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鬼笔

医药知识2023-02-02 20:54:19百科

红鬼笔

概况

异名:鬼笔(《本草拾遗》)。

基源:为鬼笔科鬼笔属真菌红鬼笔的子实体。原植物 红鬼笔Phallus rubicundus(Bosc)Fr.(Ithyphallus regulosus Fish.),又名深红鬼笔(《真菌名词及名称》》。

历史:在《本草拾遗》中,陈藏器云:“鬼笔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小儿呼为狗溺薹。主治疮疽疥痈瘘。并日干研末,和油涂之。”李时珍在《纲目》中云:“此亦鬼盖之类而无伞者。红紫松虚,如花之状,故得花名。研末,傅下疳疮。”以上所描述的鬼笔或鬼盖,与现今的红鬼笔相似,且后人也用治疮疽(此菌有毒,不可食用)。

形态:菌盖钟形,桔红色,高1.5~3.3cm,直径1~1.5cm,有皱褶,成熟后顶端变成平截状,中央有一穿孔,上生暗青褐色的粘而臭的孢体;菌柄上部桔红色,向下渐淡,长4.5~17cm,直径0.6~1.6cm,向上渐狭细,海绵状,中空;菌托白色。孢子椭圆形,透明无色,径4~4.5×2μm。(图见《中国药用真菌》.257页.图101)

生境与分布:生于夏秋两季雨后的竹林或树林内地上、田野及草丛中,分布于华北及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生药

采集:人工培养后,取出晒干。

人工培养 取洁净完整粳米100g,加入沸水110ml,放于三角烧瓶内,经高压灭菌后,即在无菌条件下将江曲菌种10g接种在表面,在30℃恒温下培养3天,至全部粳米变紫红色即为培养成功。

药性

功效:《中国药用真菌》:“散毒,消肿,生肌。”

主治:疮痈。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和香油调成膏涂沫,或用干末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中国药用真菌》:“治疗疮疡:红鬼笔晒干或焙干研末敷疮上,或用麻油调敷。”

本文标签: 红鬼笔  药性  临床应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