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多穗蓼
名称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概况异名:恣恣曾(藏名)。
基源:为蓼科蓼属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原植物:多穗蓼Polygonum polystachyum Wall.et Meissn.
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间有半灌木,高1~1.5cm。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近无柄或有短柄;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戟状的心形,长6~15cm,宽3~5cm,上面疏生柔毛,绿色或灰绿色;托叶鞘筒状膜质,上部偏斜,长3~4cm;叶柄粗壮,长约1cm。花序呈大型开展的圆锥花序;花被为淡白色或淡红色,外面2片较小,内面3片较大,近圆形,长约4mm,花柱、柱头3。瘦果卵形,具3棱,短于花被。花期7~8月,果期8~9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939页.图1885)
生境与分布:生于沟边阴湿处。分布于云南、西藏。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锡金、尼泊尔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6~10月采收。
化学性质含蓼属甙(Polystachoside)、腊梅甙(Merat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甙(Quercitnn)、槲皮素,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