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皮

医药知识2023-02-02 19:04:04百科

紫荆皮

概况

异名:紫荆木皮(《本草经疏》),白林皮(《分类草药性》),肉红、内消(《纲目》)。

基源:为豆科紫荆属植物紫荆的树皮。

原植物:紫荆Cercis chinensis Bge.,又名满条红、紫花树、清明花(江西、湖南、陕西)。

历史:《图经本草》载:“处处有之,人多种于庭院间,木似黄荆叶小无桠,花深紫可爱。”《本草衍义》载其:“春开紫花甚细碎,若作朵生、出无常处、或生于木身之上,或附根上枝下,直出花。花罢叶出,花紧微圆,园圃多植之”,《纲目》载其为“高树柔条,其花甚繁,岁二三次。其皮入药,此川中厚而紫色味苦如胆者为胜”。以上描述与当今之本品相符。《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五之图亦与本品相符。

形态:落叶乔本或大灌木,高达15m。枝条具皮孔。单叶互生,圆形,长6~13cm,宽5.2~12.5cm,基部心形,先端渐尖,全缘。花先叶开放,通常4~60朵簇生于老枝上;长1.5~1.8cm,宽约1.4cm,花萼钟状,萼齿5;花冠紫红色,瓣片5;二体雄蕊,基部与萼合生,花丝细长;子房无毛,具柄,弯曲,柱头扁。荚果条形,两端渐尖,先端具喙,沿腹缝线具翅,表皮具网脉。种子2~8粒,扁圆形,近黑色。花期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32页.图2394)

生药

采集:7~8月采收树皮,刷去泥沙,晒干。紫荆皮主产于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江西。云南紫荆皮产于云南。

鉴别

性状:紫荆皮长筒状或槽状的块片,均向内卷曲,长6~25cm,宽约3cm,厚3~6m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有细纵纹理。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红色。对光照视,可见细小的亮星。气无,味涩。 以身干、条长、皮厚、坚实者为佳。 云南紫荆皮圆筒状或块状,外表皮橙黄色或橙红色,有横纹,内表面深棕色具纵纹。其根皮亦同等入药。

显微 紫荆皮粉末红紫色。 ①嵌晶纤维长梭形,两端尖,长约至960μm,直径24~46μm,壁极厚,纹孔不明显,胞腔线形,大多数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较多细小草酸钙方晶,结晶稍凸出于纤维表面,有的结晶均匀布满整个纤维,有的结晶偏于一边。 ②嵌晶石细胞形大,大多分枝呈不规则星形、三角形或人字形,也有呈纺锤形的,壁极厚,孔沟不明显,胞腔细小或不明显,次生壁外层嵌有较多细小方晶,结晶稍突出于表面。 ③嵌晶射线细胞径向断面观长方形,与纤维垂直相交,壁极厚,胞腔不明显,次生壁外层嵌有极多细小方晶。 ④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脐点点状、短缝状、三叉状或十字状,大粒层纹可见;复粒易见,由2~7分粒组成。 ⑤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稍厚,胞腔内含棕色物。(图见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第647页.图317)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药理

紫荆皮煎剂20g/kg ig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肿胀;对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反应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紫荆皮在浴槽浓度为0.04g/ml时可使大鼠十二指肠标本张力降低,自发活动幅度下降,频率减慢;浓度为0.02g/ml时,可明显缓解乙酰胆碱和氯化钡所致的回肠痉挛。 紫荆皮体外平板法,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的生长,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1:12.5、1·12.5、1·12.5(g/ml);而试管法1.3的浓度完全抑制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氏菌等3种真菌的生长。

毒性:紫荆皮煎剂ig,对小鼠的LD50为100.46±10.8g/kg。

参考文献

中药材 1991;14(12):33。

本文标签: 紫荆皮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