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茶条槭
名称出处:《长白山植物药志》
概况基源:为槭树科槭属植物茶条槭的叶和嫩枝。
原植物: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A.tataricum L.var.laciniatum Regel),又名茶条(《中国树木分类学》),华北茶条槭(植物分类学报)。
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5~6m,树皮粗糙、微纵裂,灰色,稀深灰色或灰褐色。小枝细瘦,近于圆柱形,无毛,当年生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枝淡黄色或黄褐色,皮孔椭圆形或近于圆形、淡白色。冬芽细小,淡褐色,鳞片8枚,近边缘具长柔毛,覆叠。叶纸质,基部圆形,截形或略近于心形,叶片长圆卵形或长圆椭圆形,长6~10cm,宽4~6cm,常较深的3~5裂;中央裂片锐尖或狭长锐尖,侧裂片钝尖,向前伸展,各裂片的边缘均具不整齐的锐尖锯齿,裂片间的凹缺钝尖;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近于无毛,主脉和侧脉均在下面较在上面为显著;叶柄长4~5cm,细瘦,绿色或紫绿色,无毛。伞房花序长6cm,无毛,具多数花;花梗细瘦,长3~5cm;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萼片5,卵形,黄绿色,外侧近边缘被长柔毛,长1,5~2mm;花瓣5,长圆卵形,白色,较长于萼片;雄蕊8,与花瓣近于等长,花丝无毛,花药黄色;花盘无毛,位于雄蕊外侧;子房密被长柔毛(在雄花中不发育);花柱无毛,长3~4mm,顶端2裂,柱头平展或反卷。果实黄绿色或黄褐色;小坚果嫩时被长柔毛,脉纹显著,长8mm,宽5mm;翅连同小坚果长2.5~3cm,宽8~10mm,中段较宽或两侧近于平行,张开近于直立或成锐角。花期5月,果期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46卷.图版36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丛林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
化学性质叶含槭树鞣质(Aceritannin)、远志醇、没食子酸、没食子酯(Gallic ester)及黄酮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