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尖头花
名称出处:《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概况基源:为唇形科尖头花属植物尖头花的全草。
原植物:尖头花Acorcephalus indicus(Burm.f.)O.Ktze.,又名鱼香草(《中国植物志》)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直立,四棱形,基部近于木质,多分枝。叶柄长2~7mm。叶片草质,披针形或卵圆形,长1.2~5cm,宽0.5~1.2cm,先端钝,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上面近无毛,下面沿脉具疏生短刚毛,且散布腺点。轮伞花序多花,通常组成球状或椭圆状头状花序,其下有成对苞叶;花萼花时卵圆状,二唇形,上唇全缘,下唇短,有4齿,果时增大,呈管状,基部囊状增大;花冠白色至紫红色,稍伸出萼筒,冠檐二唇形,上唇短,4裂,雄蕊4,内藏,插生于花冠喉部。小坚果卵圆形,黑褐色,光滑。花期9~10月,果期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6卷.551页,图版11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林缘,竹丛或沟边,田间。分布于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经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也有分布。
药性功效:《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解表,利湿祛风。”
主治:风热感冒,头风,偏头痛,痢疾,皮肤瘙痒,蛔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