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天南星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异名:蛇头天南星(《履巉岩本草》),南星、虎掌南星(《纲目》),蛇芋(《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天南星科天南星属多种植物的块茎。天南星属全世界有150余种,中国约82种。
原植物:正品天南星一般有3种:一把伞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Arisaema consanguineum Schott),又名一把伞,刀口药(云南),蛇包谷(贵州、四川),白南星(湖北、四川)。东北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又名山苞米、天南星(辽宁),大参(吉林),天老星(东北)。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Arisaema ambiguum Engl),又名虎掌半夏(四川),山磨芋(四川、浙江),蛇头蒜(广东),锁喉莲(湖北)。另有数种部分地区亦作天南星用:朝鲜南星Arisaema angustatum Franch,et Sav.var peninsulae(Nakai)(Arisaema peninsulae Nakai),又名大参、天南星(吉林)。阿里山南星Arisaema arisanense Hayata(Arisaema thunbergii Blume)。象南星Arisaema elephas S.Buchet(Arisaema rhombiforme S Buchet),又名银半夏(云南),黑南星(四川),水包谷(贵州)。疣柄翼檐南星Arisaema griffithii Schott var.verrucosum(Schott)Hara(Arisaema verrucosum Schott)。藏南绿南星Arisaema jacquemontii Blume。花南星Arisaema lobatum Eengl.,又名蛇磨芋、绿南星(湖北),虎芋(贵州)。
历史:天南星之名始载于《别录》云:“天南星……生平泽,处处有之,叶似蒻叶,根如芋。”《图经本草》则进一步指出了天南星的特征:“二月生苗似荷梗,茎高一尺以来,叶如蒟蒻,两枝相抱,五月开花似蛇头,黄色,七月结子作穗似石榴子,红色,根似芋而圆。”书中附图(江宁府天南星和滁州天南星)与上述文字描述基本一致。经考证应为天南星A.heterophyllum。而《本草拾遗》中的天南星及《植物名实图考》中收藏的天南星(图四)应为一把伞南星。
形态:一把伞南星为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可达6cm,表皮黄色,有时淡红紫色。鳞叶绿白色、粉红色,有紫褐色斑纹。叶1,极稀2,叶柄长40~80cm,中部以下具鞘,鞘部绿色,上部绿色,有时具褐色斑块;叶片放射状分裂,裂片无定数;幼株少则3~4枚,多年生植株可多至20枚,常1枚上举,余放射状平展,无柄,长渐尖。花序柄比叶柄短,直立。佛焰苞绿色,背面有清晰的白色条纹,或淡紫色至深紫色而无条纹,管部圆筒形,长4~8mm,粗9~20mm;喉部边缘截形或稍外卷;檐部通常颜色较深,三角状卵形至长圆状卵形,有叶为倒卵形,长4~7cm,宽2.2~6cm,先端渐狭,略下弯,有长5~15cm和线形尾尖或无。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2~2.5cm,花密;雌花序长约2cm,粗6~7mm,各附属器棒状、圆柱形,中部粗膨大或否,直立,长2~45cm,中部粗2.5~5mm,先端钝,光滑,基部渐狭;雄花序的附属器下部光滑或有少数中性花;雌花序具多数中性花。雄花具短柄,淡绿色、紫色至暗褐色,雄蕊2~4,药室近球形,顶孔开裂成圆形。雌花子房卵圆形,柱头无柄。果序柄下弯或直立。浆果红色。种子1~2,球形,淡褐色。花期5~7月,果熟期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190页.图版37:1-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200m以下的林下、灌丛、草坡、荒地。除东北及内蒙古、山东、江苏、新疆外,中国各省区都有分布。印度北部和东北部、尼泊尔、锡金至缅甸、泰国北部也有分布。
以下8种与一把伞南星的主要区别是:
东北南星块茎小,近球形,直径1~2cm,叶片鸟足状分裂。柱头具短柄。浆果具4枚种子。生于海拔50~1200m的林下和沟旁。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陕西、宁夏、山东、河南。朝鲜、日本和原苏联也有分布。
天南星叶片鸟足状裂。肉穗花序两性;雄花序单性;花药顶孔横裂。种子棒头状。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林下、灌丛中或草地上。分布于中国除西北及西藏以外的大部分省区。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朝鲜南星叶2,叶片鸟足状分裂。浆果卵球形。种子2~3,桔黄色。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杂林下。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南。朝鲜、原苏联千岛群岛也有分布。
阿里山南星叶2,叶片3全裂。雄花近无柄,雄蕊1,附属器基部骤然膨大,粗达8mm。生于海拔2500m处。中国特有,产台湾省。
象南星块茎近球形。叶片3全裂,稀3深裂。雌花序附属器基部骤然扩大至5~7mm;雄花具长柄,柄长2.2~2.5mm;花药马蹄形开裂。浆果椭圆状,种子5~8,卵形。生于海拔1800~4000m的河岸、山坡林下、草地或荒地。中国特有,分布于西南地区。
疣柄翼檐南星叶片3全裂,叶柄和花序柄多少具疣刺。花药马蹄形开裂。生于海拔2800~3700m的箐沟阔叶林、山地云杉林或杜鹃灌丛中。分布于云南。锡金也有分布。
藏南绿南星叶1或2,叶片掌状鸟足状分裂,裂片(3~)5(~9)花药纵裂或环裂。生于海拔3000~4000m的高山针叶林的林间隙地或五花草甸上。分布西藏。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也有分布。
花南星叶1或2,叶片3全裂。花药顶孔纵裂。浆果有种子3枚。生于海拔600~3300m的林下、草坡或荒地。中国特有,分布于中南(除广东)、西南及甘肃、安徽、浙江。
生药栽培:宜在气候温和湿润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种植,忌连作。用块茎和种子繁殖,块茎:于秋季10~11月采收时,选取中小块茎作种茎。用细土细砂窖藏越冬,次年4月上旬取出种植,按27×13cm行株距穴栽,深4~6cm,每穴放种茎1个,芽头朝上,栽后覆土浇水。种子:于8月上旬随采随播种或用湿砂贮藏至次年2~3月条播育苗。播种按15cm行距开沟条播,覆土浇水。当苗高10cm时即可移植,栽种密度与块茎繁殖相同。栽后,应保持土壤湿润,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雨季注意排水,抽伸花序时及时摘除,倒苗后结合整理进行培土。
采集:秋、冬季采挖,挖出块茎,去掉茎苗及须根,刮去外皮或用筐撞去外皮,个大者切片,晒干或烘干,常晒至半干时用硫磺熏一次,则色白易干。亦有用明矾水浸泡,待色白后去皮晒干者,此法外皮易于脱落。天南星主产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异叶天南星产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江西等省。东北天南星主产东北、山东、河北。
鉴别
