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乌药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异名:旁其(《本草拾遗》),鳑魮树、矮樟(《纲目》),台乌、白叶柴、螃皮柴、鸡骨香(《中草药学》)。
基源: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乌药的根。
原植物:乌药Lm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Lindera strycnnifolia(S,et Z.)F.Vill.],又名铜钱柴、斑皮柴(《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天台乌药(《中国植物志》)。
历史:乌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乌药生岭南邕州,容州及江南。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丫,叶青阴白,根状似山芍药及乌樟根,色黑褐,作车毂纹。横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本草图经》载:“乌药木似茶槚.高五、七尺。叶微圆而尖,作三丫,面青背白。四、五月开细花,花白色,六月结实。(根)如山芍药而有极粗大者,又似钓樟根,然根有2种,岭南者黑褐色而坚硬,天台者白而虚软,并八月采。根似车毂形如连珠状者佳,或云天台出者香白可爱,而不及海南者力大。”《纲目》载:“乌药,吴楚山中极多,人以为薪,根、叶皆有香气,但根不甚大,木如芍药尔,嫩者肉白,老者肉褐色,其子如冬青子,生青熟紫,壳极薄,其仁亦香而苦。”《植物名实图考》载:“山中极多,俗以根形如连珠有车毂纹者为佳,开花如桂。”且附精美插图。综合考证古代本草植物形态的描述、分布和附图,历来本草著作所收的乌药,即为本种。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m;树皮灰褐色;幼枝绿色,密被锈色绢毛,后渐脱落;根纺锤形或结节状膨大,外面棕褐色,表面有细皱纹,具香味。叶柄长4~8mm,被毛;叶片革质,卵形,近圆形或椭圆形,长2.5~7.5cm,宽1.5~4.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白色,密被棕褐色柔毛,后渐脱落,3出脉。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常6~8个花序集生于长1~2mm的短枝上;花被片6,黄绿色,外面被白色柔毛,内面无毛;能育雄蕊9,3轮,第3轮雄蕊花丝基部有1对宽肾形具柄腺体,花药2室,内向瓣裂,退化雌蕊坛状;雌花的退化雄蕊长条状,子房椭圆形被褐色短柔毛。果实卵形或近圆形,直径4~7mm,成熟时紫黑色,果梗长5~8mm。花期3~4月,果期5~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62页.图172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1000m的向阳山坡、山谷疏林中或林缘。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越南、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冬、春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商品称为“乌药个”。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称为“乌药片”。药材主产于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此外、湖北、江西、陕西、四川、云南、福建等地亦产。以浙江天台所产者品质最佳,故称“天台乌药”或“台乌药”。
鉴别
性状:根纺锤形,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细纵皱纹及横裂纹,并有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淡棕色或淡红棕色,皮部薄,棕色,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气微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乌药片厚0.2~2mm,切面类白色至淡黄棕色而微红,有放射状纹理(木射线)和环纹(年轮),中心颜色较深。以个大,质嫩、折断后香气浓郁者为佳;乌药以色红微白、无黑斑点者为佳,
显微 根(直径约1.4cm)横切面:木栓层为5~6列。皮层为4~5列薄壁细胞,散有较多的椭圆形油细胞,内含黄色挥发油滴。韧皮部纤维常单个散在;有油细胞。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绝大部分,年轮明显,导管稀少,呈类圆形,直径12259μm,单列呈断续放射状;木射线宽1列细胞,中央木质部大部为纤维。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些含黄色内含物。(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230) 粉末:灰棕色,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①淀粉粒单粒类圆形、长圆形、广卵形或矩圆形,直径5~25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三又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5分粒组成。 ②油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呈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0~70μm,长31~95μm,内含黄棕色油状物。 ③木射线细胞常数层重叠,呈类方形、类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8~36μm,壁厚2~4μm,木化,纹孔及孔沟明显。 ④韧皮纤维呈长棱形,有的边缘不整齐,直径13~43μm,长至500μm,壁厚6~15μm,微木化,少数胞腔内充满黄棕色油状物。另可见木纤维及具缘纹孔导管。(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16)
理化:取样品粉末50g,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出挥发油,用乙酸乙酯稀释,点于硅胶G板上,以乙酸乙酯-正己烷(15 58)为展开剂,以龙脑、α-蒎烯、β-蒎烯为对照。展距15cm,用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49)
加工炮制:①乌药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取出,润透,切薄片,干燥。 ②炒乌药:取净乌药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 ③盐乌药:取麦麸炒热,加入经盐水润半小时的乌药片,炒3~4分钟,至呈淡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乌药16kg,用盐0.4kg,麦麸2kg。 ④麸乌药 取净乌药片,用麦麸炒至微黄,筛去麦麸即得。此外乌药尚有醋制、酒制等炮制方法。
化学性质含挥发油,油中成分含十几种呋喃倍半萜烯化合物:乌药烯(Linderene)、乌药烯醇(Lindenenol)、乌药根烯(Lindestrene)、乌药内酯(Lin deralactone)、异乌药内酯(Isolinderalactone)、乌药醚内酯(Linderane)、氧化乌药烯(Linderoxide)、异氧化乌药烯(Isolinderoxide)、异呋喃乌药烯(Isofuranogermacrene)、乌药根内酯(Lindestrenolide)、新乌药内酯(Neolinderalactone)等。此外还含去氢乌药根内酯(Dehydrolindestrenolide)、乌药烯酮(Lindererone)、乌药烯(Lindenene)、乌药烯醇乙酸酯(Linderene acetate)、乌药薁(Linderazulene)、羟基乌药根内酯(Hydroxylindestrenolide)、表二氢异乌药根内酯(Epi-dihydroisolinderalactone)、乌药酸(Linderaic acid)、异吉马呋内酯(Isogermafurenolide)、羟基异吉马呋内酯(Hydroxyisogermafarenolide)、母菊薁(Chamazulene)、龙脑、柠檬烯、α及β-葎草烯、壬酸(Pelargonic acid)、谷甾醇和新木姜子碱(Laurolistine)等[1,2]。
参考文献
[1]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 332 。
[2]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