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红葱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概况异名:小红蒜(云南)。
基源:为鸢尾科红葱属植物红葱的鳞茎及全草。红葱属全世界约4种,其中2种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2种分布于美洲。中国南方栽培1种,并逸为野生。
原植物:红葱Eleutherine plicta Herb.
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直径约2.5cm,鳞片肥厚,紫红色,无膜质包被。叶宽披针形或宽条形,长25~40cm,宽1.2~2cm,基部楔形,顶端渐尖,4~5条纵脉平行而突出,使叶表面呈现明显的皱褶。花茎高30~42cm,上部有3~5个分支,分支处生有叶状的苞片,苞片长8~12cm,宽5~7mm;伞形花序状的聚伞花序生于花茎的顶端;花下苞片2,卵圆形,膜质;花白色,无明显的花被管,花被片6,2轮排列,内、外花被片近于等大,倒披针形;雄蕊3,花药“丁”字形着生,花丝着生于花被片的基部;花柱顶端3裂,子房长椭圆形,3室。花期6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1分册.第28页.图版41∶5-6)
生境与分布:原产西印度群岛。云南各地常见栽培,并常逸为半野生。
化学性质鳞茎含有红葱甲素(Eleutherol)、红葱乙素(Eleutherin)、红葱丙素(Isoeleutherin)等芳香族化合物及十八烷酸。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