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杜鹃

医药知识2023-02-02 20:32:12百科

毛果杜鹃

概况

异名:满山白、小花满山白(《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毛果杜鹃的叶和根。

原植物:毛果杜鹃Rhododendron seniavinii Maxim.

形态:半常绿小灌木,高达2m。分枝密,幼枝密被灰褐色平贴的粗硬毛。叶二型,簇生枝顶;春生叶片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6.5cm,宽8~25mm,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下面密生红棕色糙伏毛;夏生叶远较小,卵形或宽长卵形。花序顶生,有花3~10朵;花梗长3~5mm,密生糙伏毛;花萼小,密生红棕色扁平毛;花冠窄漏斗状,淡红色或近白色、外面有疏毛,裂片较长,开展,上方有紫色点;雄蕊5;子房密生糙伏毛。蒴果椭圆形,长约8mm,密生糙伏毛。(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151页.图4255页)

生境和分布 生于丘陵山坡路旁灌丛中。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化学性质

全株含黄酮类(槲皮甙、槲皮素、金丝桃甙等),三萜类,酚性化合物,鞣质等[1]

叶含金丝桃甙(Hypenin),有较强的止咳作用;槲皮甙、槲皮素、无羁萜(Friedelin)、α-香树脂醇(α-Amyrin)、β-谷甾醇和表无羁萜(Epifriedlin)[2]

参考文献

[1]福建药物志.第1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368 。
[2]化学学报 1982;40(2):178。

本文标签: 毛果杜鹃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