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菱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异名:菱实《别录》。
基源:为菱科菱属植物菱的果肉。
原植物:菱Trapa bispinosa Roxb.,又名芰(《尔雅》),沙角(《纲目》),菱角(《周礼义疏》),水菱(《本草品汇精要》),乌菱(《江苏植物志》)。
历史:《别录》始见作药。称“芰实”“菱”,谓“芰实庐江间最多……”。苏颂在《嘉祐本草图经》中写道:“菱处处有之,叶浮水上,花黄白色,花落而实生,向水中乃熟。”《纲目》所述更详:“五、六月开小白花……其实有数种,或三角四角、或两角无角……家菱种于陂塘,叶实俱大,角耎而脆,亦有两角弯卷如弓形者。”所述应为本种。
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茎细长。叶二型,水下叶羽状细裂,浮于水面的叶菱形,长2.5~8cm,宽3~10cm,顶端圆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上部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下部全缘,表面无毛,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有绒毛,淡绿色;叶柄长4~14cm,近顶部膨大成海绵状气囊,长纺锤形或披针形。花单生,白色,有短柄;萼管短,和子房的基部合生,裂片4,其中2片或4片在结果时宿存而变成刺;花瓣4,白色,生于花盘的边缘,雄蕊4;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胚珠1颗,下垂。果实角质坚果,1室,绿色或带红色,倒三角形,连角宽4~6cm,顶端中央稍突起;角平生或稍弯。花期6~8月,果期9~10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1992页.4100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池塘河沼中,各地多有种植。
生药采集:8~9月采收果实,剥去皮取果肉。
化学性质果含淀粉、糖、蛋白质;果肉含22-二氢豆甾-4-烯-3,6-二酮(22-Dihydrostigmast-4-en-3-6,dione)、β-谷甾醇。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