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判处缓行的,但是需要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同时还要取得受害人家人的谅解,此时判处缓行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但是判处缓刑的条件犯罪情节比较轻并且有悔罪的表现,在判处缓行之后对其所居住的社区是没有重大的影响的,都是能够判处缓行的。
一、发生酒驾有判缓刑的吗?
有的,只要赔偿受害人损失,取得受害人家人的谅解,希望还是很大的。
《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 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五)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酒驾判缓刑可以外出吗
可以。但前提是应当报经考察机关(以前是公安机关(派出所),现在是司法局(所))批准。
换言之,如果不批准,那就不得离开。同时《刑法》也规定: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三、判处缓刑条件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
(2) 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刑法》(修正案八)将74条修改为:“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判处缓刑之后是可以外出的,但是前提要通报当地的考察机关,也就是当地的司法所。如果不批准那么是不能离开的。同时,根据犯罪的情况明令禁止犯罪分子在缓行期间不能从事特定活动。而且缓行的适用对象不适用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