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鬼笔
名称出处:《中国的真菌》
概况异名:鬼笔、鬼笔菌(《中国药用真菌》)。
基源:为鬼笔科鬼笔属真菌白鬼笔的菌柄及菌托。
原植物: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ex Pers.(Ithyphallus impudicus Franch.)
形态:菌盖钟形,有深网格,高约4cm,直径约3cm,成熟后顶平有穿孔,上生暗青褐色的粘而臭的孢体;菌柄白色,长约8cm,直径约2.5cm,海绵状,中空,近圆筒形,两端稍细,基部有一大型白色菌托。孢子长方形至椭圆形,光滑,透明或近透明,3~4×1.5~2μm。(图见《中国药用真菌》.255页.图100)
生境与分布:生于秋夏两季雨后的林中地上,分布于山西、山东、安徽、河南、广东。
药性性味:甘、淡,温。 刘波《中国药用真菌》:“甘、淡,温。”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疼痛。 ①刘波《中国药用真菌》:“活血,祛痛。治风湿痛。”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活血,除湿,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鲜品60~90g);或浸酒。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痛:白鬼笔(鲜品)300g,浸泡在250ml白酒(或五加皮酒)内,10日后服用。每服10~15ml,日服2次,干品用量为鲜品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