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女贞子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女贞实(《本经》),冬青子(《济急仙方》),爆格蚤(《分类草药性》),白蜡树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鼠梓子(《广西中药志》),冬青、蜡树(《纲目》),小叶冻青《《医林纂要》),水蜡树(《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女贞的果实。女贞属全世界约45种,中国约29种。
原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又名青蜡树(江苏),大叶蜡树(江西),白蜡树(广西)。
历史:女贞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皆有收载。《纲目》载苏恭云:“女贞叶似冬青树及枸骨,其实九月熟黑,似牛李子。”李时珍指女贞即今呼蜡树者;又谓果实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又《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书中皆附有女贞植物图,与现今所用女贞子的原植物完全一致。
形态: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褐色;枝黄褐色、灰色或紫红色,圆柱形,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单叶对生;叶片革质,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6~17cm,宽3~8cm,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圆形,有时宽楔形或渐狭;叶缘平坦,上面光亮,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4~9对;叶柄长1~3m,上面具沟,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8~20cm,宽8~25cm;花序梗长0~3cm;花序轴及分枝轴无毛,紫色或黄棕色,果时具棱;花无梗或近无梗,长不超过1mm;花萼无毛,长1.5~2mm,齿不明显或近截形;花冠长4~5mm,花冠管长1.5~3mm,裂片4,反折;雄蕊2,花丝长1.5~3mm,花药长圆形;花柱长1.5~2mm,柱头棒状,果肾形或近肾形,长7~10mm,径4~6mm,深蓝黑色,成熟时呈红黑色,被白粉;果梗长0~5mm。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61页,图467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900m以下疏、密林中。分布于长江以南至华南、西南,向西北分布至陕西、甘肃。朝鲜也有分布。
生药栽培:宜温暖湿润环境,以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为好。用种子繁殖,于12月中、下旬播种,按行距20cm、深3cm开沟条播或撒播,每亩用种量6~7kg。播后覆土盖草,翌年春季即可出苗。出苗时揭除盖草,进行除草、松土、间苗、追肥等管理。2~3年苗高1m时出圃定植,按行株距各3.5~4.5m穴栽,或按株距30~50cm作为绿篱栽培。亦可用扦插、压条繁殖。
采集: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枝叶,晒干,或将果实略熏后,晒干。 主产浙江金华、兰溪,江苏淮阴、镇江,湖南衡阳、邵东、乐安,福建浦城、莆田、闽侯,广西桂林、柳州,江西萍乡以及四川。
鉴别
性状:果实椭圆形或卵形,长5~10mm,直径3.5~5.5mm;表面黑紫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基部常有果柄痕或具宿萼及短梗;外果皮薄,中果皮较松软,内果皮木质,种子1枚,肾形,紫黑色。味甘、微涩。以粒大、饱满、色黑紫者为佳。
显微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细胞,外壁及侧壁加厚,含油滴。中果皮为12~25列薄壁细胞,近内果皮处有7~12个维管束散在。内果皮为4~8列纤维组成,具棱环。种皮表皮细胞长68~108μm,径向60~80μm,含油滴;向内为薄壁细胞,棕色。胚乳较厚,内有子叶。(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111)粉末:灰棕色或黑灰色,味甘、微苦、涩。 ①果皮表皮细胞(外果皮) 黄棕色或紫棕色,断面观略呈扁圆形,外壁圆拱形角质增厚,且呈数个尖脊状伸入胞腔,将细胞腔分隔;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垂周壁厚,胞腔由伸入的外壁分隔成10多个不规则的小腔,腔内含黄棕色或紫棕色物。 ②内果皮纤维上下数层纵横交错排列,偶有散离,呈长条形,平直或稍扭曲,末端尖、钝圆或分叉,也有膨大拐曲呈靴状,长180~810μm,直径9~46μm,壁厚至14μm,初生壁表面撕裂样。 ③种皮碎片 淡棕色或棕色,细胞稍狭长,散有分泌细胞,有时数个相接;分泌细胞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5~100μm,内含黄棕色分泌物和油滴。 ④果皮下皮细胞 含紫棕色物,易破碎成色素块。
另可见中果皮薄壁细胞、内胚乳细胞及细小草酸钙方晶、簇晶及砂晶。(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01)
理化:①女贞子的薄层色谱 1)女贞子皂甙元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5g,加7%硫酸乙醇液-水(1.3)溶液50ml,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后,用氯仿振摇提取3次(50,25,25ml)氯仿液以水振摇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以甲醇1ml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乙醇(1∶1)为展开剂,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展距18cm,喷以硫酸-水(1∶1)试液,于105℃烘5分钟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31-1A)。 2)女贞子总脂肪酸甲酯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100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提出总油,取油2g,依常法用0.5mol/L氢氧化钾乙醇80ml皂化后,得总脂肪酸,用2%浓硫酸-甲醇溶液(1∶5)30ml回流2小时后进行甲基化,得总脂肪酸甲酯,点于硅胶G-10%硝酸银(3∶10)板上,以苯为展开剂,以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为对照,展距18cm,喷以0.2%2′,7′-二氯荧光素乙醇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显4个与标准品一致的黄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31-1B) ②女贞子及其炮制品的薄层色谱 1)水浸出物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4g,加水100ml,冷浸24小时,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5ml,温热溶解;取水浸后的残渣,再以20ml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取上述提取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20∶5∶5)为展开剂,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展开后,喷以醋酸-浓硫酸试液(9∶1)于105℃烘烤5分钟显色,生品与炮制品的水浸物均未出现齐墩果酸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31-2) 2)石油醚浸出物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5g,置沙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适量回流1.5小时,至溶液无色为止,提取液浓缩至小体积,点于硅胶G板上,以苯-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后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于105℃烘烤5~7分钟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31-3A) 3)乙醇浸出物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0.5g,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5ml点样,以齐墩果酸为对照。余按“②、1)”项下进行薄层色谱。(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31-3B)
加工炮制:常用炮制方法有净制和酒制。 ①女贞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叶,洗净,干燥。 ②酒女贞子 取净女贞子,用黄酒拌匀,稍闷后置蒸罐内密封,隔水炖或置适宜容器内蒸,至酒被吸尽,色泽黑润时,取出干燥。每女贞子100kg,用黄酒20kg。此外,尚有醋制、盐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酒女贞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女贞子甙(Nuezhenide)(1)、橄榄苦甙(Oleuropein)(4)、4-羟基-β-苯乙基-β-D-葡萄糖甙、齐墩果酸、乌索酸、乙酰齐墩果酸,甘露糖、10-羟基橄榄苦甙、(5)、女贞甙(Ligustroside)(2)、10-羟基女贞甙(10-Hydrioxyligustroside)(3)、女贞甙酸(Ligustrosidic acid)(6)、橄榄苦甙酸(Oleurtopeinic acid)(7)、新女贞子甙(Neonuezhenide)(8)[1]、毛柳甙(Salidroside)[2]及挥发油等[4]。
附 日本女贞(L.japonicum Thunb.)果实的成分和女贞子类同。
参考文献
[1] 药学杂志(日) 1985;105(2):142 。
[2]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909 。
[3] 中草药 1993;24(1):4 。
[4] 中成药 1990;12(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