文本的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机发起请求、服务器进行响应,可以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SIP在实现上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底层可采用TCP/UDP/SCTP中的任何一种。SIP在能力上可支持语音、视频、数据、状态呈现、即时通信、游戏等业务。
SIP-I或SIP-T是SIP的一种扩展应用,它属于SIP的扩展协议,不是一个新的协议。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软交换网络如何与PSTN网络互通的问题,SIP-T是由IETF提出的,SIP-I是由ITU提出的。SIP协议应用于NNI、UNI接口,例如:软交换与SIP终端之间、软交换与软交换之间、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之间。SIP-I或SIP-T一般应用于NNI接口(软交换与软交换之间)。
SIP-I规范是在参考了SIP-T标准基础上得出的,具有ITU标准固有的清晰准确和详细具体,可操作性非常强。SIP-I协议的内容比SIP-T的内容要丰富:SIP-I协议不仅包括了基本呼叫的互通,还包括了CLIP、CLIR等补充业务的互通;除了呼叫信令的互通外,还考虑到了资源预留、媒体信息的转换等;既有固网软交换环境下SIP与BICC/ISUP的互通,也有移动3GPPSIP与BICC/ISUP的互通。中国电信的企业标准参照SIP-I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