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刺花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异名:白花刺(《贵州草药》),苦刺花、苦豆刺(《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豆科槐属植物白刺花的根。
原植物: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 Hance(Sophora davidii Kom.),又名铁马胡烧(湖北),苦刺(贵州、云南),狼牙刺(陕西)。
历史:本品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谓:“白刺花生云南田塍。长条横刺,刺上生刺,就刺发茎,如初生槐叶,春开花似金雀而小,色白,袅袅下垂,瓣皆上翘,园田以为樊。”按描述及图与今之白刺花相符。
形态:灌木。高1~2.5m,枝条棕色,近无毛,具锐刺。羽状复叶长4~6cm;小叶11~21,椭圆形或长卵形,长0.5~0.8cm,宽0.4~0.5cm,先端圆而微凹、具细尖。总状花序着生于枝端,花6~12;萼钟状,长0.3~0.4cm,紫蓝色,密被短柔毛;花冠白色或蓝白色,长约1.5cm,旗瓣匙形,反曲。荚果串珠状,长2.5~6cm,宽约0.5cm,密被贴伏白柔毛。种子1~7,椭圆形。花期3~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58页.图2445)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丛或草地上。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采集:夏季采收,挖取根部,除去泥沙,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附 白刺花的茎、叶、幼果、种子中均含生物碱,有槐果碱(Sophocarpine)、氧化槐果碱〔(+)-Sophocarpine-N-oxide]、苦参碱(Matrme)、氧化苦参碱(Matrine-N-oxide)和槐胺[(-)-Sophoramine][1~3]。
参考文献
[1] 药学通报1981;6(2):52。
[2] 西北药学杂志 1988;3(2):109。
[3] 西北药学杂志1989;4(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