性状:①天南星扁圆形,直径2~5.5cm;表面淡黄色至淡棕色,顶端较平,中心茎痕浅凹,有叶痕环纹,周围有大的麻点状根痕,但不明显,周边无小侧芽。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麻舌刺喉。 ②东北天南星扁圆形,直径1.5~4cm,中心茎痕大而较平坦,环纹少呈浅皿状,麻点痕细而不整齐,周围有微突出的小侧芽,以个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 一把伞南星粉末类白色,气微辛,味麻辣。 ①淀粉粒为粉末的主体,单粒圆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14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十字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少数,由2~5分粒组成。 ②草酸钙针晶单个或成束散在,或成束存在于椭圆形的粘液细胞中,针晶长27~63μm。 ③草酸钙方晶多见于导管旁的薄壁细胞中,稀疏散在或聚集,直径2.5~20μm。 ④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8~78μm。 ⑤红棕色、棕色或黄棕色块,形状不规则,大多自细胞中脱出。(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91)
东北南星 ①淀粉粒以复粒及复粒散离的分粒为多见;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17μm,脐点偶见,点状或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有的分粒大小悬殊,分粒的脐点呈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星状,层纹可见。 ②草酸钙针晶大多成束或数束聚集,不易散离,含针晶粘液细胞多破裂,针晶长38~131μm,偶见细胞中充满短小针晶,长约至5μm,有的结晶呈细小方形或砂粒状。 ③棕色、红棕色或金黄色块散在或见于木栓细胞下导管旁的细胞中。 ④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10~42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92)
理化:①天南星及同属植物块茎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1g,以乙醇10ml浸泡24小时,离心后吸取上清液,挥去乙醇,加0.5mol/L盐酸水解,再加乙醚振摇,静置后,取乙醚层浓缩,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甲酸(9.2∶0.6∶0.2)为展开剂,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对照。展开后,用2%间苯三酚乙醇液-浓硫酸(1.1)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1) ②天南星及其炮制品的薄层色谱 1)皂甙类成分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分末适量,用10%甲醇回流提取3小时,提取液为点样液(Ⅰ);另取样品粉末适量,用石油醚冷浸,冷浸液为点样液(Ⅱ);取石油醚浸后残渣,用甲醇提取,提取液为点样液(Ⅲ)。将上述点样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Ⅰ)氯仿-乙醇-水(65∶35∶10)、(Ⅱ)氯仿或(Ⅲ)氯仿-甲醇(95∶5)为展开剂,展开后,用25%磷钼酸液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2) 2)氨基酸类成分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适量,加乙醇浸泡,浸出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丁醇-乙酸-水(6.5.1.5∶2)为展开剂,饱和30分钟展开,用茚三酮试液喷雾,于110℃烘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3A)另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水浸提,浸提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丁醇-丙酮-17%氢氧化铵(5∶3∶2)为展开剂。(图见《中药材薄层谱鉴别》.图142-3B)或以乙醇-氢氧化铵(4∶1)为展开剂。(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3C)展开后,用0.2%茚三酮乙醇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3)。 ④胆南星中胆酸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2g,加20ml乙醇浸泡过夜,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81.5)为展开剂,以胆酸为对照。展开后,用茴香醛硫酸液喷雾,于105℃烘10分钟,斑点呈樱红色;用10%硫酸乙醇液喷雾,斑点呈黄棕色,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斑点呈亮蓝色荧光。(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4)
加工炮制:常用炮制品有生南星、制南星和胆南星。 ①生南星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干燥。 ②制南星 取净天南星,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如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每天南星100kg,加白矾末2kg),泡一日后,再换水,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天南星共煮至无干心时取出,除去姜片,晾至六成干,切薄片,干燥,每天南星100g,用生姜片、白矾各12.5kg。 ③胆南星 取制南星细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搅拌均匀,蒸1小时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或取生南星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搅拌均匀,放温暖处,发酵7~15天后,再连续蒸或隔水炖9昼夜,每隔2小时搅拌一次,除去腥臭气,至呈黑色浸膏状,口尝无麻味为度,取出,晾干。再蒸软,趁热制成小块。每制天南星细粉100kg,用牛(或猪、羊)胆汁400kg(胆膏粉40k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胆南星,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三萜皂甙、安息香酸、粘液质、淀粉、氨基酸[1]、β-谷甾醇、秋水仙碱(Colchicine)、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多糖类以及较高含量的微量元素Se、Zn、Mg、Co、Cr和V等[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29 。
[2]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89;16(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