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黄

医药知识2023-02-02 19:52:23百科

竹黄

概况

基源:为肉座菌科竹黄属真菌竹黄的子座及孢子。

原植物: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Henn.,又名竹花(福建、浙江),淡竹黄(福建)、竹茧、竹赤团子(浙江),竹三七、血三七、竹参(《全国中草药汇编》)。

历史:《皇和蕈谱》载:“竹蓐,夏日大雨之后,固着竹干而生,……色淡红如桃花,”又陈藏器云:“生苦竹枝上,有大毒,一名竹肉,一名竹菰,一名竹蕈。”考上文确系本菌。本品与竹秆被竹黄蜂从竹秆内咬洞穿孔后在竹节间产生大量的伤流液、随着竹的老化而浓缩成的、“竹黄”非同一物。

形态:子座呈不规则瘤状,初期白色,平滑,渐变为木栓质,粉红色,后龟裂,长1.5~4cm,直径1~2.5cm。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直径480~580μm;子囊长圆柱形,280~340×22~35μm;孢子单行排列,长方形至长纺锤形,有纵横隔膜,42~52×13~35μm,无色透明或近无色,成堆时柿黄色。(图见《中国药用真菌》.17页.图6)

生境与分布:生于竹杆上,多生长在将衰败或已衰败的竹林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

药性

性味:淡,平。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舒筋,镇咳化痰。

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中风,小儿惊风,百日咳,胃气痛,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浸酒。外用:浸酒涂。

使用注意:孕妇及高血压患者,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禁服。服药期间忌食萝卜、酸辣。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中药大辞典》:“治胃气痛:竹黄30g,烧酒500ml,共浸泡3~5天。每日服2次,每次服20ml。”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竹黄60g,烧酒250g,浸泡24小时,每晚服1次,(约30g左右,或以药酒外擦)。”

参考文章

  • 李时珍认为竹黄有何功用?中医中药
  • 翠竹黄花成语辞典
  • 带“竹黄”的诗句文学
本文标签: 竹黄  药性  临床应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