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蕡

医药知识2023-02-02 19:17:06百科

麻蕡

概况

异名:蕡实(《尔雅》),麻勃(《本经》),麻蓝、青羊、青葛(《吴普本草》)。

基源:为桑科大麻属植物大麻的幼嫩果穗。

原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

余项参见“火麻仁”条。

药性

性味:辛,平。有毒。 ①《本经》:“辛,平。” ②《医林纂要》:“甘、微辛,平。” ③《广西中药志》:“辛,温。有毒。”

功效:祛风,止痛,镇痉。

主治:痛风,痺证,癫狂,失眠,咳喘。 ①《本经》:“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下血寒气。” ②《别录》:“破积,止痺,散脓。” ③《本经逢原》:“治身中伏风;同优钵罗花为麻药,砭痈肿不知痛。” ④《医林纂要》:“和胃,润命门,祛风,利大肠,破瘀,通乳,下胎。” ⑤《药物图考》:“主贫血干嗽,安抚神经,止抽搐,痛风,痺症,安眠,调经破瘀,子宫不复原,卵腺痛,癫狂,花痴,肤痒。” ⑥李承祐《生药学》:“治躁狂,癔病,痉挛性咳嗽,喘息,神经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体虚及孕妇忌服。 ①《本经》:“多食令人狂走。” ②《本草经集注》:“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躁狂症,痉挛性咳嗽,喘息,神经痛;为麻醉,镇痉剂:麻蕡适量,水煎服。”

医药家论述

杨华亭(《药物图考》):“麻蕡有毒,臭气甚浓,入口嚼尝,先时无味,后则微辛而麻。《本经》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下血,其活血之功用可知矣。于贫血症当酌加黄芪、当归、铁剂等药;若兼干嗽宜去黄芪,加润肺之药;若偏枯痛风痹证,须与乌头、马钱子等药并施;如头痛宜佐川芎、蔓荆子、羌活之类;若疗癫狂、花痴,须加莨菪等药;调经宜与当归、木香、羌活并用;肤痒宜佐蛇床子、石膏、大黄、虾蟆草、荆芥穗等药。”“此药常服致瘾。”

本文标签: 麻蕡  药性  临床应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