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盐

医药知识2023-02-02 20:16:16百科

大青盐

概况

异名:戎盐(《本经》),胡盐(《别录》),羌盐(《日华子本草》),青盐(《图经本草》),石盐(《石药尔雅》)。

基源:大青盐为氯化物类石盐族矿物,正品一般指石盐。

原矿物:石盐Halite,主含氯化钠(NaCl)。

历史:大青盐原名戎盐,最早记载于《本经》,《中药志》始名为“大青盐”。大明释名载:“西番所食者,故号戎盐。”(《别录》)载:“戎盐生胡盐山(今甘肃境内),及西羌(今甘肃岷县南)北地、酒泉福绿(今甘肃成县)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采。”李时珍曰:“所谓南海、北海者,指西海之南北而言。”本草所指的产地,今仍产盐。据考甘肃成县系为药材集散地。苏颂曰:“医家治眼及补药多用青盐,恐即戎盐也。今青盐从西羌来者,形块方棱,明莹而青黑色,最奇。北海来者,作大块而不光莹,又多孔窍,若蜂窝状,色亦浅于西盐。”产地不同,形态、颜色等亦不同。现今药用大青盐(即矿物石盐)亦有不同颜色。按上述,本草正品系指矿物石盐。

形态:石盐晶体通常呈立方体形,在晶面常有漏斗状阶梯凹陷。集合体呈块、球状或疏松状盐华。纯净者无色透明,结构中存在中性钠原子时呈蓝色。如混入其它物时,则出现不同颜色。如灰色(泥质细点)、黄色(氢氧化铁)、红色(氧化铁)和黑褐色(有机质)等。玻璃光泽,受风化的表面呈油脂光泽。硬度2~2.5。性脆,密度2.1~2.2g/cm3。易溶于水。味咸。

石盐主要形成于干涸盐湖中。有的出现于沉积岩层中成致密块状的岩盐层或出现于气候干热地区封闭水盆地的盐湖。产于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一般多在6~8月间进行,自盐湖中取出,晒干,拣净杂质,簸尽灰沙。药材主产于青海盐湖中,其它如陕西、山东、安徽、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亦产。以纯净、色青者为佳。

鉴别:本品正方形或不规则多棱形,直径1~2cm,青白色至暗白色,半透明,多数颗粒均有小形孔洞1至数个,孔洞圆形或不规则形。质硬,可砸碎,断面洁净而光亮。气微,味咸。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钠盐与氯化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化学性质

纯品含Na39.4%,Cl60.6%,所含杂质多半是机械混入物。

参考文献

中药志.第4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216。

本文标签: 大青盐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