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盖草

医药知识2023-02-02 20:42:13百科

刺盖草

概况

异名:大刺盖(《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菊科蓟属植物刺盖草的根。

原植物:刺盖草Cirsium bracteiferum Shih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80cm,上部被稠密的多细胞长节毛,并混生稀疏的蛛丝毛。茎上部叶无柄;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3cm,宽2~4cm,羽状深裂,基部耳状扩大,半抱茎,侧裂片6~7对,偏斜三角形,顶端急尖,有长针刺,边缘有稀疏的刺齿及针刺,刺长3~6mm,叶两面绿色,被多细胞短节毛或节毛成糠秕状,沿脉毛较稠密。头状花序下倾,在茎顶组成总状花序,总苞宽钟状,无毛,直径3~4.5cm,总苞片约6层,内层渐短,中层和外层苞叶状,草质,钻长状椭圆形或钻状披针形,长3.5~4cm,宽3~5mm,钻状渐尖,顶端有短针刺,边缘微齿裂及针刺,最内层狭线形,全为管状花,长约2.2cm,5深裂,紫红色。瘦果长圆形,冠毛多层,向顶端渐细,刚毛状,褐色。花果期7~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8卷.1分册.图版21∶3-4)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四川。

化学性质

新鲜叶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根含挥发油,成分有单紫杉烯(Aplotaxene)、二氢单紫杉烯、四氢单紫杉烯、六氢单紫杉烯、乙酸蒲公英甾醇酯、α-β-香树脂醇乙酸酯、豆甾醇、β-谷甾醇。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04。

本文标签: 刺盖草  药性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