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肫草

医药知识2023-02-02 20:52:01百科

鸡肫草

概况

异名:水侧耳根(《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虎儿草科梅花草属植物鸡眼梅花草的干燥带根全草。

原植物:鸡眼梅花草Parnassia wightiana Wall.ex Wight et Arn.,又名鸡眼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0~30cm。根状茎粗短,须根多。茎生叶丛生,质肥厚,肾脏形至宽心形,长1~5cm,宽1~7cm,先端圆形或微凸尖,基部心形,全缘,叶柄长达3~15cm。花茎中部以上具一无柄叶片;顶端单生白色或淡黄色花,直径1.5~3.5cm;萼片5,倒卵形,长4~7mm;花瓣5片,倒卵状矩圆形,长8~15mm,在1/3以上是全缘,以下有流苏状毛,有短爪;雄蕊长6mm,退化雄蕊长3~4mm,5深裂,顶部头状;子房由3心皮合生,上位;花柱先端3裂,裂片明显。蒴果扁卵形。花期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48页.图202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600~2600m的森林下潮湿沟边。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湖北、贵州、广东、福建、云南、西藏东南部。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9~10月采收。

药性

性味:甘,温。 ①《贵州民间药草》:“辛、甘,温。” ②《四川中药志》:“温,淡。”

功效:补肺止咳,益气补虚,利水除湿。

主治:咳嗽吐血,跌打损伤,白带,湿疮。 ①《贵州民间药草》:“补肺止咳。治妇女白带,跌打损伤。” ②《四川中药志》:“补虚益气,利水除湿。治妇女白带,咳嗽吐血及湿热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炖鸡服。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湖北中草药志》:“治白带:鸡肫草、百节莲、白鸡冠花各15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湖北中草药志》:“治疮毒:鲜鸡肫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②《福建药物志》:“治痈疖:鲜鸡肫草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食疗:①《四川中药志》:“治咳嗽吐血:鸡肫草、鹿衔草。炖肉服。”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妇女白带:白侧耳60g,白木槿花15g。炖猪肉服。”

参考文章

  • 含有鸡肫草的处方中医中药
本文标签: 鸡肫草  药性  临床应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