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医药知识2023-02-02 16:13:18百科

雄黄

概况

异名:黄金石(《本经》),石黄(《唐本草》),熏黄(《纲目》),黄石(《本草品汇精要》),鸡冠石(《石雅》)。

基源:雄黄为硫化物类雄黄族矿物。

原矿物:雄黄正品一般指雄黄Realgar。

历史:雄黄最早记载的文献是《本经》,列为中品。吴普释其名曰:“雄黄生山之阳,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黄也。”苏恭谓:“宕昌(今甘肃宕昌县)、武都(今甘肃成县西40公里)者为佳,块方数寸,明澈如鸡冠,或以为枕,服之辟邪。”苏颂云:“形块如丹砂,明澈不夹石,具色如鸡冠者真。”有青黑色而坚者名熏黄,有形色似真而气臭者名臭黄,并不入服食,只可疗疮疥。其臭以醋洗之便去,足以乱真,尤以辨。”由此可知,古代雄黄存有优劣和真伪。综合以上各代本草所记载的真雄黄的形态、颜色、透明度等特征与现今优质雄黄相同,由此表明古代雄黄正品,即今矿物雄黄。贵州曾产一种刁雄,是将雄黄矿石,加工提炼而成,又称烧黄,质差。过去雄黄商品规格比较多。商品分为雄黄和腰黄两类。雄黄又分天、地、元、黄4等;腰黄质量较佳,均按大小分1~3等。现今商品大多已不分规格,而是统货。

形态:雄黄属于单斜晶系。单晶体通常细小,柱状,粒柱状。常见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或分散浸染于共生矿物之中。橘红色,有的为暗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金刚光泽,断面呈树脂光泽或脂肪光泽。半透明,硬度1.5~2。密度3.4~3.6g/cm3。性脆。长期受光作用,发生破坏而变淡橘红色粉末。

产状:雄黄主要产于低温热液、火山热液矿床中,在温泉及火山附近亦有少量雄黄存在,经常与雌黄等共生。

产地 雄黄主产湖南石门县,贵州思南县;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亦产。

生药

采集:全年均可采。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通常用小锄挖出,或用竹刀剔取其已熟透部分,除去杂质、泥土。雄黄露置空气中即变硬。根据大小、质量分成等级。

鉴别

性状:雄黄为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表面常附有橙黄色细粉,手触之易染指;条痕橙色。微透明或半透明。晶面具金刚石样光泽。体较重,质较酥脆,易砸碎,断面红色至深红色,具树脂样光泽,有时具细砂眼。有特异臭气。有毒。

显微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为灰色,微带紫色。内反射橙色。偏光性清楚。反射率为20%(伏黄)。

理化:①取雄黄粉末约10mg,加水湿润后,加氯酸钾饱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后,加氯化钡试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放置后,倾取上层酸液,再加水2ml,振摇,沉淀不溶解。 ②取雄黄粉末0.2g,置坩埚内,加热熔融,产生白色或黄白色火焰,伴有白色浓烟,取玻片覆盖后,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试管内加水煮沸使溶解,必要时滤过,溶液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黄色,加稀盐酸后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再加碳酸铵试液,沉淀复溶解。 ③取雄黄少许,置闭口管中,加热,熔化为暗红色液体,并生红色升华物于管壁上凝积,最后留下残渣。残渣越多,雄黄质愈次。

加工炮制:雄黄常用的炮制品为雄黄粉:取雄黄除净杂质,研成极细粉;或加水适量共研细,再加多量的水,搅拌,倾出混悬液,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除去杂质,静置后,分取沉湜,干燥,研散。

贮藏:密闭,置干燥处,妥善保管。

化学性质

雄黄主含硫化砷As2S2。理论值As 70.1%,S29.9%[1]。As2≥90%,H2O<1%,水溶性还原物(As2S3)<0.4%[2]。据中南矿冶学院对湖南不同规格的雄黄进行了光谱分析:均含有Mg、Al、Si、Ca、Ti、Mn、Fe、Cu、Sb、Ba、Pb、Bi等元素,各不同规格的元素含量略有不同。

参考文献

[1] 南京大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1978:307。
[2] 中国化工医药产品大全.第3卷.科学出版社,1991:72023。

本文标签: 雄黄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