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红

医药知识2023-02-02 19:33:31百科

阿里红

概况

异名:木兰、木菌(《广菌谱》),落叶松茸(《新疆中草药手册》),苦白蹄(《中国的真菌》)。

基源:为多孔菌科层孔菌属真菌药用层孔菌的子实体。

原植物:药用层孔菌Fomes officinalis(Vill.ex Fr.)Bres.

历史:《广菌谱》载:“木兰,木菌即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考其所称“木耳”,系指多种木生菌类(亦称蛾),推敲其原意,绝非专指木耳属Auriculana而言。其文图所指确系本品。

形态:菌盖呈马蹄状,5~13×6~20cm,厚5~12cm,白色至淡黄色,少数呈灰白色,表面平滑,后开裂而粗糙,有时具有同心环带,边缘钝;菌肉白色或淡黄色,疏松,质轻,老熟后易碎,厚1~2cm;味甚苦;菌管多层,每层厚约3mm,与菌盖同色;管口白色,圆形,每1mm有4个。孢子卵圆形,壁表平滑,透明无色,4~5×3.5~4μm。(图见《中国药用真菌》.87页.图32)

生境与分布:生长在松及落叶松的树干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四川、云南等地。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除去粗皮,晒干。

鉴别

理化:取样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渍30分钟,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乙醚-甲醇(15∶9∶3)为展开剂,展距11.5cm,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显2个斑点,喷溴酚兰试液,在近原点处显2个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594页.图512)

化学性质

含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1]、齿孔醇(Eburico1)、齿孔二醇(Eburicodiol)、齿孔醛(Eburical)、硫色多孔菌酸(Sulfurenic acid)[2]、麦角甾四烯-4,6,8(14),22-酮-3(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3]、麦角甾醇(Ergosterol)、角鲨烯(Squalene)、乙酸齿孔醇酯(Ebuncyl acetate)、3α-羟基-4,4,14α三甲基-△2-5α-娠烯-20-酮(3α-Hydroxyl-4,4,14α-trimethyl-△2-5α-pregnen-20-one)[4]和去氢齿孔酮酸(Dehydroeburiconicacid)[5]和阿里红酸(Officinalic aicd)[6]等。

参考文献

[1] CA 1961;55:12535d。
[2] CA 1972;76:1766k。
[3] CA 1972;76:4374。
[4] J Org Chem 1966;31:3434。
[5] Tetrahedron Lett 1967;48:4823。
[6] J Am Chem Soc 1979;101(10):2748。

本文标签: 阿里红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