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叶榕

医药知识2023-02-02 21:09:49百科

垂叶榕

概况

基源:为桑科榕属植物垂叶榕的枝叶。

原植物:垂叶榕Ficus beniamina L.,又名吊丝榕(广西),细叶榕(广东),柳叶榕(广州),马尾榕、米碎常(海南),小叶榕(《贵州中草药名录》)。

形态:大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色,平滑;树冠广阔;小枝下垂。单叶互生;叶柄光滑,长5~10mm;托叶小,披针形,长约8mm;叶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8cm,宽2~4cm,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侧脉多数,平行,网脉明显,在近叶缘处网结。榕果成对或单生于叶腋,无柄,球形或卵形,平滑,成熟红色至金黄色,直径1~1.5cm,基生苞片不明显;雄花、瘿花、雌花生于一榕果内,雄花极少,具梗,花被片4,宽卵形,雄蕊1枚,花丝短;瘿花具梗,多数,花被片3~4,狭匙形,子房卵形,光滑,花柱侧生;雌花无梗,花被片短匙形;瘦果卵状肾形,短于花柱,花柱侧生,柱头膨大。花期8~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84页.图96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1000m的石灰岩山地及村寨附近条木林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越南、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乳汁含香豆素、α-香树脂醇、香柑内酯(Bergapten)、前胡内酯(Imperatorin)。

参考文献

CA 1990;113:3245w。

本文标签: 垂叶榕  药性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