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慈竹气笋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基源:为禾本科慈竹属植物慈竹的病笋。
原植物:慈竹Neo sinocalamus affinis(Rendle)Keng f.
余项参见“慈竹叶”条。
生药采集:5~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笋,晒干。
药性性味:《四川中药志》:“苦、微甘,寒。”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消渴,小便热痛,脱肛,小儿头身热疮,刀伤。 ①《草木便方》:“煅搽肾风痒,小儿头身恶疮。”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收脱肛。” ③《四川中药志》:“治消渴,小便热赤作痛。” ④《重庆草药》:“烧灰研细敷刀伤,止血生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8~60g。外用:煅存性,研末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四川中药志》:“治消渴,小便热赤作痛:慈竹气笋18~60g,水煎服。” ②《重庆草药》:“止血生肌治刀伤:慈竹气笋煅存性,研末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