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溲疏

医药知识2023-02-02 20:00:19百科

川溲疏

概况

基源:为虎耳草科溲疏属植物川溲疏的全株。溲疏属全世界约56种,中国有40余种。

原植物:川溲疏Deutzia setchuenensis Franch,又名四川溲疏(《贵州植物志》),鹅毛通(湖南)。

形态:落叶灌木,高1~2m;小枝对生,疏生紧贴的星状毛。叶对生;叶柄极短;叶片草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2~7.5cm,宽1~2.4cm,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绿色,被星状毛,上面的毛有4~5或6条幅射线,下面的毛有5~7或4条幅射线。聚伞花序伞房状,生于枝顶,有花10余朵;总花序梗和花柄疏生紧贴的星状毛;两性花;花萼密生白色星状毛,萼筒长约12mm,裂片5,正三角形,长0.6mm;花瓣5,长圆状倒卵形,长约7mm,白色;雄蕊10枚,外轮花丝顶端具2齿,内轮花丝的齿合生成舌状,长于花药,花药黄色;子房下位,花柱3枚。蒴果长约4mm。花期5~6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8页,图192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地灌丛中或林缘。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药性

性味:苦,微寒。 《湖南药物志》:“麻涩、苦、平。有小毒。”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主治:外感暑湿,身热烦渴,小便不利及热结膀胱,小便淋沥。 《湖南药物志》:“化食,利尿,活络,镇痛。毒蛇咬伤,膀胱炎,小儿疳积,风湿关节痛,风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治伤暑烦热口渴、多汗、小便短赤:川溲疏9g,淡竹叶6g,虎杖12g,麦冬12g,石膏15g。水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热淋,小便淋涩刺痛:川溲疏9g,木通9g,鱼腥草12g,乌蔹莓30g。水煎服。”

本文标签: 川溲疏  药性  临床应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