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

医药知识2023-02-02 20:00:14百科

艾叶

概况

异名:艾(《诗经》),医草(《别录》),炙草(《埤雅》),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

基源:为菊科蒿属植物艾蒿的干燥叶。

原植物:艾蒿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又名阿及艾(《江苏南部种植物手册》),黑淫崴(瑶族名),荽哈·恰尔古斯-苏伊加(蒙古族名)。

历史:艾叶为较常用中药。《别录》列于中品:谓“艾叶,生田野,三月采,暴干”。从历代本草描述和附图,对照商品药材,原植物主要是艾蒿,《中国药典》1963年、1977年、1985年三版均收载为艾蒿。民间艾蒿代用品,据查有同属植物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北艾Artemisia vulgaris L.、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 Willd.等20余种。另据报道野生艾蒿与栽培品种蕲艾A.argyii Lévl.et Vant.cv.qiai挥发油除都含乙酸乙酯等外,还含侧柏酮,而野生艾蒿含蒿酮。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密被茸毛。茎直立,中部以上分枝。叶互生,下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卵状椭圆形,长6~9cm,宽4~8cm,羽状深裂或浅裂,侧裂片约2对,常楔形,中裂片又常3裂,裂片边缘有齿,表面被蛛丝状毛和白色密或疏的腺点,背面密被白色或灰色茸毛,上部叶渐小,3裂或不裂,无柄。头状花序多数,排成复总状花序;总苞卵形,总苞片4~5层,边缘膜质,背面被棉毛;花序全为管状花,外层雌性,内层两性,花冠带红色。瘦果长约1mm。花果期7~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541页.图6495)

生境与分布:生于低中海拔的荒地、草坡田野、路旁、林缘等,也见于林中空地、草原及森林草原。除新疆、西藏和台湾外,中国都有分布。蒙古、朝鲜、原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日本有栽培。

生药

栽培:对气候、土壤适应性较强,常利用边角隙地栽培。用分株繁殖,在3~4月选择由根茎生长的高13~18cm的幼苗,趁雨后栽种,每穴栽苗2~3株,并施清粪水1次,促使易活易长,在栽种当年在5~7月和11月收获后中耕除草3次,以后每年在春季萌发、6月每1次收获后,11月第2次收获后各除草一次,并在中耕除草后追施人畜粪水。栽种3~4年后。根茎衰老,要翻栽更新。

采集:春末夏初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药材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产。

鉴别

性状: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不全,有短柄;叶上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稀疏的短绵毛,密布白色腺点,下面密生灰白的绒毛,完整的叶片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不规则粗锯齿。质柔软。气清香,味苦。以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叶厚、质柔软而韧、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 粉末:黄绿色,气清香,味苦。 ①T形毛常缠结。顶端细胞横生,大多极细长而扭曲,中部直径4~16μm,壁厚15~7μm,胞腔线形或不明显;基部细胞,直径4~17μm。 ②腺毛淡黄色,4或6细胞,顶面观呈长圆形,细胞成对并生似鞋底样,直径9~23μm,长20~45μm;侧面观成对叠生,2或3层,角质层与细胞间距甚大。 ③表皮表面观细胞呈不规则形,上表皮细胞壁稍弯曲;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毛茸较多。气孔突出于表皮,长圆形,直径14~27μm,长16~29μm,副卫细胞3~6个。 ④草酸钙簇晶散布于叶肉细胞中,直径4~14μm。另可见草酸钙方晶及导管。(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148)

理化: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用乙醚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回收乙醚得挥发油,取挥发油0.1ml,溶于乙醚1ml中,点于硅胶G-0.6%CMC板上,以桉油精为对照。以氯仿为展开剂,展距14.5cm,用1%香草醛硫酸溶液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224)

加工炮制:常用炮制品有艾叶、醋艾叶、醋艾叶炭和艾叶炭。 ①艾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②醋艾叶 取净艾叶,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艾叶100kg,用米醋15kg。 ③醋艾叶炭 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醋,炒干,取出凉透。每艾叶100kg,用米醋15kg。 ④艾叶炭 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炒干,取出凉透。此外,尚有酒制,蜜制,制绒,盐、醋、姜、酒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叶含黄酮化合物: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等[1],还含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水芹烯、毕澄茄烯(Cadinene)、侧柏醇(Thujyl alcohol)、莰烯、石竹烯、α-雪松烯、反式-香苇醇、乙酸龙脑酯、榄香醇、异龙脑、α-萜品烯醇、香芹酮、1,8桉油素、蒿醇(Artemisia alcohol)、芳樟醇、樟脑等[2~5]

附 全草含α-香树脂醇乙酯、β-香树脂醇乙酢、羊齿酮醇(Ferninone)、24亚甲基环阿尔廷酮(24-Methylene cycloartanone)、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羽扇豆烯酮、乙酸羽扇豆烯醇酯、粘霉酮(Glutinone)、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及顺式-苯基衣康醛酸等[6]。另含银菊苦素B(Chrysartermin B)和异日登内酯(Isoridentin)[7]

参考文献

[1] CA 1985;103:52116c。
[2] 中药通报 1985;10(1):31。
[3] 医药工业 1977;(10):8。
[4] 中草药 1982;13(6):1。
[5]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82。
[6]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559。
[7] CA 1984;100.206503n。

本文标签: 艾叶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