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

医药知识2023-02-02 20:36:21百科

槐角

概况

异名:槐实(《本经》),槐豆(《本草原始》),槐连豆(《中药材手册》)。

基源:为豆科槐属植物槐的荚果。

原植物:槐Sophora japoniica L.

历史:本品始载于《本经》,名槐实。中国医药界对本品的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作了大量研究,报道甚多。“槐角丸”已广为应用。

余项参见“槐花”条。

生药

采集:11~12月果实成熟后,在树上已接近干燥时,打落或摘下,于日光下晒干。药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鉴别

性状:荚果圆柱形,有时弯曲,于种子间缢缩呈念珠状,长3~6m,直径0.6~1c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光泽,皱缩而粗糙,一侧边缘(背缝线)有黄色带,顶端有突起的残留柱基,基部常有果柄残留。每果实有种子1~6枚,种子扁椭圆形,棕黑色,表面光滑,一侧有下凹的灰白色种脐。气微弱,味微苦。

显微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外壁角质化,并可见气孔,表面观时为环式。中果皮由多列薄壁细胞组成,外侧细胞排列较紧密,内有短柱晶和棱晶,中部细胞大形;近种脐的一端有多数小形石细胞散在,并有维管束。内果皮细胞1列,细胞小,切向延长。种皮外侧为一列栅状细胞,细胞柱状,排列整齐,其下方有1列支持细胞,呈鞋底状,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脐凹入处内侧有一椭圆形管胞岛,由多数梯纹或网纹管胞组成,管胞岛旁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类圆形,壁稍厚。种子中间有子叶2片,外围以胚乳细胞。(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46页.图411)

理化:①取样品脱脂粉末4g,用乙醇20ml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减压浓缩至干,加适量甲醇溶解,点于聚酰胺板上,以山柰酚、槐角甙、染料木素为对照,以60%醋酸水展开10cm,置紫外灯下检视,山柰酚显黄色斑点,槐角甙、染料木素显紫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46页.图412) ②样品制备同①,点于纤维素粉板上,以芦丁、槲皮素为对照,以正丁醇-水-冰醋酸(4∶5∶1)为展开剂,展距17.5cm,喷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灯下检视。(图见同上)

加工炮制:①蜜槐角 取净槐角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再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喷酒均匀,炒至外皮光亮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槐角100kg,用炼蜜5kg。 ②槐角炭 取净槐角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黄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蜜槐角,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槐角含染料木素(Genistein)及其甙、槐属甙(Sophoricoside)、槐属双甙(Sophorabioside)、槐属黄酮甙(Sophora-flavonoloside)和芦丁、山柰酚,染料木素-7-双糖甙等黄酮成分[1~3],另含多种氨基酸;种子含苦参碱、金雀花碱等[4]

参考文献

[1] CA 1968;69:16776t。
[2] 生殖与避孕 1982;2(2):23。
[3] 生殖与避孕 1984;4(3):51。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三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44。

本文标签: 槐角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